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洋 《教育探索》2001,(5):20-21
心理健康教育是整体教育的内容之一,它不仅是专任教师的职责,也是全体教师实施教育的重点。学校心理教育应以预防学生心理偏差、塑造积极个性为根本任务。在教育过程中,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加强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品质是至关重要的。自信心即是相信自己的才能、相信自己能够成功的心理。具有高度自信的人意味着一个人信任和尊重自己;缺乏自信心则意味着对自己的轻视、自卑和对自己持否定的悲观态度。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从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的心灵力量(mental power and psychic po…  相似文献   

2.
刘玉晶 《成才之路》2011,(8):13-I0008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一定愿望的心理状态,是人们争取自觉活动的心理动力源,是学生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3.
自信心是一个人自己相信自己,追求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的心理倾向,是人类健康的核心力量。自信是使人走向成功的第一要素。一个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发进取的勇气,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缺乏自信的学生则缺乏进取的动力,难以取得良好的成绩。调查发现城镇寄宿制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心。  相似文献   

4.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是自己相信自己的情绪体验,是对自我力量的充分估计。教师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不仅对学科成绩有直接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我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5.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实现目标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一种强大动力,也是人们完成活动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的明显差异很大程度在于他们的自信心,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容易形成积极乐观的情绪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敢于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而缺乏自信心的人,容易沮丧、灰心,在困难面前犹豫不决、畏缩不前、甚至逃避.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自信心形成的重要阶段,数学又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每位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自信心是个体心理长期发展的产物 ,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与生活态度。俗话说 :信心多一分 ,成功多十分。儿童的自信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活动。缺乏自信心 ,往往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 ,制约学生的行为 ,束缚学生的思维 ,使学习有始无终。小学生年龄小 ,可塑性强 ,帮助小学生从小树立自信心 ,让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建立自信心必须有两个条件 :(1)相信自己能行 ;(2)自己的能力被别人欣赏、承认 ,生活在被欣赏的环境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一、对学生以鼓励为主 ,唤起自信心教师的“评价语言…  相似文献   

7.
“自信”是学生学好数学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小学阶段是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信心的重要阶段。自信心,简单地说就是自己相信自己,具体地讲就是相信自己有力量与能力去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数学认知能力、数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信念.  相似文献   

8.
自信心是一个人自己相信自己的心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愿望的心理,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肯定.自信心是一个人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自信是在生活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成功的生活经验是产生自信心的基础.因此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自信心对学习有重要作用,而自信心的形成与个人的成功体验密切相关.老师的正确引导,会给学生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为学生创造了一次次成功的记录,使学生的自信心越来越强了,而自信心的提高又成为新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更容易取得学习进步,这样就形成了自信心与成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由此可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他们在自信中提升,在成功中发展.自信心指个体相信自己的才能,相信自己有力量和能力去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的心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是指学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的体育自信心是个体在体育活动中对自我信任的一种态度,它表现了学生相信自己通过一定的身体练习,一定能够战胜某种困难或达到某种活动目标的情绪状态。体育自信心是个体获得成功的一种良好的心理,这种心理将对一个人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起着非  相似文献   

11.
自信是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力的心理状态。自信心作一种重要的个人品质,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拥有自信心的教师,往往会在教学、生活中表现出顽强斗志和不甘落后的行为,这不但对教师出色地完成教学工作有很大帮助,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式和途径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一、克服心理障碍马尔腾有句名言:“你的成就大小,往往不会超出你自信心的大小。”人的自信心完全是后天形成的,与先天无关。在工作时多想想自己的优点,并告诉自己曾经有过什么成就。要坚持对自己说:“我能行!”…  相似文献   

12.
自信是学生学好数学基本的心理条件。要想使学生充满自信,老师必须要有教好学生的信心,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行。自信心这种非智力因素对人的学习、研究等智力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缺少自信心的人会对自己做过低的估价,因此易于消沉,削弱学习动机,降低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3.
郭艺 《成才之路》2010,(29):15-15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过:"自信心是成功第一秘诀。"音乐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是自己相信自己能力的心理活动,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选择的目标的心理倾向。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在学习和工作中,会不畏艰难,敢于发扬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千方百计争取成功;在生活中,会充满热情,热爱生命,追求精神的欢乐,实现人生的价值。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应是音乐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柳淑慧 《中国教师》2009,(Z2):421-422
自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想一定能够实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信心也是一个人成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的品质,也是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本文阐述了自信心在初中学生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本文并从爱心、自身的自信心、榜样的力量、积极暗示和其他特殊方面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5.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是自己相信自己的情绪体验,是对自我力量的充分估计。教师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不仅对学科成绩有直接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相似文献   

16.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一定愿望的心理状态,是人们采取自觉活动的心理动力源泉,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自信心就是一种相信自己经历和能力的自我意识倾向,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自信心在英语阅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就必须利用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阅读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8.
陈丽 《河北教育》2000,(10):39-39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孩子会有如下一些不同于常人的心理行为表现。   1.在个性心理方面表现为怯懦胆小,沉默孤独,遇事冷漠且缩手缩脚,不愿与人交往,缺乏必要的自信心。   2.为人处事自信心不足,常常低估自己的能力,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习惯于说自己不行,总认为没有人喜欢自己。   3.有些上进心不强,学习落后且性格外向的学生,故意在课堂上起哄,引人发笑;下课乱喊乱叫,欺负弱小,这往往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他们实际上是在以一种怪异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存在。   以上种种表现,在心理学上称为自卑。自卑…  相似文献   

19.
浅谈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信心是个体心理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与生活态度.俗话说:信心多一分,成功多十分.儿童的自信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活动.缺乏自信心,往往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制约学生的行为,束缚学生的思维,使学习有始无终.  相似文献   

20.
赏识·自信     
自信是人的个性心理素质中较为重要的方面 ,它是指自己相信自己的一种优秀的心理品质。自信可以克服万难。在知识经济国际化的 2 1世纪 ,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 ,对社会缺乏全面了解 ,遇到困难、挫折时 ,很容易失去自信 ;而自信的丧失对学生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因此 ,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研究、把握学生心理 ,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信心 ,提高学生自信心理素质。我们也要用赏识的心态、目光 ,去认识、看待每个学生 ,相信他们能行。从而塑造好学生的感觉 ,把外在激励化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