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争夺读者,西方报刊特别注意提高报纸的可读性,增强报纸的趣味性。西方报界把严肃的政治新闻称为硬新闻,把人情味浓、笔调轻松的社会新闻称为软新闻,提供大量趣味性强的软新闻,是他们招揽读者的拿手戏。  相似文献   

2.
报纸新闻的可读性是读者的要求,也是编辑、记者的追求。强调报纸新闻的可读性,是为了让读者接受更多的新闻。这就是说,报纸新闻的可读性的强或弱,直接关系到新闻价值的体现,这种新闻价值的体现,表现为报纸社会效益的提高和报社经济效益的增长。从一定意义上说,报纸新闻的可读性越强,报纸的生命力也越强。  相似文献   

3.
杨杰 《新闻世界》2012,(8):240-241
新闻图片作为一种视觉传达,是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从新闻摄影实践和新闻照片传播规律来看,报纸和读者都需要具有视觉冲击力、亲和力、感染力以及富有思想性、趣味性的新闻照片。  相似文献   

4.
副刊也要有新闻性,这是我们办河北日报《立交桥》的一点体会。报纸的首要职能是传播新闻。作为报纸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副刊,当然也要讲新闻性,这也是副刊区别于杂志的地方。如果说综合副刊《立交桥》已经开始引起读者广泛兴趣的话,同我们力求做到知识性、趣味性和新闻性的统一是分不开的。在新闻的补充和延伸上做文章,是副刊新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一件重要的新闻事实发生了,报纸发布了新闻,却并不能完全满足读者的需要,读者还想知道与主要新闻事实有关的许多事情。这种题处之题,是消息报道难以承担的,而副刊却大有“用武之  相似文献   

5.
报纸是新闻纸,新闻性是报纸吸引读者的切入点,没有新闻性,报纸就少了可读性。专刊和副刊虽然时效性不如新闻版强,但也必须围绕新闻找选题、做文章,以新闻性保证其可读性、服务性和时代性,如果大量刊发一些纯粹静态的作品,用大量与新闻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纸要有可读性,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党报也应具有可读性,也成为共识。所谓可读性,是指一条新闻或一张报纸适于读者阅读的程度和吸引读者的能力。这种程度越高,吸引能力越强,可读性就越强。可读性是新闻和报纸的重要属性之一。没有多少可读性的报纸,在激烈的报刊市场竞争中是难以站住脚的。当然,可读性也有高雅阳粗俗之分。我们讲的可读性,是指高雅健康、生动活  相似文献   

7.
有人可能会问,地方报纸多报道“天下事”,岂不是丢掉了自己的特色?我认为,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地市报的特色,不在“以刊登本地新闻为主”,不是唯有“独家新闻”才能体现,也不单纯是本地的“地方特色”。报纸办出自己的特色与办出地方特色不完全是一回事。地市报纸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所刊新闻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即对本地区读者的接近性、重要性、显著性,加上时新性、趣味性以及使新闻价值充分体现的编辑手段。之所以说努力向读者介绍“天下事”丝毫也不会影响地方报纸的特色,是因为选择反映“天下事”的新闻,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与本地读者有地理上、心理上的接近性,与读者的切身利益在  相似文献   

8.
对于一张新闻报纸而言,编辑始终是居于主导地位的。编辑的综合素质高、经营版面意识强、指导协调能力好,则报纸的政治性、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特色性必然就会相应好起来,读者的阅读率就会高起来。反之,报纸的质量就会下降。毫无疑问,抓报纸质量和品位的提升,就要注重编辑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一般说来,新闻报道的内容要尽可能让读者有普遍兴趣。显然,趣味性是新闻的重要要求之一,是新闻价值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也是提升新闻阅读力的重要手段。新闻阅读力越强,新闻价值越高,报纸就越受欢迎。  相似文献   

