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宜宾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之所以如此,不乏其产生的物质基础。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分析揭示川南宜宾誉称为“酒都”的物质文化因素。即:优越独特的先天人文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质丰厚的果园谷类种植业造就的坚实原料基础;悠久众多且精心打造的都市古窖糟房;优选多种粮食、合理配和原料与古窖精酿方式的酒业生产;高新技术与科学优化酿造和系列名酒品牌支撑的全方位立体式的酒文化创造等五方面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基础,是宜宾作为孕产“五粮液”之母,作为中国酒业基地和龙头,誉称“酒都”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孕育了国之瑰宝五粮液,也孕育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酒——红楼梦酒——等美酒的万里长江第一城,令人遗憾的是,一直尚无一本宜宾酒文化史,直至凌受勋教授的《宜宾酒文化史》的问世,才终于打破了这一尴尬局面.宜宾酒文化史,历经先秦至现代,各朝代无一或缺,从《宜宾酒文化史》中可以看出酒都宜宾从窨酒、重酿酒、小曲酒、大曲酒,到现代红楼梦酒、五粮液发展的全过程,尤以宋、明、清、民国部分的内容最为详实.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如酒,而诗歌则是最清洌、最淳厚的美酒。它借助言语滋润到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诗歌欣赏课中,有的教师“替学生喝酒”,逐字逐句的分析,无休无止的讲解,“酒”之洌,“酒”之醇,除了自己明了,学生仍是茫然;有的教师“逼学生灌酒”,接连不断的提问,脱离文本的讨论,学生无所适从,文学美酒竟成了难以下咽的浊物了。不如引导学生自己品酒吧,品出情味,品出意境,品出神韵,品出字里行间的情感起伏,品出隐含在诗中的血肉与灵魂。怎么品?读!美读!《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  相似文献   

4.
智力测试     
黑白分明大观园的酒库里,常年存有大量美酒。这些酒都是12瓶一箱保存着的。在一次宴会前,贾宝玉去酒库取酒,发现每箱的12瓶酒都是色酒、白酒相间排列的,取起来很不方便。他对保管工说:“重新排一下,仍排成4行,其中1、3行是色酒,2、4行是白酒。”保管工准备把酒全拿出来重排,贾宝玉又说:“不用全移动,只需移动2瓶酒就行。”保管工很为难,请你帮他一下吧。酒逢知己在一次宴会上,来了21位客人。酒童端上来21只酒杯,在其中7杯中倒满酒,7杯中倒半杯酒,其余7杯空着,这样就可以满足各种酒量客人的需要。贾宝玉经过调查,知道这些客人中共有9人酒量大…  相似文献   

5.
赤水河一带的奇山秀水蕴酿出了茅台美酒.西南巨儒郑珍旅经仁怀,美酒佳酿让他赞叹不绝,写下“酒冠黔人国”的名句,而酿造出美酒的奇山秀水更令他惊叹不已,在其诗篇中浓墨重彩地将山水之美及其喜爱之情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清乾隆至道光、咸丰年间叙州府南溪县翁注霖、万清涪等诗人的竹枝词创作掀起了热潮,清新之风吹拂诗坛.南溪竹枝词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表现了对现实民生的极大关注,是一面反映清代叙州府乡村生活的镜子,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南溪地处酒都宜宾核心区,酿酒源远流长,清代南溪乡村酿酒业在前代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南溪竹枝词对清代南溪酿酒复苏的原因、酒的市场需求和酒的营销方式作了全面反映.  相似文献   

7.
宜宾白酒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宾白酒产业只有五粮液一枝独秀且产品同质化形势严峻,导致其受到其它地区白酒行业及消费者理念转变的威胁.通过借鉴烟台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经验,宜宾白酒产业发展战略应该以五粮液为基础,努力打造"中国酒都"地域品牌,并依托"中国酒都"品牌提升宜宾二线白酒品牌的实力与竞争力;同时,宣宾市政府也应将重心放到中国酒都品牌与相关软硬环境的打造上来.  相似文献   

8.
“绿酒”一词经常出现在古典诗词的句子中,一般情况下,绿酒解释为“美酒”,但关键是这种美酒到底有没有可能是绿色的呢。从常见的酒色来看,大多是白酒、红酒等。有论者以为绿酒实际并不存在,其“绿”只是指酒的无色透明。事实上,如果查阅一下相关古代典籍,从酿酒的制作过程进行考察,会发现,无论从原料、酒麴,还是泉水,这三个方面如果使用适当,都有可能酿造出绿色的美酒。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校长》2023,(4):76-77
<正>江苏省淮安市淮海小学创建于1947年。学校主张“每一个都美好”的办学理念,构建“和美”文化,实施“和美”教育,秉承“和衷共济,志在臻美”的精神、“和立于心,美润于行”的校训,致力于办一所人人都不同、个个都美好的高品质学校。  相似文献   

