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玉梁 《考试周刊》2013,(1):152-152
<正>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探究电解池的形成条件及电解的原理。探究实验:①如图1:将两根碳棒分别插进U形管内的CuCl2溶液中,观察现象。(稍候,若碳棒表面无明显实验现象,则可取出碳棒继续下一步操作);②如图2:将两根碳棒用导线连接后,浸入U形管内的CuCl2溶液中,观察现象;③如图3:将两根碳棒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浸入U形管内的CuCl2溶液中,再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实验①碳棒表面无明显变化。实验②碳棒表面无明显变化。实验③阴极:碳棒上逐渐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  相似文献   

2.
新教材高三化学(限选)中“CuCl2溶液电解实验”的课堂演示装置,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在U型管中注入CuCl2溶液,插入两个石墨棒作电极,把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与电源下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接通直流电源,电流表发生偏转,阴极石墨棒上覆盖上一层红色物质,阳极有气泡放出,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同时看到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在课堂上演  相似文献   

3.
电流化学效应即电流流过导电溶液时溶液中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 .电流的化学效应按华东版初中物理第二册 16页图 16- 5所示的实验中 (见图 1) ,“烧杯中盛有硫酸铜溶液 ,A、B是两根碳棒 ,闭合开关 ,通电几分钟后 ,仔细观察跟负极相连的碳棒 B,会发现它上面有红色的铜生成 .”采用该装置的实验存在几个不足之处 :( 1)电流较弱 ,实验时间长 ;( 2 )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 3)可见度小 .图 1为了克服上述缺点 ,有的老师将实验改装成如图2所示的装置 ,将装置水平放在投影仪的书写台上进行演示 ,学生能从各个方向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碳棒上有气泡…  相似文献   

4.
一、试题 1及分析在图 1所示的实验装置中 ,E为一张用淀粉、碘经钾和酚酞混合溶液润湿的滤纸 ,C ,D为夹在滤纸两端的铂夹 ,x ,y分别为直流电源的两极。在A ,B中充满KOH溶液后倒立于盛有KOH溶液的水槽中 ,再分别插入铂电极。切断电源开关S1 ,合闭开关S2 ,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 1 实验装置(1)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x为  极 ,y为  极。(2 )在滤纸的C端附近 ,观察到的现象是   ,在滤纸的D端附近 ,观察到的现象是  。(3)写出电极反应式 :A中   ;B中   ;C中   ;D中  。(4)若电解一段时…  相似文献   

5.
电解过程中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一直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的一个难点 ,特别是在电极为活性电极的时候 ,更是难于理解此时阳极发生的氧化反应为什么为阳极材料本身失电子而氧化。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 ,若这一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则又直接影响到后面精炼铜、电镀知识的学习 ,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来解决这一问题。实验用品 :1 2V直流电源、导线、开关、两支石墨电极、两支铜电极、两支U形管、硫化钠溶液。实验装置如附图所示。附图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及解释 :U形管ⅠⅡ阳极 (石墨 )阴极 (石墨 )阳极 (铜 )阴极 …  相似文献   

6.
高中化学新教材中Na2 O2 的性质实验值得研讨。一、教材P .3 2 [实验 2 5 ]最好用大试管 ,取 0 .3 g过氧化钠 ,用滴管滴加 1mL~ 2mL水后 ,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检验产生的气体 ,木条复燃 ,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如果Na2 O2 的量少或滴加的水少 ,产生的氧气就少 ,用图 2 6所示操作通常情况下不能复燃。并且 ,验证完氧气后 ,还可滴加酚酞 ,通常溶液会先变红 ,稍一振荡就立即消失。接着 ,取一只 1 0 0mL的烧杯 ,将试管中的溶液倒入烧杯中 ,加 2 0mL~3 0mL水 ,再滴加酚酞 ,溶液显红色且不会消失。二、教材P .3 …  相似文献   

7.
利用教材实验装置探究液体沸腾的实验存在很多缺点,如浪费时间、沸腾现象不明显、实验器材容易损坏等。为此,笔者对液体沸腾实验进行如下改进。一、实验改进装置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二、实验改进创新点改进创新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用1支粗短试管(内径2.5cm,长10cm)代替烧杯。图1改进后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8.
一、实验目的通过该实验 ,使学生掌握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烧碱和氯气的原理。二、实验仪器和药品仪器 :TTB2 50型投影仪、培养皿 (经加工 )、一支碳棒、一枚铁钉、稳压直流电源、导线、镊子、胶头滴管、脱脂棉。药品 :饱和食盐水、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KI 淀粉试纸。三、实验装置示意图附图 实验装置说明 :1 该附图装置中培养皿的中间用玻璃片 (约为培养皿高的 3 /4)垂直隔开 ,玻璃片下端所留空隙全部用脱脂棉填充 ,使培养皿完全分成两室 ,两室中的气体不能交换 ,离子可自由通过 ;培养皿盖上预先打有两个小孔 ,以方便电…  相似文献   

9.
1 实验装置图 2 实验仪器和药品 直流电源,PH试纸,滤纸,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带导线的碳棒两根,胶头滴管,玻璃片.  相似文献   

10.
以铁钉作阴极、石墨棒为阳极,在U型管中做电解饱和食盐水演示实验。在引导学生观看两极产生气泡,并用酚酞试液滴入阴极区变红,用湿润的Kl-淀粉试纸放在阳极管口变蓝,启发学生书写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后,为了防止学生误认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一定是H2、Cl2和NaOH,促  相似文献   