10.
报纸新闻的改革应从何入手?尚宜之、沈俊法撰文认为:首先要研究读者的需要。在报纸新闻和读者这一矛盾统一体中,读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主导的地位,它对报纸及其新闻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读者需要是按照它本身固有的规律发展的,大体上表现为三个层次:信息需要——形象需要——理解需要。这三种需要由低至高,由浅入深。在一般情况下,这三种需要是递进式发展的,在没有获得这一新闻事件的信息之前,不可能产生形象需要;对于尚不明确它的重要意义或与本身关系不大的新闻事件,也不可能产生理解需要。然而,在特殊情况下,这三种需要则是相互渗透的。马克思在谈到需要和生产时,揭示了一条朴素的真理:“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同样,没有读者的需要,也就没有报纸新闻。报纸新  相似文献   

11.
读者看报,除了喜爱阅读他们所关心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及社会新闻以外,也爱看一些有趣味的新闻。作为编辑,重视新闻的趣味性是必要的。我们要在讲究新闻的思想性、接近性、新鲜性的同时,挖掘新闻事实中的健康的趣味成分,吸引读者,培养读者的情操和志趣。讲新闻的趣味性,指的是健康的趣味。吸引读者是为了给读者以好的影响。此外,讲新闻的趣味性,还应该与科学性密切结合。编辑要以科学的态度处理富有趣味性的稿件。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说:“我希望这个报纸好好地办下去,多载些生动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就是说,我们的新闻要千方百计地引起受众兴趣,以增强报纸、广播的吸引力。 如何提高新闻的趣味性呢? 一要有趣味的新鲜事实。新闻最大的特点是新鲜性,趣味性离不开事实的新鲜性。可读性强的新闻往往与新、奇、趣密不可分,新在  相似文献   

13.
报纸的新闻信息量,是指一份报纸蕴含的全部信息的数质量。报纸是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报纸的信息量越大越能吸引读者。由于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经历、兴趣,使读者对新闻信息的口味和需求也有所不同。信息量大,涉及面广,读者就能从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新闻信息。当今社会,人  相似文献   

14.
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报纸的可读性越强,读者越多,社会效果就越好,报纸的生命力就会越强。作为党报宣传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新闻如何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增强可读性,让读者想读、喜读、乐读,是党报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办报人最为绞尽脑汁的事。那么党报经济新闻如何增强可读性呢?  相似文献   

15.
报纸的可读性,已为多数人所接受。但人们在研究可读性时,往往多于考虑文章的写作技巧,考虑新闻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很少来研究报纸版面。其实,一张报纸的版面如何,编排的好坏,对吸引读者也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说,报纸的版面也有可读性。报社记者和编辑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最终都体现在报纸的版面上。记者的思想,编辑的意图都是通过版面来影响读者的,一个赏心悦目的版面能使报纸增色不少,也能使  相似文献   

16.
李毅 《新闻知识》2003,(6):47-47
在读者对报纸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新闻作品的可读性成了众多媒体追逐的目标。而在报纸新闻田园里,读者既需要朴实清新、洗练明快的消息,也需要栩栩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报纸副刊的舆论导向,主要靠新闻版面来体现。其实,报纸副刊,由于它特有的可读性、趣味性、服务性和通俗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读者亲和力,它的舆论导向作用,是尤其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报纸新闻的改革应从何入手?尚宜之、沈俊法撰文认为:首先要研究读者的需要。在报纸新闻和读者这一矛盾统一体中,读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主导的地位,它对报纸及其新闻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读者需要是按照它本身固有的规律发展的,大体上表现为三个层次:信息需要——形象需要——理解需要。这三种需要由低至高,  相似文献   

19.
(一)报纸是新闻纸。而新闻就是反映事物最新存在状态的信息。一般来说,读者的兴趣是报纸选择新闻的标准。凡新闻价值高、可读性强、感染力大、社会反响广泛的信息,读者才会普遍感兴趣;而读者普遍感兴趣的信息,不管刊登在哪张报纸上,读者总会喜闻乐见。人们把当今社会称为“信息  相似文献   

20.
版面是报纸的脸面,是帮助和吸引读者阅读的手段。一个艺术性较强的版面,不仅能促使读者沉下心来关注版面的内容,而且能使读者在阅读新闻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因此,强调报纸版面的艺术性,不仅是对读者新闻阅读需要的满足,也是对其艺术审美需要的满足。视觉引力——制造精美艺术版面报纸版面设计,是组版元素在版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