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同的童年经验会对文学家的文学创作产生非常大乃至决定性的影响。萧红痛苦与美好交织的童年一方面是她创作源源不断的源泉,另一方面又对她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使她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一种悲伤与温暖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小说创作的高峰期较为短暂,而且出道即是高峰,年仅23岁即已形成相当成熟的人生态度。本文从她进入小说创作前的经验世界里,看她人生悲剧意识的形成。文章的上篇着重分析张爱玲早年的身世对她人格心理发展的影响。认为失去正常的家庭生活造成她童年心理的创伤,逃离父亲,又被母亲所拒绝,形成她“家庭失落者”,产生基本焦虑,进而影响到她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与体验,这是形成她人生悲剧意识的基本因素。文章详尽地分析了张爱玲与父亲、母亲的情感关系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红楼梦>中香菱地位卑微,命运坎坷,她出现的时间、地点与她相关的事件对整部作品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她沟通了神话与现实,在全篇中奠定的是悲剧的基调;作为第一个薄命女儿、第一个家庭历劫、第一对薄命鸳鸯的承受者,她奠定的又是作品结构模式.同时香菱也涵盖了黛玉、宝钗、可卿的某些特质,而作者对她的反谶言选择更加深了悲剧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琦君的小说,因《橘子红了》被翻拍成电视剧而引起读者注意。不同于她散文中温馨祥和的色调,她的小说,几乎都笼罩着哀愁。她在形式上借用的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却往往没有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圆满结局。而形成这种悲剧结尾的深层原因,则根源于传统教育对她的影响以及作为女性知识分子的她对中国传统人伦结构的困惑与反思。  相似文献   

5.
章忠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6):171+176-171
《好儿女花》中的六六形象是虹影的自塑形象,私生女情结使她成为家庭的边缘人,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而叛逆出逃的她换来的却是无家可归的漂泊感,这是一位始终与命运抗争的红狐般的女子。她一直在寻找心灵的栖息地和对真我的找寻,在母亲去世后,她终于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  相似文献   

6.
《牡丹亭》主人公杜丽娘被视为中国古代传统女性个性解放的代表。其实,在她的意识中,对情爱的追求和对礼教的坚持同时存在,正如她自己所说"鬼可虚情,人须实礼"。这种情与理的交叉与调和并不代表她是绝对反对传统礼教的。她的矛盾性格、情理的变化需要更为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的小说以其丰富的月亮意象而著称,这与她的女性意识有关,张爱玲认为,只有回归女性本质的女人才是真正的女人,才是具有神性的女人,女人的悲剧就在于她身上神性的缺失,而这种缺失则是她们生活于男权统治下的境遇造成的,也正是这种对女人生存处境的悲剧感形成了张爱玲小说苍凉的底色.月亮意象是她女性意识的体现与象征,是她对女人理想的审美的生存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始终沿着个人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的独有轨迹发展。尽管她本人是一个一直处于孤独与无助之中的弱女子,而总是很执着地探索着国民的生存状态与生命价值。可以说,她是一个女性意识的自觉者,她的小说描绘了广大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过程,揭示了男性对女性的冷漠与迫害,揭示出女性应该获得人格的平等与人性的尊严。  相似文献   

9.
小人物能反映出大社会,静虚是个小人物,人们对她比较陌生,但她是尼姑的代表,是宗教僧侣的典型。本文通过对静虚与王熙凤狼狈为奸,棒打鸳鸯,致死人命的剖析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揭露了封建时代宗教僧侣的虚伪与狡诈。  相似文献   

10.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作者浓墨重彩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她不顽固守旧,不肯受传统教条的束缚,但和具有进步思想的人也不能相提并论。在她种种悖逆表现的背后,实际上包藏了一颗极端利己主义的野心。因此,我们不能对她的种种表现大加赞赏,认为她是一个具有叛逆思想的进步人物,她只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产生的与封建统治者不同的另一类“大凶大恶”的人物,她的塑造有不可替代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冰心的散文和她的为人一样,在文学的消费市场上有着很好的人缘.表面上看这和大众媒体的传播有关,但进一步追问,我们则会发现冰心散文极得人缘的原因,与她对二十世纪中国特殊的历史语境和读者的深思熟虑紧密相关.冰心散文的优点由此而来,不足也与此不无干系,优雅中的一份媚俗,这是值得让人感慨的事.  相似文献   