10.
“润”是中国画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美学标准。中国画对“润”的追求不仅与中国文化重道德修养的传统相关,也符合文人欣赏的标准。“润”其实就是一种墨色美。“润”与“气韵”有着天然的联系,表现气韵之生动,不能缺了“润”的因素。“润”作为绘画品第,与逸品是同一属性的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与辛稼轩之饮酒诗词,折射出二人酒“味”、酒“境”的异趣,其背后潜藏着佛道文化与儒教文化的差异,而“闲适”与“载道”,正是“酒境诗心”与“酒情仕心”两种不同心态的深层内因.  相似文献   

12.
“朴”是道家文化的核心和理想,内涵丰富而深邃。“朴”的根本意义在于“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朴”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创新之思和创造智慧,对建设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有多方面的思想启迪意义。在构建和谐社会,倡导创新精神的今天,应充分利用道家这一思想文化资源,借鉴其思想智慧,以利于解决阻碍和谐、创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圆”的审美意识渗透了戏曲艺术的每一个层面。圆,昭示着一种美,一种审美心理结构,一种传统文化精神。本文首先谈到戏曲表演外在形态的“圆”美,进而分析戏曲形式结构中对“圆”的追求,最后深入剖析了我国以“圆”为美的民族审美心理。提出和谐、圆融之境是中国文化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4.
酒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它不仅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而且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一格的酒文化。酒与文化的结合,是美酒的灵魂,也是它的魅力之所在。宋代酒文化极为发达兴盛,蔚为壮观。本文以苏轼为例,通过对其“酒诗”的例释,旨在综观宋代酒文化现象之概貌,并阐述酒文化某些重要内涵及其对宋代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是"羊的传人"--申论古代中国"羊文化"的历史存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中国曾经存在过一种以溏及其善、羲、美(均以“羊”为内核)为特质的“羊文化”。它影响过人们的社会生活、宗教生活、外交生活、精神生活。有别于远古龙图腾的羊不是个别民族的图腾和附加在灵物之上的吉祥物,而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的图腾,其本身就是一个吉祥物(羊——祥),因而也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图腾和吉祥物。真正能够代表“黄河文明”及其祥和循法与礼仪之邦本质的吉祥物不是表征帝王、皇权,面目狰狞和张牙舞爪的“龙”,而是作为法道德的象征与面目和蔼可亲的“羊”。中华民族祥和循法、道德践履的优良传统与审美崇尚的诗性精神根植于古老的“羊文化”。中华民族是“羊的传人”,而非“龙的传人”。  相似文献   

16.
课间通过屏幕播放《九月九的酒》(屏幕1:“酒”的艺术书法)师:这是一只向右半倒的酒坛,正在向外倾倒着香气四溢的美酒,这酒里有豪情,有离愁,有人生的感叹……所以很多文人骚客留下了咏酒的名句,你能说一说包含“酒”字的诗句吗?生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好,很好,离别的酒。生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师:没有“酒”啊?生:“杯”就是“酒”。师:这是惆怅、伤感的酒。生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师:这是戍边将士满怀豪情的酒。从刚才同学们背诵的诗文名句中,我们能感觉到,酒已经成为情感宣泄的一个重要的载体。酒与人…  相似文献   

17.
刘文平 《甘肃教育》2022,(15):39-42
文化理念是园所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着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基于陈鹤琴和陶行知教育思想及本土文化和自然资源的滋养,在幼儿园园本课程实践的基础上,榆中县幼儿园形成了“润真”文化,旨在以“润”为手段,以“真”为目标,润育本真儿童。在落实“润真”文化的过程中,幼儿园从教育观念、育人环境、园本课程这三个方面,构建了属于自己的“润真”文化,体现出了自己的办园风格和特色,本文就这一办园理念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陈慧 《家长》2024,(4):92-94
<正>和润是将闽东精神、三侨文化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其中,儒家思想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三侨文化提出“可敬的华侨、腾飞的东侨、奋进的侨小”。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而润不仅指代润物无声的教育,还指代水滴石穿的精神,和是润的前提,以润的方式达到和的境界。在授课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美术技能与相关的美术知识,还需要融合语文学科的教学,以跨学科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基础。本文从和润视野下小学美术与语文跨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展开研究,旨在推动学生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酒文化是与酒相关的一切物质形态和精神内涵的总和。酒本身是属于物质的,但它一产生就从属于一定的文化和习俗的需要,所以酒史、酒俗、酒礼、酒宴、酒具、酒器等等与酒一起皆属酒文化的范畴。洒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后,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而这些现象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观的综合作用下,在与当地风土人情的交融中,经过长期的堆积沉淀,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酒文化内容。酒宴、酒仪、酒肆、酒馆、酒店、酒家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借酒浇愁,借酒赋诗抒情,借酒发火骂仇,借酒抒情骂消,偌酒词位成好等也各有其场境。宜宾酒文化以…  相似文献   

20.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粮食充裕,以粮食为酿酒主要原料的历史悠久.岷江流域农业发达,酿造盛行.宜宾地区居其下游,得天独厚,以多种粮食为原料酿造的“杂粮白酒”别具特色,享誉古今.在宜宾酒文化探讨中,应区别古代的酱与酒,“蒟酱”是酱而不是酒.“五粮酿酒”中,有玉米的配方应始于清代,明代前玉米还未传入四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