11.
1 实验装置和原理改进后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 氢氯混和器1.粗铜丝  2 .单孔橡皮塞  3 .广口瓶  4 .铁钉5.碳棒  6.饱和食盐水  7.橡胶管  8.导气管9.蒸发皿  10 .饱和食盐—洗衣粉溶液电解饱和食盐水 ,产生氢气和氯气 ,通过上方导气管进入饱和食盐———洗衣粉溶液中形成气泡 ,点燃气泡或镁光照射 ,发生爆炸。2 操作步骤在广口瓶内注入 2 0 0mL的饱和食盐水。在一根铜丝下连接碳棒 ,接上电源的正极 ,另一根铜丝下连接铁钉 ,接上电源的负极。以碳棒和铁钉为电极 ,盖上单孔橡皮塞 ,开启直流电源 ,控制电压在 8~ 12V ,两电…  相似文献   

12.
喷泉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在实验室中 ,利用气体和溶剂的某种性质 ,在一特定装置中 ,也能模拟自然界的现象 ,形成美丽的喷泉。1 探讨喷泉形成的原因1.1 总结回顾高中化学课堂上分别用氯化氢和氨气做过的两次喷泉实验 ,不难总结出用该装置能形成喷泉的原因。只要从滴管挤入的液体或溶液 ,能将烧瓶内的气体大量溶解或与之反应 ,使烧瓶内气体大量减少 ,造成烧瓶内处于低压状态 ,此时打开弹簧止水夹 ,烧杯内的液体或溶液将受大气压的影响迅速涌入烧瓶内 ,形成美丽的喷泉。例 1:(1994年上海高考题第 9小题 )都能用图 1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的…  相似文献   

13.
a .实验用品 :烧杯、铝片和铁片 (电极 )、导线、直流电源、食盐、待处理的污水。b .实验步骤 :在烧杯中注入污水 ,加入 1~ 2g食盐 ,用铝片作阳极、铁片作阴极 ,接通6V直流电源 ,数分钟后 ,在污水表面逐渐形成一层浮渣 ,而烧杯底部也积聚一层沉渣 ,中间则为清水 (如图 1所示 )。图 1 利用电解原理处理污水实验装置c.实验原理 :2H2 O 通电2H2 ↑ (阴极 ) O2 ↑ (阳极 )反应产生的H2 和O2 等气泡上升时 ,将部分悬浮物带到水面 ,于是水面上就形成了浮渣层 ,待到水面的污物增多后就撇去浮渣 ,可达到净水的目的。此外在电流作用下 …  相似文献   

14.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 (人教版 )第二册中苯的溴代实验 ,药品用量大 ,造成的污染严重 ,反应不易控制 ,操作不便 ,为此 ,笔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 ,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吸有溴的胶头滴管 ②迁移管 ③苯④还原铁粉 ⑤石棉丝 ⑥吸有NaOH脱脂棉⑦U型管 ⑧AgNO3 溶液 ⑨装NaOH的烧杯试剂 :苯、液溴、还原铁粉、10 %NaOH、AgNO3溶液(1)向迁移管中垫入少许石棉丝 ,后加入 0 .1g还原铁粉 ,再加入 2mL苯。(2 )向U型管中加入AgNO3溶液至弯管处刚好留一小缝隙 ,在右边导管…  相似文献   

15.
由于Fe(OH) 2 及易被氧化 ,实验室很难用亚铁盐溶液与烧碱溶液反应制得纯净的白色Fe(OH) 2 沉淀。为制得纯净的Fe(OH) 2 沉淀 ,可采用电解实验。1.电极材料 :石墨碳棒和铁片 ,(注 :铁片表面氧化膜要去掉 )将铁片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 ,石墨棒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2 .电解液 :可选择Na2 SO4溶液或NaOH溶液。3.方法 :①在进行电解前应对电解液进行简单处理 :加热一段时间驱赶溶液中氧气。然后再向电解液中加入苯 ,隔绝空气 ,防止Fe(OH) 2 被氧化。附图 电解法制  Fe(OH) 2 装置②进行电解实验 ,当电解一段时…  相似文献   

16.
1 装置一,图1所示是课本中的喷泉装置,若圆底烧瓶中充满的是CO2气体,烧杯和胶头滴管中是NaOH溶液,由于CO2气体可被NaOH溶液充分吸收,挤压胶头滴管后,产生喷泉。可用SO2、H2S、Cl2等气体代替CO2。  相似文献   

17.
氯化铜溶液电解后 ,阳极逸出氯气、阴极析出金属铜 ,这些现象及产生的原因早为人们所掌握。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还发现阴阳两极区溶液的颜色、p H和浓度发生了变化。在教学中 ,学生也不断提出有关问题。为了从理论上解释这些现象 ,给学生较为明确的系统的实验知识 ,我们做了多次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 ,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一、实验1.实验仪器和药品( 1)低压电源 :12 V ,5 A( 2 ) U型管 :40 m L ,石墨电极( 3 ) p H81— A型酸度计( 4 )光电比色计 :5 81— G型( 5 )氯化铜晶体 :分析纯2 .实验装置图如附图所示。附图 电解 Cu C…  相似文献   

18.
用横口管做化学中电解水、电解饱和食盐水一类有气体产生的电解实验,装置简单、操作方便。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9.
电解硫酸铜溶液实验的改进山东冶金学校(255070)安建国一、电解硫酸铜溶液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二、实验步骤1.按图固定好实验仪器。2.用带电极的胶塞,将A侧管口塞紧,胶塞底面与支管上沿相平(或略低于支管上沿)。3.从B侧管口装入硫酸铜溶液,使整...  相似文献   

20.
题目如下图所示,小试管内盛有约3mL饱和CuSO4溶液。与锥形瓶连通的U形细管内盛有少量水(为便于观察。预先染成红色),沿小试管内壁小心地慢慢倒入约3mL浓H2SO4,静置片刻.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