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徽州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典范之区。关于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的研究,不同于一般的学术史的研究。其区别主要体现在关注问题的角度不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差异,两者也因此体现了不同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从空间角度讨论徽州传统学术文化,主要关注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区的形成与变迁、徽州区域传统学术文化的历史变迁、徽州学术文化的区域表征、徽州学术文化的空间传播及其影响、徽州传统学术文化景观等内容。开展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的研究,应注意学术文化地理与学术史的区别、时空范围、传统学术文化的界定以及文献资料和文书资料的结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徽州学术文化所关注的领域非常广泛,具有鲜明的学术性,同时徽州学术文化对徽州社会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南宋以后徽州出现的宗族社会形成、徽商崛起、节烈之风盛行三大社会现象都与徽州学术文化密不可分;而徽州学术文化具有社会性的原因则和它自身的研究内容、传播的手段和形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徽州传统学术文化传播分徽州区域内传播和区域外传播两类。前者导致徽州区域内学术文化的整合,徽州学术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一体化现象;后者是徽州学术文化向其它区域的扩张,并由此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后期学术文化的发展风貌。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空间传播具有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传播空间的不平衡性、传播强弱程度的时段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宋代以后,我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宋明理学到清代朴学的演进。宋元以来的理学重要人物,原其阙里,追其祖籍,考其桑梓,多与徽州有关。降及有清,徽州学者在承继和批判程朱理学的基础上,领朴学风气之先,开启了影响甚大的乾嘉汉学。毋庸置疑,自南宋以降迄至有清,徽州区域学术文化的演变,不但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变迁同步,且该区域形成的新安理学和徽派朴学,在12世纪以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史上,具有导向性和典范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探讨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的源流变迁,考察其传播与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5.
道光<徽州府志>是研究徽州社会与历史的基本原始文献.通过对其所载各类"文化人物"以及文人著述的统计,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出徽州自唐至清中叶文化发展的一般趋势唐五代时尚不发达,宋元时期渐长渐高,明清时期则如日中天.此种趋势的发生,除了社会文化自身发展的原因和徽商的作用外,理学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徽州审美文化的"徽派"特征具有重要的精神内涵,它是徽州文学、艺术审美风貌产生的内在根据,是徽州人审美精神世界的本质体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伦理至上的道德理性和经世致用的实践理性并重;第二,崇尚锦绣辉煌的宏富之美的审美取向;第三,追求宁静致远、淡雅高古的意境之美的艺术风格;第四,尊崇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天然之美;第五,拥有"勇于进取,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这是徽州审美文化的精髓,相关研究对当下安徽文化振兴以及中国审美文化建设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徽州人著述在四库系列丛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徽州文化精华之所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认真做好四库系列丛书中徽州人著述的研究工作,能够有力地促进徽州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黄山学院学报》2002,4(2):37-38
在隆重纪念江泽民主席视察黄山古徽州一周年之际,广大徽州学研究者重温江主席视察期间对徽州文化所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进一步提高了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之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徽州学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一部分的徽州文化进行的发掘、研究、开发、利用.这种徽州文化研究,对于我们今天实践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富民强国有何现实意义?徽州学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不仅是徽州文化研究自身的一个大课题,也是我们进行徽州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促进黄山市跨越式发展要思考的一个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家学传统是在新安理学家中普遍具有的一种学术文化现象,新安理学家的家学传承方式多样;传承内容多为朱子“论定”之经学;其家学传统对新安理学和徽州社会具有一定积极影响,同时,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徽州为皖南山区,又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理学之邦",宗族制度发展较完善。分析徽人建设美好家园的具体原因;阐明徽人在建设美好家园过程中所实施的修路搭桥、建亭修水利等具体活动;反思徽人建设家园的行为与当时徽州社会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及其对现今我们建设美好和谐社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黄山学院学报》2005,7(6):129-132
哲学社会科学[本刊特稿]全方位把握和提高教学质量········汪良发(2.5)[徽州文化研究]徽州鱼鳞图册文书的遗存及其研究价值···栾成显(1.5)一个巨大的否定之否定——从朱熹到戴震、胡适的徽州文化发展轨迹·····································白盾(1.10)徽州古祠堂特色初探·······姚邦藻,每文(1.16)徽州宗谱中的两篇朱熹序文·······俞乃华(1.23)徽州商人的分层研究··········马勇虎(1.25)“徽商”含义之探索···········殷明明(1.30)徽州汪姓在淮南洛…  相似文献   

13.
12世纪中叶,徽州学术文化区形成,出现了统一的学术文化理念,从南宋至明前期,一统于朱子学。明代中后期,心学在徽州得到广泛传播,呈现朱子学与心学杂存的特色。清初,徽州学术文化理念回归朱子学。乾、嘉、道三朝,徽州学术文化理念由朱子学而至徽派朴学。  相似文献   

14.
戴震是我国18世纪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巨擘,被后世诸多学者奉为中国启蒙先驱。戴震出生地徽州,18世纪以商贾兴盛、儒风帜盛、宗法礼制完备著称于世,有东南邹鲁之称的美誉。戴震思想重知的特色,与徽州地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图在学术观念史和徽州区域文化的双向中来展开对戴震重知思想形成的深层区域社会背景的探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徽文化"的概念界定,从本土文化对高校地方课程建设的意义、当前高校本土音乐课程建设的研究综述、高校本土音乐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徽州地方音乐课程建设的背景,以及徽州本土音乐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并以黄山学院为例,为该校开展徽州本土音乐课程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使高校徽州本土音乐课程建设为推动弘扬和传承徽州传统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6.
徽学064程必定徽商兴衰的文化解读069李琳琦略论郑玉的教育思想073梁仁志,等明清侨寓徽商子弟的教育科举问题077周惊涛徽州存世家谱的社会史资料价值170孟庆惠徽州民间歌谣中的妇女形象174王振忠徽州女童的战争日记———1937-1938年《腾正日记》抄本260周晓光徽州学术文化理念的历史变迁268刘道胜论传统方志修纂与官方主流学术的统一———以徽州方志为中心272苏平儒道合流与程大昌的经世思想277苏惠慧论元代新安理学家陈栎404栾成显经济与文化互动———徽商兴衰的一个重要启示410董家魁徽商衰落原因新探416方春生徽商的思变与“贾而好儒…  相似文献   

17.
徽州学研究的学术价值(1)徽州文化为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农村社会实态提供了一个范本。徽州保存下5000余处地面文物遗存、4000余种文献、40余万件文书,跨越千年历史,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尤其地面文物遗存、无形文化遗产和文书档案,均为第一手资料,是人们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农村社会实态不可多得的资料,为按历  相似文献   

18.
《黄山学院学报》2010,(2):F0002-F0002,F0003
黄山学院坐落于徽州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是古徽州的文化核心区,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校以来,黄山学院一直坚持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倾力为徽州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做贡献,在重点学科建设、研究机构建设、团队建设、资料收集整理、项目申报、学术交流等方面构筑了徽州文化研究与保护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9.
徽州自然生态绝佳,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特色文化生态空间;应该克服目前的种种不足,搞好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建设,在保护特色文化生态空间的创新上作出示范。  相似文献   

20.
泉州学与徽州学的研究对象均为地域文化。本文侧重从泉州与徽州两地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人文性格等方面作一比较研究,认为大传统在泉州文化和徽州文化中均占主导地位,这就印证了地域文化的多元一体性,而相对于其它地域文化,海洋文化精神则是泉州文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