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嘉庆帝颙琰,在乾隆17子中排行第十五,且出自庶妃,若按汉族封建王朝所沿用的嫡长建储法,其嗣位希望几近于零.但清王朝在皇位继承上有其自身特点,且变化很大,而颙琰众多兄长之不同境遇,也给颙琰得嗣大位造成了种种机遇;加上他自身的努力,特别是在“勤”、“俭”、“仁”、“慎”四个方面涵养甚深,终于脱颖而出,被乾隆确立为储君而承继大统.通过对嘉庆嗣位的考释,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清代建储制度发展演变以及嘉庆为人为政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清代的统治经验中,制度建设不无重要:如摊丁入亩制度、钦差大臣制度、秘密建储制度等等。奏折制度创立于康熙时期,发展于雍正时期,成型于乾隆时期,是清朝特有的一种文书制度。它的产生适应了清初政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在长期的演变中形成了某些固定的流程和制度化的规则,对清代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清道光皇帝旻宁在嘉庆成年诸子中实际居长子之位。他幼年时即得到乾隆的恩眷,寄以承继帝统的厚望,并沐浴着嘉庆的诸多恩典。嘉庆亲政后,旻宁被密定为皇绪,这一地位在以后的时间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旻宁一帆风顺地继承了皇位,而继位后的道光皇帝却为择储一事所困扰。最后,道光选择了功于心计的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舍弃了才华出众的皇六子奕诉。一个从传统中走出来的皇帝,又以传统的标准、传统的方式确定了皇位继承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皇位的继承是皇室和国家的大事。“奉宗庙之重,统无穷之祚”。西周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是皇位继承的基本准则,被以后各封建朝代遵守,以保皇权更替的政治稳定,然而明神宗万历朝的立储事却迟迟不能解决,前后持续十五年,在有明一代,甚至整个封建时代都是不多见的,对万历朝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拟就万历朝的立储事及其对万历朝政的影响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5.
嘉庆帝琰是清高宗乾隆的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被立为皇太子,并于次年元旦受高宗内禅即皇位,改元嘉庆。在位时间25年(1796年——1820年)。嘉庆帝即位之时,清朝封建统治所固有的种种矛盾,经过了长期的潜伏与发展后显现并激化起来。乾隆末年,...  相似文献   

6.
综观宋代三百年的统治,皇嗣不兴的情况经常出现,常常需要靠宗室中的养子继承皇位,于是形成了一套皇嗣养子制度。宋代收养宗子的范围在北宋时期收养的是宗室近亲,南宋则是宗室疏属。宗子入宫年纪较小,入宫之后由妃嫔抚养。选多位宗子,养于宫中,优胜劣汰。宋朝的皇嗣养子制度,在宋朝皇嗣不兴的情况下常常出现,对于安定民心,稳定统治秩序,保证皇位和平继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综观宋代三百年的统治,皇嗣不兴的情况经常出现,常常需要靠宗室中的养子继承皇位,于是形成了一套皇嗣养子制度。宋代收养宗子的范围在北宋时期收养的是宗室近亲,南宋则是宗室疏属。宗子入宫年纪较小,入宫之后由妃嫔抚养。选多位宗子,养于宫中,优胜劣汰。宋朝的皇嗣养子制度,在宋朝皇嗣不兴的情况下常常出现,对于安定民心,稳定统治秩序,保证皇位和平继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清太宗皇太极因患中风而猝死之后,皇位继承在肃亲王豪格同睿亲王多尔衮之间角逐,结果皇位却由第三者6岁的福临继承。清史界普遍认为:拥立福临继位之议,出自睿亲王多尔衮。作者对多尔衮拥立福临说的史料依据《沈阳状启》,做了全面剖析,并列举《顺治上谕》等文献.进行历史逻辑分析.提出新的见解:拥立福临继承皇位之首议,出自郑亲王济尔哈朗。从此,在清代史、满洲史上开了一个幼童继承皇位的先例。其后由8岁的康熙、6岁的同治、4岁的光绪和3岁的宣统继承皇位,在清入关后的十帝中竟占了五位。由此,清朝皇位与皇权,出现分离的状态。稚童继位,必有摄政。大清皇朝,亲贵用事,太后垂帘,亲王摄政,“以摄政始,以摄政终。”论其影响,可谓深远!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45):31-32
在北宋早期,曾发生过两次皇位继承风波,一次是众所周知的"烛影斧声"宋太宗继统疑案,另一次则发生在宋真宗即位时期。首先,本文考证宋太宗即位时留下的千古谜团。在考证大量文献资料后,大胆得出宋太祖死于宋太宗的谋杀,宋太宗非法即位的结论。其次,本文以真宗继统风波为切入点,分析朝廷中各种政治势力在立储问题上展开的角力,以及宋初确立的皇位继承制度。  相似文献   

