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议总编写简讯王毅,韩晓晖,王福田陕西铜川日报总编辑王英,在该报发表了一条《市工商行政管理学会成立》的简讯。结果,有人惊疑:总编辑还写简讯?!长期以来,基层新闻单位中有这样一种风气:许多记者不愿、不屑写简讯,即使写了也不署名;或者将该写成简讯的新闻拉...  相似文献   

2.
上任三年的中国驻日本大使王毅9月21日将卸任归国。9月10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举行“王毅大使离任招待会”,王毅向一百多名在日侨胞和留学生代表告别。[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观察家认为,王毅会非常尊重陈云林的历史性贡献,以及陈云林在任多年处理台湾事务的经验和岛内资源人脉;陈云林也会充分考虑到王毅丰富的职业经验。双剑合璧,可望让对台工作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受访人:洪美恩西悉尼大学教授,文化研究领域的世界著名学者采访人:王毅西澳大学副教授,博士师从洪美恩教授时间:2014年7月10日地点:澳大利亚西澳大学
  王毅:您的《观看“达拉斯”》(Watching Dallas:SoapOperaand theMelodramaticImagination)一书出版快30年了。  相似文献   

5.
武田毅雄是日本谍报机关的创始人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问策划了很多绝密行动.但是,战后日本情报机关经分析发现,凡是有武田毅雄参与的秘密项目全部以失败告终……认识林育英加入共产党武田毅雄,原名王毅雄,1904年4月28日出生于中国辽宁旅顺.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日本人.1925年,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给一个名叫武田弘一的医生,由此王毅雄加入了日本国籍,并改名武田毅雄.  相似文献   

6.
“有些朋友来这里不容易,还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阻力。但历史会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王毅如是说  相似文献   

7.
“谈起来、谈下去、谈出希望、谈出成果”,是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六方会谈中国代表团团长的王毅,在2003年8月第一轮会谈时留下的名言。言犹在耳,时过境迁。  相似文献   

8.
1987年5月4日夜幕降临时,中国青年报6楼会议厅灯光通明,1986年度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评选在此揭晓。夺得“十佳”魁首的是中国青年报记者郑鸣,总分9.57分。第二名至第十名的顺序为:王文澜(中国日报)、王毅(中国法制报)、贺延光(中国青年报)、江志顺(解放军报)、刘学文(深圳特区报)、武治义(总参政治部)、官天一(新华社)、高秀峰(民族画报)、武进群(吉林日报)。另有10人获“十佳”提名奖:金涌、续铁标、李生南、乔天富、牟健为、陈炼一、韩学章、郭建设、伍伟军、张  相似文献   

9.
最先抵达汶川县城的武警某师参谋长王毅和他的挺进小分队成了这个震中小县的生命希望。  相似文献   

10.
APEC会议是个契机,这种契机并非始终存在。中日“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这是双方共识。虽然王毅外长表示,首脑会谈“照目前情况发展下去仍很难实现”但很难实现并非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世界》2005,(4):41-43
2004年6月上旬,30岁的王毅通过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博士答辩。当老师们询问起他的经历时,竟然得知.他原来是深圳八卦岭一家港资企业的搬运工!  相似文献   

12.
在中日两国摩擦不断、高层互访中断之际,被誉为“日本通”的原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出任驻日本大使,被寄望重新发挥已故中日友协会长廖承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学会于1990年10月30日召开第二届理事会,总结学会工作,并进行了换届选举。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由143人组成。新的理事会一致同意聘请陈元直、戚贵元、陈守芳、韩化夫为名誉会长,选举张福权为会长,高泰夫、张克忠、王佳奎、王运琛、王维新、徐景璋、王毅人、臧光裕、张承负、王义、李玉建、陈尔泰、任文彬、曲克、李友森为副会长,戈力雁为秘书长、于景春为副秘书长。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学会自1988年1月8日成立以来,认真贯彻党的新闻工作方针,在组织会员开展学术研究、创办学刊、进行节目评奖以及人才培训等各项活动中做了大量的富有  相似文献   

14.
2004 年 12 月 22 日上午,日本东京都港区南麻布的中国驻日大使馆。原本这是条平静的小街,然而宁静却被与使馆大门仅隔一条狭窄马路的日本右翼团体的示威声打破。51 岁的王毅此刻正坐在大使官邸的会客厅里,接受完采访,他还要和几位日本国会议员见面。由于休息不好,他的脸上带有几分倦意。 这几天,王毅正在应对因日本政府给李登辉发放签证而引发的中日关系新一轮风波。在和日本外务次官的交涉中,他一再强调:中日关系的改善需要双方做出努力,日方如果一味制造事端,最终将自食其果。 一份刚刚出版的日文报纸登载了王毅 21 日在日本经济…  相似文献   

15.
古往今来,悼祭之忱都是我们这个“慎终追远”古老民族情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死亡带给人们的灰暗阴影,历来人们从实用角度写作的多,而对悼祭作品鉴赏研究不够。许多哀祭悼亡的精品没有引起文学研究者应有的重视,近见王毅等同志如题之作,感到其有补于这方面的些微缺憾。  相似文献   

16.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08,(20):10-13
灾后重建暂定为八年;上万人搜寻失事救灾直升机;安置震区孤儿政策出台;王毅出任国台办主任;“亚洲电王”辞职华能;海内外侨胞捐款赠物已达11亿元;  相似文献   

17.
在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向读者推荐一组别具特色的组照,它形象地讲述了巨大灾难的部分幸存者——截瘫患者自强不息的生活意志和为社会作贡献的忘我劳动精神。这组照片的作者,中国法制报摄影记者王毅通过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从多侧面发掘题材的深层含义,以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使读者强烈感受到一个鲜明的主题:一座新兴的唐山市在昔日的度墟上拔地而起,这是党和人民的意志、决心、力量的表现,是他们艰苦努力和忘我劳动的结果。这组照片之所以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与作者善于将自己对生活的真知灼见翻译成优美的摄影语言是不无关系的。王毅到唐山去,是为了反映那里十年来的建设成就。在记者云集,采访条件困难的情况下,他没有满足对事物表面现象的一知半解,而是深入生活,认真调查研究,从杂象纷呈的事物中摸准其本质特征。与此同时,又没有忘记发挥摄影记者善于用摄影语言“写文章”的优势,以“摄影眼”选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典型瞬间,将主题形象地表现出来。组照《从废墟上站起来的人们》正是这样产生的,它不仅达到了相当的思想深度,又具备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产生了使人们从“一滴水”看“大海”的效果。认真调查研究,用形象说话,这是多年来常提的一句老话,王毅的经验又一次证明了它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王毅这三年     
《中国新闻周刊》2007,(36):40-43
中日关系的回暖.凝结着许多人的心血与努力,在此过程中王毅站在前沿阵地。他的继任者将继续推动回暖进程.把中日关系推上更成熟、更稳定的轨道——这个任务并不比以前轻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毅9月7日在厦门开幕的第三届海峡西岸经济区论坛上,宣布多项促进两岸交流、交往新措施,包括开放大陆13个省市的居民赴金门、马祖、澎湖旅游及经金、马、澎赴台湾本岛旅游。  相似文献   

20.
传媒微语录     
《新闻实践》2013,(5):79-80
希望您有空时常来这里走走看看,并对我们的工作留下宝贵意见。[微语背景]3月18日中午11点30分,全国两会刚刚结束不久,眼尖的网友就发现,新上任的外交部长王毅已在外交部网站上挂出的《部长致辞》中,留下了这样一句温情留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