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 ,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液体表面进行汽化的过程 ,叫做蒸发 ,液体蒸发的特点是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静悄悄地发生。液体蒸发时 ,从液体中逸出的是速度 (能量 )较大的分子 ,在液体中的分子的平均速度必然减小 ,它就从周围物体吸收热量 ,这就是液体蒸发的致冷效应。液体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是从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汽化的过程 ,叫做沸腾。液体沸腾的条件是什么 ?液体沸腾时吸不吸收热量 ?液体沸腾时翻腾滚滚的水花是怎样产生的 ?为此 ,我们在课堂上做了如下两个演示实验。实验一 :将未盛满水的烧瓶敞口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到 95℃左右 …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学习蒸发与沸腾的时候,书上有这样一段话:“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说明它要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因此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有的同学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有“致冷作用”,就是液体蒸发需要从外界环境吸热,不从外界环境吸热液体就不能蒸发,这样理解是不对的。液体蒸发与液体吸热之间并没  相似文献   

3.
金叶同志认为: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第2册中第80页上“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量”这一观点是要加上条件的,因此当然是错误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补正。对于这种观点,自己不敢苟同。我认为,现行的全国统编教材上的观点是正确的,蒸发是一个吸热过程,并且在任何温度下,只要这种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过程发生。 怎样理解“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量”呢? 从微观上看,蒸发就是液体分子从液面跑出的过  相似文献   

4.
倪六红 《物理教师》2003,24(8):17-18
如果留意观察,可以发现,在一些物理教学用书、教学参考书、学生辅导用书上有一些不确切的地方,本文摘取几例加以讨论,旨在引起同行的注意。1 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的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78页,有这样一段话:“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说明它要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因此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  相似文献   

5.
首先请看下面的例题:液体在蒸发时,如果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则()A.液体蒸发还能继续进行,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6.
蒸发与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初学物理的同学常常容易产生“汽化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沸点为100℃”等错误认识.究其原因是混淆了蒸发与沸腾两个物理概念,没有注意其异同点.现将两概念比较如下:一、相同点1.都是汽化现象;2,都要吸收热量;3.都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二、不同点1.部位不同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而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2.程度不同蒸发时液体汽化缓慢;沸腾时液体汽化剧烈.3.限温不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只有当温度达到沸点并继…  相似文献   

7.
首先请看下面的例题: 液体在蒸发时,如果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则( ) A.液体蒸发还能继续进行,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B.液体蒸发还能继续进行,液体温度要降低。 C.液体蒸发不能继续进行,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D.液体蒸发不能继续进行,液体温度要降低。[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初三物理课本中,对蒸发的概念讲得比较详细,但对液体蒸发为什么具有致冷作用?蒸发时液体的温度为什么会降低?液体在蒸发时是怎样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热量的?课本中并未给予详述,学生们在学习这些问题时难度较大,我在这里仅以水的蒸发为例浅谈一下这个问题。蒸发是发生在液面的汽化过程,在任何温度下都在进行,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看,水中的大量分子都在做着无规则的热运动,其中有的分子运动得较快,有  相似文献   

9.
<正>温度、热量、内能这三个物理量,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容易混淆。总结来说,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因此温度是不能“传递”或“转移”的。热量不是内能,而是一个过程量,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离开热传递谈热量,就毫无意义,因此热量不能说“含有”或“具有”,只能说“吸收”或“放出”。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能量,当物体的温度变化时,内能也随之变化。传递热量的多少可以度量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它的内能将发生改变,但它的温度不一定改变,  相似文献   

10.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混合时会发生热传递现象.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通常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可用公式Q—l,,l凸t来计算.1.公式中各字母的意义和单位,,l表示物体的质量.单位是“干克”.凸t表示物体的温度变化量,单位是“”C”.当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时.凸t—tZ-t;(ti为物体的初温,t;为物体的未温);当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时,乙t一2;一Z。…  相似文献   

11.
物态变化     
穴一雪热点解读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时吸收热量;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时放出热量。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熔化穴凝固雪时吸热穴放热雪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熔化穴凝固雪时吸热穴放热雪温度不断升高穴降低雪。2.汽化是液体吸热转化成气体的物态变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液体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吸热才能发生沸腾,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是: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  相似文献   

12.
四川卷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B)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C)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一定能实现(D)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解热学计算题中,如何正确地建立热平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所谓热平衡方程,就是Q吸=Q放.即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热量就要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并且一直持续到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的时候为止.在这一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那么,在建立热平衡方程解题时应该注意哪几个问题呢?第一、用热平衡方程可以计算热量、温度、质量等物理量,此方程也是测定物质比热的依据.但应用时应注意它成立的条件,就是参与热交换的物体对外界应是绝热的,即对外界不放出热量也不从外界吸收热量.第二、解题时应分清哪些…  相似文献   

14.
将密闭的冰水混合物放在零度的房间里,经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壁会有小水珠吗? 一般认为,容器内壁若有小水珠,这小水珠可能是冰水混合物中的水蒸发后遇冷的容器壁凝结而成,根据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78页所述: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说明它要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也即蒸发——吸热——降温,但在此环境中,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房间温度为0℃,从无处吸热,所以自然就导出不能在容器内壁形成小水珠。  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 1.关于温度、热量和热能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热量越多 (B)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越多 (c)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I))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热能一定增加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能测量物体的温度,是由于温度计的 液体能变得与所测物体的温度相同 (B)一切物体都是热胀冷缩的 (c)1卡就是1克水在1℃时所吸收的热量 (D)一杯开水比一杯冰水含有的热量多 3.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铁球和铜球,放在开水中煮很长时间后,它们将( ). (A)吸收相等的热量,升高相同的…  相似文献   

16.
蒸发与沸腾     
蒸发与沸腾蒸发与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相同点是:都吸收热量;都是由液体形态变成气体形态的过程。不同点是:蒸发任何温度下都可进行;沸腾则需要一定的温度;蒸发是在液面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和液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  相似文献   

17.
水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沸点为100℃(在标准大气压下);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凝固(结冰)时会放出热量;比热大、质量相同的物体当降温或升温时将放出或吸收较多的热量。在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水的热学知  相似文献   

18.
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液体的汽化过程有很多特点,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1.汽化对周围环境有降温致冷作用液体在汽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它能降低周围物体的温度。  相似文献   

19.
水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沸点为100℃(在标准大气压下);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凝固(结冰)时会放出热量;比热大、质量相同的物体当降温或升温时将放出或吸收较多的热量.在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水的热学知识,这里举一些我在教学中常用的范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在中考的单选、多选题中多次出现有关温度、热量、内能之间关系的试题 .为了使同学们能正确解答这类问题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一、温度与热量问题 1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 ,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分析 :温度和热量的关系是通过热传递建立起来的 .从公式Q吸 =cm(t2 -t1) (t2 >t1)中可看出 ,一个物体的温差 (温度升高 )越大 ,其吸收热量就越多 .但一个物体温度升高 ,吸收热量并不是惟一的途径 ,还可通过对物体做功使其温度升高 .例如 ,两个物体互相摩擦 ;两个固体相互击打 ;对一杯水进行搅拌 ;使一根铁丝反复弯折等都可以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