10.
“己亥建储”因其正值戊戌政变后的特殊时期,引发了极大的政治冲突。前辈学者对“己亥建储”的政治含义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但是从“己亥建储”时期的实际来看,溥儁入继同治帝为嗣而非光绪帝本身,并未违反清代的立嗣法规和立嗣习惯,具有十分明显的宗法因素,也反映了清代皇族宗法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雍正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正帝居康熙与乾隆之间,在位时间虽不长,其统治时期却是清代康熙,乾隆两代盛世的重要过渡阶段。针对康熙晚年吏治松弛,国家渐呈颓势的现状,雍正从整吏治入手,主张宽严相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主张平等对待和谐共处。雍正统治时期为乾隆期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皇位继承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系君主专制、万世一统政治制度,它起源于氏族时期,经过不断发展和衍变,最终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皇位继承制度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清代十二位皇帝,除后期的同治帝和年幼的宣统帝没有多少政绩外,其余的皇帝均比较勤政,都有一番或大或小的作为。尤其是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连续六位君王,都是有雄才大略的明君。究其因,这与清代严格的皇室教育、独特的皇位传承制度以及贯穿始终的内忧外患等因素都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4.
根据二月河的小说《雍正皇帝》改编的44集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于1月3日在中央电视一台黄金时间播出。作家二月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问:写《雍正皇帝》时,你是如何把握雍正这个人的?答:康雍乾盛世,是中国2000年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候,但雍正却为康熙、乾隆的光芒所掩盖。我经过研究并吸收有关成果认为,雍正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如果没有雍正13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皇位继承制王雅贤皇位继承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世袭君主制的核心,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维系君主专制的万世一统政治制度。通观中国封建世袭制下皇位继承制,一般遵循两个人人皆知的基本原则:“父死于继”和“立嫡以长”。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由于种种争斗原因,两个...  相似文献   

16.
清代官学中,咸安宫官学是旗人精英教育的一个典范,其校舍的选建地点、教师资历、学生选拔等方面均体现出清代统治者对满洲精英人才培养的重视。本文拟对清代咸安宫官学的若干问题进行梳理,从教学目标、学生、教习等几个方面考察咸安宫官学在乾隆时期的转变,对其史料的梳理有助于理解清代统治者对旗人的教育理念及核心人才的培养模式,亦可由此观察满洲统治者如何通过官学体系将八旗子弟纳入其核心统治管理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李馥 《承德师专学报》1996,16(3):34-36,51
漫谈普乐寺的缘起李馥外八庙之一的普乐寺,是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正月开始动工修建的,至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八月竣工。它是乾隆在避暑山庄外,继普宁寺、安远庙之后又建的第三处佛教寺院。气势宏大,风格独特。它的修建,完全是按照乾隆的主导思想和设...  相似文献   

18.
乾隆朝在制度方面是清代较为定型的一个时期,但是并不是一个完备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处分制度,由于制度立法上的疏失、官僚间的倾轧斗争、运作实施中的盲目,出现了处分文武官员的不当之处。乾隆作为高层的决策人物,以皇权的独掌为前提,从统治的长久考虑,对文武处分中的不当之处作了一定的调节和纠正,反映了乾隆文武并重的处分观。但是这种调节也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杰出代表,它出现在十八世纪中叶的清代乾隆时期,决非偶然。这时封建社会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开始了迅速走向崩溃的急剧转折,虽然外表上暂时还“赫赫扬扬”,但是“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围绕着土地高度集中问题的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围绕着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贵族统治与市民力量的矛盾,围绕着反对还是维护孔孟之  相似文献   

20.
朱元璋出生于社会最底层,他登上皇位后,采取了严刑峻法控制官吏。他统治时期法律严酷,造成了人人自危的恐怖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