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总结在神经内科针对脑卒中患者应用康复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抽取自2015年9月-2017年1月期间前来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2例,随后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61例患者。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神经内科的康复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有效护理情况,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要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脑卒中的住院护理中采用神经内科的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康复情况,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深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喜爱,应加强其在临床的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被确诊的1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开展一对一的超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6周时的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干预之前,两组的Fug1-Meyer评分、Barthe L指数差异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Fug1-Meyer评分、Barthe L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有着显著的优化作用,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肢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雷火灸法结合针刺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衡水市第六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疗法,观察组在针刺治疗基础上给予改良雷火灸法,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雷火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的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于衡水市第六人民医院的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雷火灸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足下垂的临床效果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连续性健康教育对进展性脑梗塞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以60例进展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连续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早期康复情况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锻炼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性健康教育可以促进进展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日常锻炼的自觉性,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在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的恢复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来到某医院进行心血管疾病治疗的88名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进行术后的护理工作。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使用传统方式的同时加入早期康复发护理。在患者出院之前,以问卷调差的方式对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统计学允许的概率误差范围内可以判定早期康复护理具有实施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规范的运用渐进式肌力康复训练配合持续被动训练机(CPM)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对照组(B组)各39例,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给予相同康复护理,并采用膝关节HSS各项评分,A组行渐进式肌力康复训练配合CMP锻炼;B组行渐进式肌力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A、B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HSS各项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膝关节HSS各项评分较术前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膝关节肌肉组织肌力、膝关节稳定性与B组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规范的渐进式肌力康复训练配合CPM可改善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屈曲程度,有利于减少早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可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五方散加冰片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五方散加冰片局部贴敷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化Fugle-Meyer运动功能测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水肿评分比较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3周后,两组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改善程度、手腕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以及水肿评分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结论:五方散加冰片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方法,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近2年收治的8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均分成2组。观察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排便情况、血清胆红素情况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胎便初次排放时间与胎便转黄所需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治疗后2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体重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患儿体重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为新生儿黄疸患儿提供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儿的排便情况与血清胆红素水平,促进患儿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进一步做好肝硬化住院患者整体护理工作,促进患者康复,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治疗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健康调查表评分及临床依从性,计算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较前均有所降低,统计分析可知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SF-36各领域评分较前均升高,观察组在多个领域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整体生活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辨证中药熏蒸疗法对脑梗死后早期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的疗效。方法:脑梗死后早期SHS患者126例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中药熏蒸疗法,采用患肢Fugl-Meyer评分评估运动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painDETECT问卷积分评估疼痛程度,肿胀前臂周径差积分评估患肢肿胀程度,并评估辨证中药熏蒸疗法结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早期SHS的总疗效。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中药熏蒸疗法结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早期SHS总有效率达86.88%。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患肢Fugl-Meyer评分增加、VAS、painDETECT问卷积分、肿胀前臂周径差积分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辨证中药熏蒸疗法结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早期SHS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7,(1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糖尿病足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以早期健康教育为重心进行干预结果:实行早期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患者取得了更好的临床效果,足部自我能力、治疗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结论:通过对早期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足部自我护理情况,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糖尿病足发生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然纳桑陪治疗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临床采用随机对照法,选择42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病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藏药然纳桑陪每日一丸,对照组36例给予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改善,血肿吸收.结果 CT检查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有效率80%,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藏中医(针灸)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68例周围性面神经瘫痪患者开展本次研究,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藏中医(针灸)结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面神经功能缺损(Portmann)评分和面神经功能(H-B)评分均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ortmann评分和H-B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面神经波幅(Amp)和面神经潜伏期(Latency)均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mp和Latency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Ⅳ级占比基本一致(P0.05);与对照组Ⅱ级占比和Ⅲ级占比相比,观察组明显偏低(P0.05);与对照组Ⅰ级占比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结论给予周围性面神经瘫痪患者藏中医(针灸)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20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n=100例)和观察组(n=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康复干预联合常规护理。采用糖尿病人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QOL)从生理功能、心理维度、社会关系维度及治疗维持度方面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测量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PG)和糖化血红蛋白(GHb)水平,比较两组护理对血糖波动的影响;采用自拟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情况,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DQO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FPG、2hPPG和GH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体护理满意率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86.00%(P0.05)。结论康复干预联合常规护理能够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体针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并发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肩关节半脱位是中风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发生率为5%-84%。患者常会感到肩部牵拉感或疼痛不适,影响上肢和手功能恢复,给日常生活自理带来不便,而上肢及手功能的恢复与否,又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故我们运用体针结合康复疗法对中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以观察对中风肩关节半脱位上肢运动功能和ADL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中风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30例(体针 康复)对照组30例(体针组),60例中风患者均为2002年5月~2003年6月在我院住院患者,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卒中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急诊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心理、急救、饮食等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胃内容物溢出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洗胃液量与洗胃时间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急诊护理,能够改善临床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高原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连续观察6月,排除研究期间急性加重患者。研究组给予患者康复治疗及定期指导;对照组仅定期随访。成功入组研究组66例,对照组78例。所有入组患者定期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6-MWT)、COPD评估测量(CAT)及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等评估肺功能。结果根据6-MWT、CAT、mMRC等评估的肺功能情况,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各参数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康复治疗可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及改善呼吸困难的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康复治疗在高原COPD稳定期患者中具有积极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美花  马富斌  刘宏业 《大众科技》2021,23(5):61-63,37
目的:对比双氯芬酸二乙胺超声波导入法和深度温热灸法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双氯芬酸二乙胺治疗组(简称治疗1组)和深度温热灸法治疗组(简称治疗2组),每组各30例;用运动疗法之组为对照,治疗1组在运动疗法基础上予双氯芬酸二乙胺超声导入治疗,治疗2组则在运动疗法基础上予深度温热灸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相较,治疗两组皆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VAS和FMA方面治疗后好于治疗前、且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组间在总有效率和VAS与FMA的比较方面均无差异.结论:双氯芬酸二乙胺超声导入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有一定的效果,但此两种疗法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6,(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8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临床护理,两组的SAS/SDS评分都有了明显的下降,病情观察组下降程度要远远超过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也远远超过了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抑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同时,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也会有明显提高,所以,有必要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