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校办产业黑龙江矿业学院黑龙江矿业学院“八五”计划实施以来,按照“一体两环三结合”的办学模式,发挥高校“教学、科技、服务”三个职能作用,在抓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走“以产助学”的路子,积极发展校办产业。目前,以生产销售产...  相似文献   

2.
《高教探索》2005,(1):F002-F002
广州大学科技贸易技术学院是广州市科协主办的高等学校,前身为“广州市科技干部进修学院”,1984年3月由广州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1985年底改名为“广州市科技干部学院”;1988年6月经国家教委正式备案定名为“广州大学科技干部学院”,1993年开始举办成人学历教育。2001年5月经广州市编办批准更名为“广州大学科技贸易技术学院”。  相似文献   

3.
《农业职业教育》2007,(3):16-17
2001年升格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来,学院以服务“三农”为目标,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遵循“规模适度、特色显著、内涵为主、竞争力提升”的办学思路,发挥资源优势,致力科技创新,在为“三农”服务中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学院办学水平高,社会声誉好,  相似文献   

4.
江西一流,新余龙头、中国十大万人著名高校——江西渝州科技学院,原名渝州电子工业学院,始终坚持抓好“招得来、稳得住、送得出”三个重要环节。而渝州学院人才服务中心恪守职责,把好“送得出”这一重要基础环节,以“面向企业,服务学生”为宗旨,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为毕业  相似文献   

5.
如何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律,按照国家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发展壮大自己,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各高职院校共同的办学目标。近年来,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办特色学院,育品牌人才”,按照培养人才、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坚持产学研结合,积极开展校企、校乡合作,抓好示范点建设和校外基地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抓招生和就业工作,实施“毕业生创业扶持”工程;大力实施“星火科技”项目,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培养综合素质高、创业能力强、有良好敬业精神和开拓创新意识的人才为根本,努力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打造有特色、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农业高职学院。  相似文献   

6.
张勇 《现代教学》2013,(7):F0003-F0003
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立达中学是一所享有优秀教育传统的历史名校,该校以“科技人文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以“科、文、艺、体”为特色,加强学校“1+3+3”特色课程的建设,引入“全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日益深入,许多高校、特别是行业性工科高校纷纷更改校名,成为高教界令人瞩目的热点现象。有的学校名称由“学院”直接改为“大学”,而更多的是将原校名中体现行业特色的字眼去掉,向通用型、科技型、综合型改变,例如北京钢铁学院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上海机械学院更名为华东工业大学,四川建材学院更名为西南工学院等等。另一类高校由于学校的合并、扩大而由“学院”更名为“大学”,如上海铁道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武汉冶金科技大学等。行业性高校的校名大多带有行业性字眼,由于当…  相似文献   

8.
《农村教育》2007,(9):F0002-F0002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是市政府主办的全日制大专学院,也是四川省内惟一一所“农”字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该学院不仅为省内外农业及其他产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创新性人才,还利用自身科技优势服务“三农”,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主动参与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9.
高校科技管理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无锡轻工业学院陈效贵高校科技管理如何深化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促进高校科技工作更有利于出人才,出成果,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眼务,这是摆在每个高校科技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稳住一头,放开一批”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0.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位于三峡库区腹地、长江与乌江交汇处的榨菜之乡——涪陵。学院前身是涪陵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学院更名为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秉承“能力为本。就业为先”的理念,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学院也先后荣获“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以对接ICT产业实际需求、提升ICT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与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探索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联动的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并不断迭代,组建产业学院“科技小分队”,实施“企业化”的第三课堂建设,逐步形成“双向、四实践”产教研协同的特色化建设路径。实践证明,构建的产业学院建设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并达到了校企互惠互利、共享共赢的效果,夯实产业学院建设内涵。  相似文献   

12.
对口支援边远地区本科高校,是新形势下推进湖南“教育强省”战略进程的重要举措,可加快推进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以湘潭大学对口支援湖南科技学院为例,系统梳理分析湘潭大学对口支援湖南科技学院的具体做法,提出“四联四进四促”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在此基础上,找准对口支援促进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可为深入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机械职业教育》2006,(6):48-48
2006年4月27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第九届五四科技文化艺术节隆重开幕。本届科技文化艺术节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为目标,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五四”精神,积极培育校园主流文化氛围,促进校风、学风建设,努力开创具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索了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大科技生态”内涵,剖析了以“大科技生态”下如何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和人文协调互通的完善知识结构,切实提升思辨力、学习力、创造力、领导力,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以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对与工科领军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导师制、书院制、完全学分制;小班化、卓越化、个性化、国际化、本研一体化”为内涵的“三制五化”培养模式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正确分析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学院改革创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兴校强校必须集中全力抓发展,“明发展之理,举发展之旗,识发展之机,造发展之势,聚发展之力,固发展之基,闯发展之路,解发展之忧”,着力解决好事关学院“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学院“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突破市场竞争弱势和资源供给短缺的制约,把学院推向协调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6.
金陵科技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金陵职业大学和南京农业专科学校组建而成的一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全日制多学科的综合性本科院校。学院坚持“以最大限度满足经济建设的需求为最高办学准则;以社会评价作为办学水平高低、人才质量优劣的最终标准;以服务经济、贡献社会作为学院自身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办学理念,为江苏省及南京市培养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最急需的和深受欢迎的高级应用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7.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命名内涵丰富,体现出浓郁的时代特色,蕴涵深悠的理性意识,包含新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命名选择凸显出命名者的卓越见识和自我创造;命名目的含蕴把握未来的战略眼光;基于以上因素,命名表征出浓郁的现代性。“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命名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她将引领学院在整体层面上向上和向前做出超越精彩的冲击,从而朝着时代的方向快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1):I0002-I0002
面对新世纪的新的发展机遇,学院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推进素质教育,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辩证统一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实为要,民主办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是2003年经省相关部门批准、国家教育部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占地面积400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内设电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外语系、基础部6个教学系(部),开设46个专业(方向);学院各级各类在校学生8000人。学院自正式建院招生以来,以“依托新区优势、铸造品牌名校”为办学宗旨。以打造新区和无锡市的“科技中心、信息中心、人才中心”为办学目标.紧贴高新技术的发展前沿,紧紧围绕新区乃至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始终坚持“立足高新区、面向全无锡、服务长三角”的办学定位,创新办学思路.改革教育方法.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学院呈现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逐年改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的良好势头。2005年学院被评为“中国十大特色高职院校”。2006年学院首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了99.1%,在全省70多所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1):F0003-F0004
黑龙江科技学院始建于1947年,2005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黑龙江矿业学院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学院。2003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办学主体由鸡西迁到哈尔滨,在美丽的太阳岛旁、松花江畔建成了“规划科学化、功能现代化、信息网络化、后勤社会化、园林生态化”的新校区,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提炼出“厚德博学、强吾兴邦”的校训,形成了“求真求实、创业创新”的优良校风,培养各级各类人才4万余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