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专家简介:张绍晴,美国气象学领域耦合资料同化研究专家,现任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因在大气—海洋耦合资料同化和初始化研究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曾荣获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杰出研究论文奖、美国联邦商业部研究和发展金牌奖。针对大气—海洋耦合资料同化过程中存在的协调性与平衡性问题,以及全球气候耦合资料同化系统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曾在Nature  相似文献   

2.
南极冰下湖、极区中高层大气以及快速减少的北极海冰是极地科学的三个前沿领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的支持下,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吉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共14家单位,围绕"海洋环境立体观测/监测新技术研究与核心装备国产化"专项目标,组织开展了"极地环境观测/探测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研究(项目编号:2016YFC1400300),突破极区大气钠层全昼夜温度与风场激光雷达探测、南极冰下湖无污染自动钻进返回及湖水采样以及海-冰-气相互作用长期无人值守观测等关键技术难题,成功研发了适合极区极端环境与条件的极区大气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探测系统、南极冰下湖无污染钻进采样与观测系统、北极海-冰-气无人冰站观测系统等三项关键探测技术系统(图1),大幅提升了我国极地极端环境观测/探测装备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为全球海洋观测网建设和我国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提供了关键技术与装备,为我国在极区大气、南极冰盖/冰下湖、北极海冰/海洋以及全球变化前沿研究领域取得科学突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很多,而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目前,观测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世界上非常难的科学技术问题。读者朋友们,你难道不想知道科学家们如何在海上风浪中去完成这项科技工作的动人故事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存环境演变和北方干旱化趋势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5):370-372,397
1 首席科学家符淙斌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国际START全球变化东亚研究中心主任 ,国际太平洋科学协会副主席 ,并在国际地圈 生物圈计划(IGBP)和亚太全球变化研究网络 (APN)科学委员会等国际学术组织任职。 1966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毕业。对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参与了国际全球变化新领域的开拓工作 ,为推动我国全球变化科学领域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海洋 大气相互作用、全球增暖及其区域影响、气候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和区域环境系统模拟及预测研究等方面完成专著、译著等 6部 ,发表学术论…  相似文献   

5.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单元,包含了大气、海洋、陆地、冰雪和生物等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全部过程。通过这些相互作用,地球高纬度地区不断驱动着全球变化,同时也深受全球变化的影响。极地拥有过去地球系统演变的独特信息,对认识地球系统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气候系统模式、气候数值模拟及气候预测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变化或异常及其预测是当代的科学研究热点之一。然而气候状态及其演变,乃是包括全球大气、海洋、陆面、冰雪甚至生态过程在内的气候系统的复杂表现及其演变。建立基于数学、物理规律基础上的气候系统模式并进行气候模拟,是认识气候形成和演变规律的主要方法之一,只有在此科学基础上才能作出比较好的对长期气候变化和短期气候异常的预测。因此,气候系统模式的建立、气候模拟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数值气候预测,是当代大气科学研究的前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有关研究人员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在这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提高了我…  相似文献   

7.
<正>王召民教授的研究领域,不是未来科学小说,也不是科幻电影,但于他而言,极地气候变化呈现的种种奥妙,并不逊色于任何科幻大片的精彩与扣人心弦。他乐享于科研带来的挑战,其中,他不断解开谜团,发现未知世界,用科学、严谨、权威的数据或答案,引导更多的人认识极地、重视极地、发现极地的特殊地位和价值。王召民教授是著名大气海洋模型专家和气候变化研究专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极地气候系统与全球变化实验室主任。  相似文献   

8.
由于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汞具有极强的挥发性,是自然界唯一能以气相形式(Hg~0)存在的金属元素,其较强的挥发性使之能够参与全球尺度传输。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大量释放的汞对全球环境造成危害及对生态安全存在潜在的风险。从已有汞的生物化学模型不难看出,大气汞在全球汞的生物化学地球循环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大气湿沉降是去除大气中的可溶性物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大气汞进入地表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目前大气湿沉降汞研究大多集中在全球人类活动强烈地区且缺乏对不同形态汞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对大气汞的来源、迁移转化、沉降和时空分布进行了介绍,重点阐述了大气湿沉降汞的时空分布和模型模拟,最后针对该领域目前研究上的空白和热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可快速、实时、动态、准确地监测全球和区域尺度的环境变化现象,"973"计划"空间观测全球变化敏感因子的机理与方法"是针对全球空间技术研究的项目。项目开展了全球变化敏感因子分析及空间响应模式研究;进行了遥感物理模型与大气、陆气、海气因子变化的地学过程研究,并研究全球变化对地观测敏感信息精确反演机理和方法;研究了多平台空间观测的模式优化和多遥感器联动观测理论与方法;开展了星-机-地多平台综合遥感实验,建立了全球变化区域影响研究的空间信息模拟平台,提出了全球变化科学卫星方案,取得系列全球变化空间研究的发现与认识。  相似文献   

