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工业”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工业”理论是西方当代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理论。这一理论与大众文化密切相关 ,“文化工业”与大众文化构成了一个事物的两面 :相对于整个社会的文化体系 ,它表现为“文化工业”;而相对于大众的日常生活 ,它又表现为大众文化。在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看来 ,“文化工业”实质上是启蒙走向自我毁灭的现代悲剧。“文化工业”理论在当代西方文化理论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期法兰克福学派成员马尔库塞、甚至美国左翼著名学者杰姆逊 ,都对“文化工业”理论有所借鉴和阐发。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势不可挡地冲击着我国社会。文化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货币经济社会形成了文化的商品属性。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大众文化还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它解构了传统文化中许多原始的价值。作为一种话语权力和一种生存方式,大众文化体现了自身的现实性,体现了大众生活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人类创造了文化,反过来,文化又影响和制约着人类自身心理的发展,文化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体现着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文化分为器物层、制度层和观念器。观念更新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对发扬民族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固然需要崇高的精神劳动的创造,但这种创造也需融入中国人自身心理的成熟发展等更广泛的实践过程中;通过中国人自身的心理调适与心理现代化的发展,促进整个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话语中的大众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出现是一种文化进步,对另当前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然而,作为一种有着巨大影响而又充满内在矛盾的文化境遇,肯定大众文化的进步性并不意味着可以漠视大众文化的弊端给中国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事实上,大从文化自身也的确存在着种种不足和问题,必须对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过程进行引导、规范、调节、控制和改造,以现代人文精神提升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5.
人类自身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文化发展同物质文明的创造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文化的繁荣可以弥补以往片面科学观的偏差,通过构建人的和谐的意识体系而塑造健全人格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高屋建瓴地揭示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对以往存在的忽视文化战略意义的观念具有纠偏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传播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传播在多元并存的张力作用下逐渐形成了新的意识形态,即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大众传媒对民众生活的日益渗透,使大众文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于大众文化的批判和辩解也如影随形。从本质而言,大众文化是社会生活世俗化与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结果,消费性和单向度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特征,与精英文化相比,大众文化具有通俗易懂、受众范围广等显著优势,大众文化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和历史过程,这与社会的发展水平是相互印证的。  相似文献   

7.
呼唤高层次的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是时代变化的晴雨表,大众文化与社会思潮的变迁紧密相连。进入新世纪,中国当代大众文化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发展也在变化、发展着。深入研究大众文化与社会心理问题,引导大众文化健康发展,是广大文化工作者、研究者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同样是文艺心理学一个重大的理论研究课题和社会实践课题。2002午5月,广东文艺心理学研究会和华南师范大学文艺心理学研究中心举行了以“大众文化与社会心理”为题的学术研讨会,就大众文化的概念与内涵、大众文化的作用、我国当代大众文化的发展、大众文化与艺术创作实践等进行了研讨,比较集中探讨了大众文化与社会心理的关系。本刊本期以“大众文化与社会心理”为题,选登以下几篇文章,以期引起对这一课题更为热烈、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从19世纪末开始,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人类社会进入大众社会,大众文化随之兴起,我国大众文化的出现,有它的历史必然性,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文化进步的表现;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作为晚期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的消费社会与大众文化,传媒等文化因素和相缠绕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一个的极其复杂的话语体系,我们有必要对这一基本的,重大的理论问题做地基清理工作,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由于中国学者不同的文化立场,学术研究理路和理论阐释策略,对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特征以及接受过程中的变形现象等诠释虽然充满了悖论和张力,但可以给我们以广阔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0.
小写的文化:当下中国的大众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在认识转型极限时期中国大众文化心理的基础上,理解本土文化资源和两种文化时间的差异,是大众文化理论必须关注的问题.大众文化不是审美的领域,它所具有的娱乐性特征,决定了它的消费功能.在文化生产单一的时代,我们呼唤娱乐文化的出现,希望文艺能够轻松并更具欣赏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非审美的领域制造的所有文化制品都具有合理性.就现实的大众文化状况来说,它虚拟的两种文化时间所导致的简单化和庸俗化,对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是有害无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