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马非马”原是战国时期齐稷下宋国辩者倪说最先提出来的一个命题,后来经过赵国平原君家门客公孙龙加以发挥,并著有《白马论》,才在中国逻辑史上颇为引人注目。公孙龙是战国末年的一位“辩士”。在先秦思想史上,他是著名人物之一,“离坚派”的领袖,以“白马”、“坚白”之辩名垂史册。然而,如何评价公孙龙其人,却成为引起历代逻辑学者和哲学家们论争的问题之一。常常有人以为公孙龙主张的“白马非马”,这是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因而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欺世惑众的诡辩家;也有人认为,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就是辩证法,因此…  相似文献   

2.
公孙龙作为先秦重要哲学流派名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无论他本人或他代表的学派,都对后世学术思想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庄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论六家要旨》等文,都专门评述了这个学派的得失。清代《四库总目提要》谓“公孙龙子……妄诞不经。”现代的一些哲学家,还视公孙龙为“诡辩论者”,把“白马非马”说成是“典型的诡辩题目”,“纯粹的概念游戏”,“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体系”云云。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哲学思想、逻辑思想进行一番分析和研究,以活跃中国哲学史与逻辑思想史的研究工作的气氛。  相似文献   

3.
公孙龙是战国末年的逻辑思想家、理论家,又是“名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公孙龙子》六篇,在中国逻辑思想史上影响颇大。在这部从事察辩研究的专著中,公孙龙注意分析名词、概念和命题,考察名实关系,探讨思维规律和方法,企图改善人们的主观认识能力。其所热衷的学术后来被称为辩学或名学,成为当时思想大论战的重要武器。但遗憾的是,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以后,名家之言即陵夷废坠,逐渐濒于澌灭,以至后世偶一提及,往  相似文献   

4.
公孙龙真不愧为辩者。他的《白马论》、《通变论》、《坚白论》都可称为有名的论辩之作。他的一些观点和议论与众不同,“然众人之不然,可众人之不可,‘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①一般人认为“白马是马”,他却说“白马非马”,②;一般人认为“坚白石三”,他却指出“坚白石二”③;一般人认为,“二有一”、“鸡足  相似文献   

5.
尹文子(约前350—前285),战国齐宣王至齐湣王时人,与宋钘、彭蒙、田骈同学于名家学派代表公孙龙,智达聪敏,“公孙龙称之”(《尹文子》原序)。可见在公孙龙诸弟子中也算显学者之一。齐宣王时,尹文子曾在稷下(今山东临淄县北)学宫游  相似文献   

6.
“别墨”是胡适对墨子后人中研究科学和逻辑学的墨家学派的称谓。胡适认为别墨是《墨辩》六篇的作者。胡适的别墨逻辑思想可分为三部分:重新评估《小取》篇的地位和价值;论证《墨辩》中的“效”、“譬”、“侔”、“援”、“推”诸种推理形式的性质;论惠施和公孙龙的逻辑。胡适在研究别墨的逻辑思想时运用了比较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比附,分析出别墨逻辑不同于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的特殊性一面,这意味着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学科自觉。但胡适将惠施和公孙龙归入别墨学派中加以研究,这种混淆名墨两派的观点招致了后人的严厉批评。  相似文献   

7.
“白马非马”是战国末期著名辩者公孙龙在《白马论》中阐述的名垂史册的辩题。这个命题“假物取譬”(《公孙龙子·迹府》),奇特新颖,轰动当时而震骇后世。公孙龙曾对此颇为得意:“龙之学以白马为非马耳,使龙去之,则龙无以教。”(《公孙龙子·迹府》)。而古之学者,几乎众口一词地把“白马非马”这一命题视作诡辩命题,称许者寥寥。到了近代,才有学者开始说“白马非马”原本是逻辑的,甚至是辩证的,特别近年来,随着逻辑科学的发展以及中国逻辑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白马非马”这一命题更有了新的认识。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认为“白马非马”为诡辞者,多在生活常识的范围内以“白马是马”为唯一正确的命题。于是,在重新评价“白马非马”的学术  相似文献   

8.
不少文学作品中,说到某人学识渊博、才华超群时,常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来形容。这两个成语各有来历。 “学富五车”一语来源于《庄子·天下篇》。这篇文章列于《庄子》最末,实际上是全书的序言。文中对先秦诸子作了记载和评价,在介绍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学派时说;“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庄子学派对名家学派是基  相似文献   

9.
公孙龙(约前325~250年),复姓公孙,名龙,字子秉,战国时赵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有“公孙龙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岁”。《集解》引郑玄曰:“楚人”,《正义》引《家语》:“卫人”。又《史记·孟荀列传》谓:“赵亦有公孙龙,为坚白同异之辩。”如此即有两公孙龙的问题。据近人考定,著作《公孙龙子》一书者乃战国末年赵人公孙龙。约晚于惠施,略早于荀子,大抵与《墨经》作者同时。为赵平原君门客多年,曾劝平原君勿以存邯郸而受封,平原君待之甚厚。提倡“偃兵”,曾一度游燕,说燕昭王以偃兵事,又曾与赵惠文王论偃兵事。晚年,齐使邹衍过赵,相与辩难,公孙龙遂被绌,后即卒。  相似文献   