12.
求助者李某,初三学生,两周前因模拟考试发挥不好、成绩不佳,而导致考试焦虑,表现为情绪紧张不安、失眠、尿频,能正常上学,但学习效率有所下降。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其改变不合理认知,调整情绪,改善行为。同时运用社会支持系统,对其母亲也进行了合理情绪治疗。经过4周治疗,求助者改变了对考试的不合理认知,克服了焦虑情绪和失眠、尿频症状,恢复了健康的心态。  相似文献   

13.
在《红楼梦》的丫头群中,袭人向来是颇具争议的一位,褒扬极少,贬斥居多。身处奴隶阶层的袭人自有她的“痴处”,不可仅凭“叛逆与否”这样的暴力符号将其一棒打死,否定她人性的优点与存在的个体价值。应从人性本真的角度出发,客观地看待这一人物,观照她的生存处境,尊重她的爱情,发现她纯良、宽厚的美德,使其形象分析更趋合理化、人性化。  相似文献   

14.
爱情与生命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话题。尽管爱情可以地久天长,但是生命却短暂无常,这便是人生的困惑。娜拉为追寻真爱而出走,安娜为守住真爱而卧轨,子君为失去真爱而回去,这些是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爱情悲剧。造成悲剧的根源,便是将爱情等价于生命,把爱情当作人生唯一的价值,为爱情而放弃了生命、踏上不归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形象多是扁平性格的,而且过分夸张,在《水浒传》中,潘金莲的符号就是淫妇,而站在社会的历史的角度来看,潘金莲其实是一个悲剧的角色,那么,潘金莲的悲剧命运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造成她命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从容姿美好,出身低贱;反抗大户,被嫁武大;钟情武松,无情被拒;偶遇西门庆,终成悲剧四个方面论述了潘金莲悲剧命运的一步步生成;从内因:反抗的性格和外因:封建制度社会文化的压迫两个方面分析了潘金莲悲剧命运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东京2020奥运会”的推迟为国乒积极应对深入备战争取了时间,同时也对日本新星伊藤美诚为代表的现代颗粒打法带来了机遇。在传统三段法的基础上,运用卡方检验对伊藤美诚与国乒主力近期的比赛样本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伊藤美诚的发球落点和第3板抢攻方式对比赛结果无显著性影响,接发球击球技术对比赛结果有显著性影响,相持段最后1板的击球方式对比赛结果有非常显著性影响,同时验证了回合中按照时间序列所运用技术对于比赛效果的显著程度。发抢段中发球质量高,“中路长球”的威胁最大,“反手弹”和“正手拍”是第3板抢攻的主要手段,抢攻配套稳定,“正手拍”技术特点突出。接抢段中“反手侧喇”技术的运用丰富了接发球体系,但是过于凶狠的弹打技术以及对反手的依赖也会造成较多失分。相持段防守技术的运用是伊藤美诚的明显漏洞,直接导致了相持段得分率不高。建议在与其对阵中必须抢先上手、占据先机,提高击球质量以遏制颗粒打法“弹”“拍”等特长技术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李娜法网夺冠的全面剖析,思考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前景,为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研究认为:李娜法网夺冠是中国网球由举国体制融入国际职业网坛,立足改革创新、不断寻求突破所结出的成果.李娜的身体条件和独特的技战术风格为其成功提供了保障.李娜法网夺冠为我国网球由专业化向职业化的发展方式转变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萧红小说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本文试图从其小说的散文化倾向及独特的生命体验等方面剖析其小说的抒情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与张爱玲的早期作品不同,《小团圆》在叙事上所表现出的“杂乱无章”、“结构松散”,其实是张爱玲有意识坚持的一种“反时间”、“反因果”和“反情节”的“反传统”叙事.从小说叙事的技术层面上看,《小团圆》出现了两个叙事者,体现了张爱玲“穿插藏闪”和“平淡而近自然”的晚期风格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