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设疑是教师授课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疑,可以克服“满堂灌”的教学弊端,从而能更好地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课堂设疑可以迅速捕捉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上任何设疑都具有上述作用,要使课堂设疑能收到真正的效果,也得讲究一些设疑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殷丽 《中学物理》2021,(8):36-38
教师有目的地物化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通过交流互动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物理教学是一种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物化情境教学策略是激发学习兴趣和引起互动教学的重要措施,通过设疑、实验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根据情境设计教学片段,结合课堂效果与教学反思,总结出不同情境下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相似文献   

3.
设疑是教师授课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疑,可以克服“满堂灌”的教学弊端,从而能更好地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课堂设疑可以迅速捕捉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上任何设疑都具有上述作用,要使课堂设疑能收到真正的效果,也得讲究一些设疑的艺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设疑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4.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设疑导入法是课堂导入时常用的导入方法之一。因此,教师从情境设疑、实验设疑、生活设疑三个方面探讨了科学课堂运用设疑导入的技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相似文献   

5.
设疑既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能力。教师可通过预习设疑,使学生掌握目标;通过导语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过程设疑,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小结设疑,拓展延伸课堂内容。教师还要转变教育理念,放开讲读课堂,开放自读讲堂,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6.
叶陈梅 《亚太教育》2019,(11):177-177
以问导学、以疑促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积极投入教学活动,积极思考、探究知识,实现师生互动,解决物理教学课堂传授知识与实际应用、教师教学与学生思考之间的矛盾,实现高中物理教学课堂的新发展。要想将问题教学法有效应用到高中物理课堂,实现“设疑——思考——解惑”的教学活动,教师就必须立足创新,解决高中物理教学课堂的旧式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积极的课堂导入,对于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广泛地结合趣味实验导入、复习导入以及设疑导入等方式,创新物理课堂教学,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设疑教学法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设疑教学法的原则,恰当地运用设疑教学,充分发挥这一教学方法的作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设疑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本文从<模拟电子技术>课堂教学导入,论述了在课堂开始、内容难点或重点以及课堂结尾三个教学环节中设疑提问的重要性,并给出具体的实例.研究实践证明,设疑教学法在<模拟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恰当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取得明显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0.
罗鑫 《课外阅读》2011,(8):60-62
学生乐于学习是确保教学有效性的重因素,也是教学成功的重标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他们在愉悦的情境下学习。设疑是指在教学的关键之处,有意识地创设疑问,布置疑阵,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教学方式。课堂设疑是师生信息双向交流的过程,恰当的课堂设疑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我对在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和时机作出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以设疑解难、激疑促思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设疑法抓住阅读的本质,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设疑巧妙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形成一种探索的氛围,就要通过教师巧妙的设疑——设计"活"的  相似文献   

12.
课堂设疑是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探求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引探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疑的效果与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重要的联系。然而,在教学研究中,对此尚没提到应有的高度。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机也。”又云:“学有长进,须教有疑”。疑从何来?教师的课堂设疑是其主要来源。要给学生提供“觉悟”之机,就必须正确地运用课堂设疑。就此,谈谈笔者的几点体会与做法。一、明确设疑重点在课堂教学中,设疑的对象与内容纷纭庞杂,浩如烟海,众若星瀚,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的需要和基本的要求出发,明…  相似文献   

13.
吕潮浪 《成才之路》2010,(13):82-83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双边教学形式。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课堂提问的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魅力。在注重学生能力的今天,教师更应精心设疑,努力优化课堂提问,有效地发挥课堂提问所特有的路标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利用实验来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可以更好地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探究物理规律。因此,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作用、巧用实验帮助学生学好物理是物理老师必备的业务素养。一、教师课堂演示实验1.通过演示实验设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授课前演示实验设疑,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  相似文献   

15.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设疑、置疑,适时启发、引导,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一、巧妙设疑、置疑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主动性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学习的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一个直接因素。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设疑、置疑,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书刊、报纸、电视,知道点生物学知识,但不深刻,并非直…  相似文献   

16.
张小娇 《师道》2014,(5):25-26
悬念设疑在课堂教学中,“悬念设疑”又称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无法预知结果但迫切希望知道结果的情形下,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朱连英 《中国培训》2005,(8):49-49,48
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仅决定于教师的讲授水平,还决定于学生的学习状态。怎样使学生对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教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为:设疑、释疑、总结提高三个过程,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设疑:设疑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各种机械设备课的讲授中,“结构与故障分析”是各位老师公认的难点课题。既抽象难懂,又枯燥无味,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进行设疑。…  相似文献   

18.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巧妙的设疑。设疑是课堂上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桥梁,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课堂设疑是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探求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引探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疑的效果与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重要的联系.然而,在教学研究中,对此尚没提到应有的高度.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机也."又云:"学有长进,须教有疑".疑从何来?教师的课堂设疑是其主要来源.要给学生提供"觉悟"之机,就必须正确地运用课堂设疑.就此,谈谈笔者的几点体会与做法.  相似文献   

20.
李俊英 《学周刊C版》2015,(4):128-129
所谓"三步教学法",就是指"激趣—设疑—探究"三步教学法。"激趣"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初,通过导入,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进程,提出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求,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探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产生了疑问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三步教学法"以"激趣"导入,以"设疑—探究"为过程,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激趣,步步设疑,共同探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这一教学法是我校教师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