10.
前贤鲜有厝意《孔丛子》载录公孙龙学说之原由及用意。文章尝试分析今本《公孙龙》行文结构完整、主旨前后一致之实。又,考察先秦诸子纠正战国名家悖理之学风,并结合《孔丛子》“重理轻辞”思想一脉相承之论证,发现孔氏从言说到治国皆重视事物道理,这不仅是孔氏一家思想之升华,同时与先秦诸子学派之思潮相合,从而梳理今本《公孙龙》成篇之缘由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坚白之辩”是我国最古的论辩。盈宗代表了素朴的唯物论,离宗首领公孙龙则从“自在之物”返回到“为我之物”,讨论个别之物和一般之物在感性直观和观念直观中的实现,而呈现于意识中的一般之物是相互分离,独立自藏的,据此,公孙龙提出了“天下故独而正”的正名原则。  相似文献   

12.
公孙龙及其学说已被歪曲、冤枉两千年.和他同时而反对他的观点的人,还只说他是“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是“辩者之囿”.经过秦始皇焚书和汉武帝独尊儒术,他的学说成了“无道理之较,无益于治”,“术异圣人”.到了现代,公孙龙及其学说又成了“差不多只是为辩察而辩察,观念的游戏可以说登峰造极”,(见《十批判书》)“真正集  相似文献   

13.
前言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优秀文化。我国古代社会,也和古代希腊一样,不但整个学术辉煌灿烂,而且逻辑思想丰富多采。春秋战国时期,惠施、公孙龙、荀况、韩非都各具有自己的逻辑思想。特别是墨家后学,它作为一个学派,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撰写了具有百科全书式的逻辑专著《墨经》。及至两汉,中国的逻辑界仍然名家辈出,各有创新,《淮南子》一书发展了中国的古典归纳逻辑,桓谭、王充发展了中国古典的论征逻辑,魏晋南北朝时期,“名辩”之风又复昌盛。就整个来说,虽然魏晋人的“名理”之学,不免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除了论述公孙龙及《公孙龙子》外,还将和庞朴、屈志清二同志就《公孙龙子研究》和《公孙龙子新注》中有关问题进行磋商。世称惠施为“合派”,公孙龙为“离派”。但据《庄子》等书记载,惠施也“以坚白鸣”(《庄子·德充符》),公孙龙也谈“合同异”(《庄子·秋水》)。可见他们对待学术思想,是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的。他们的争鸣,不是为了寻求真理,而只在于  相似文献   

15.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这一统一而又不可分割的哲学命题贯穿于公孙龙《指物论》全篇中心,它既是公孙龙哲学发展的终点,也是公孙龙哲学的总纲。体现在这一命题中的公孙龙哲学思想是前期名家思想的合  相似文献   

16.
先秦名家又被称为形名学家或名辩学派,曾风行一时。其主要学说包含自然、科学、社会及至政治伦理规范等丰富的思维对象,以及许多科学的认识逻辑方法,表现了极为丰富的朴素辩证的思维形式和认识。 名家的教学内容理论深邃,富于抽象,所以他们在传学论辩的过程中所设计使用的方法,大都充满了逻辑的思辩,而且很有科学性。 假物取譬是名辩学派最重视最常用的传学方法,惠施和公孙龙经常运用。《韩非子》、《吕氏春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公孙龙子思想研究,除了对其哲学思想存在截然相反的两种见解外,当前诸家笔锋似复转向深入考证今本《公孙龙子》六篇的真伪,以及《汉书·艺文志》著录十四篇的正误问题上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今本《公孙龙子》六篇“可能是晋代人根据一些破烂材料编纂起来的”,除个别小段和个别命题的论证外,“其余部分都可疑”,甚至提出有先秦与魏晋“两个公孙龙”之说,“一个是历史上的公孙龙,生活在战国末期。另一个人是经过晋代人改造过的公孙龙。”(见《哲学研究》一九七八年第六期沈有鼎撰《公孙龙子的评价问题》。笔者按:先秦确有两个公孙龙,一是名家辩士,字子  相似文献   

18.
公孙龙的《指物论》是讲对立依存问题的.“指”就是两两对立依存.“物莫非指”就是魏源说的“天下物无独必有对”,也就是章太炎说的“物必有对”.就我所知,在中国哲学史上,公孙龙是第一个写专题论文,用对立依存关系解释了世界万物之所以成其为物,而且写得坚定精到;在世界哲学史上是不是这样,尚待研究.公孙龙曾被歪曲为诡辩派的代表.古人这样歪曲他,主要是依据《白马论》、《坚白论》;把《指物论》也拉来作为他搞诡辩的罪证,则是近代人的事.近代人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由于对《指物论》的“指”理解不当.现在举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19.
薛侃(1486—1545),字尚谦。师奉阳明先生,先生以其质虚,赠号中离,世称中离先生。潮州庵埠凤陇人氏。薛侃为潮州王门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学术思想恪守王阳明的良知学说,相对于其他王门学派并不突出,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明确提及的是薛侃对王学类禅的辩解:“世疑阳明先生之学类禅者三,曰废书,曰背考亭,曰涉虚。先生一一辩之。”陈荣捷先生为饶宗颐先生著作《薛中离年谱》所作序言也特别谈到薛侃的儒释之辩,可见儒释问题是薛侃哲学思想的一个突出方面。本人认为薛侃对王学的  相似文献   

20.
“白马非马”还是诡辩──与李其祥先生商榷张章騄,王四达“白马非马”典型地表现了战国名家公孙龙在逻辑问题上的特点──诡辩。刘勰用“辞巧理拙”(《文心雕龙·诸子》)来评论”白马非马”,恰如其份,代表着古今大多数人的态度。李其祥先生在《华侨大学学报》(哲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