10.
陆龙骅 《百科知识》2007,(4S):10-12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单元,包含了大气、海洋、陆地、冰雪和生物等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全部过程。通过这些相互作用,地球高纬度地区不断驱动着全球变化,同时也深受全球变化的影响。极地拥有过去地球系统演变的独特信息,对认识地球系统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科学界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导致了全球变暖。于是有人建议,多种植一些植物,因为植物可以固定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最新的研究发现,植物在解决全球变暖方面,还有额外的贡献。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但是植物本身的呼吸作用也产生二氧化碳。每年全球植物在生命活动中向大气中释放了大约600亿吨二氧化碳。这部分二氧化碳足以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美国的科学家最近对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行了研究,他们想搞清楚,如果全球的温度升高了,植物的呼吸作用会发生什么变化。过去的全球气温变化研究中,人们虽然也考虑到了植物呼吸作用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森林作为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光合作用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起着净化大气、减缓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快速增加的作用。然而,1977年瑞典气象学家博林和美国生态学家伍德维尔撰文指出,全球森林,尤其是热带林的破坏正导致陆地生态系统向大气净排放二氧化碳,成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一结果震惊了科学界,也  相似文献   

13.
《金秋科苑》2014,(4):53-53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此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马浩  忠辉 《中国科技纵横》2010,(24):267-268
海洋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海洋对全球气候的调制和海洋对各种时间尺度气候变率的贡献两个方面,梳理了海洋动力学过程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并对全球变暖背景下与海洋动力学有关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全球碳循环研究中"碳失汇"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全球碳循环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目前其重点集中在“碳失汇”(missingsink)问题的研究上 .最近的研究表明 ,“碳失汇”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北方陆地森林生态系统对碳的固定、海洋对碳的吸收、岩石圈中CaCO3 H2 O CO2 系统 (岩溶动力系统 )对碳的吸收 ,以及陆地上碳库的转移 .寻找“碳失汇”的技术手段为现代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和全球统一的野外定点监测相结合 ,加以模型研究 .  相似文献   

16.
主流大气科学界的观点 世界气象组织(WMO)确认:ENSO事件(赤道东太平洋异常增温所引发的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的总称)是温带地区短期气候变化(1至几个月)的强信号。我国气象学家认为:ENSO事件、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暖池上空对流活动是我国黄河以南旱涝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短期气候预测中,上述三类海洋和大气的热异常现象是旱涝变化的前期强信号。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1)大气辐射与大气环流、气候的形成与变迁的物理机制及与此有关的一些重要课题,(2)大气辐射基础理论研究和卫星遥感发展的现状与展望。在上述基础上,对我国有关的基础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月鱼各鳍均为红色。而同属月鱼目的"皇带鱼"则仿佛是拉长版的月鱼惊人的发现美国国家大气和海洋管理局的研究团队在太平洋海域捕获一尾大鱼,它简直如尼斯湖水怪般令人难以置信:它竟然是"温血"的!还有什么能比这更惊人的呢?科学界一般将脊椎动物分为两大类,其中鸟类与哺乳类是"温血"动物,其体温不因外界温度的高低而有所改变;鱼类、爬行类和两栖类则是"冷血"动物,这些动物的体温随外  相似文献   

19.
海洋酸化是指由于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逐渐变酸的过程。人类活动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以每小时100万吨以上的速率被海洋吸收,在吸收过程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释放出氢离子,使得海水的pH值下降。海水应为弱碱性,海洋表层水的pH值约为8.2。但到2012年,海水表层pH值降低了0.1。海水酸性的增加,会改变海水的种种化学平衡,使多种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因此,除了全球变暖,海洋酸化被称为与二氧化碳排放相关的另一重大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大气化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不仅在基础研究方面有很多问题亟待突破和解决,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逐渐深入融合,全球化大气污染等课题也成为研究者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就是要重视基础,突破学科研究难题;‘仰望星空’就是要放眼大局,推动前沿交叉发展。"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长聘副教授林金泰,用实际行动给出了他的答案。放眼世界探索全球化大气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