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社会秩序的角度看,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最主要原因在于统治者破坏了社会秩序,侵害到被统治者的利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官逼民反.农民起义有其历史进步性,同时,又表现出巨大破坏力,具有破坏秩序的性质.作为梁山义军首领,宋江力主招安,这是他的"价值理性"选择的结果,是对于秩序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梁山军不是农民起义军.因为它不具备农民起义的特点:梁山军不是农民;梁山的大小头目没一个是因为吃不上饭而上梁山的;梁山军是受招安不推翻统治:梁山宋江镇压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梁山军不代表农民利益。宋江不是农民起义领袖,是出卖粱山军的内奸。  相似文献   

3.
过去有的人肯定《水浒》中的宋江,重要理由之一,是说宋江指挥梁山起义军打了不少胜仗,为梁山农民起义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甚至把宋江吹捧为“具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宋江究竟是对梁山起义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的“军事家”,还是叛卖梁山农民起义的罪魁,我们必须用马列主义政治与军事统一的观点进行分析,认清它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李逵是梁山农民起义军中革命派的一个代表。他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对地主阶级的刻骨仇恨和不妥协的斗争精神,使他坚定地站在农民起义正确路线这一边,成为反对宋江投降主义路线的中坚力量。在梁山这支农民起义队伍中,李逵这个革命的先锋,以英勇善战,不避锋芒,出生入死,冲锋陷阵而著称的。在同宋王朝反动军队的殊死搏斗中,他以压倒一切的气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电脑》2010,(9):28-30
梁山好汉的事迹,在正史中是被当作农民起义加以讴歌的。似乎只要是农民,只要是起义,就占领了道德高地,在这杆政治正确的杏黄旗下,干什么勾当都是对的。  相似文献   

6.
从揭示《水浒传》的主旨出发,提出以"生存论的还原法"直面文本,正读《水浒传》。从三个角度分析《水浒传》的主旨:梁山队伍的斗争不是农民起义;梁山队伍的斗争革命性不强;梁山队伍"替天行道"口号的作用是抬高自己存在的合法性、合理性与正义性。  相似文献   

7.
略谈晁盖     
<正> 《水浒传》中,在宋江之前,梁山义军的领袖是晁盖。作品从第十四回“晁天王认义东溪村”开始,到第六十回“晁天王曾头市中箭”结束,前后四十七回书中,或断或续,或直接或间接地描写晁盖,表现出他是一位“敢于大弄”、富于反抗精神、与统治阶级誓不两立、坚持斗争到底的卓越人物,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因此,当我们一提到《水浒传》和梁山义军,除了宋江、吴用、李逵、鲁达、武松、林冲等传奇式的人物之外,  相似文献   

8.
编辑导语 “逼上梁山”这个词最先见于《水浒传》.许多英雄好汉由于种种原因被迫揭竿而起,投奔梁山义军,走上反抗封建统治的道路。后来这个成语比喻被逼进行反抗,也引申为不得不去做某件事件情。  相似文献   

9.
论刘邦杰出的军事指挥艺术石岩,张廷超刘邦是中国古代最伟大、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他在秦朝末年那个大动荡时代的呼唤中走上历史舞台,成为反抗暴秦的农民起义军领袖。经过三年的反秦战争,他首先率领义军直捣咸阳,推翻了梦想万世不竭的秦皇朝。又经过四年的楚...  相似文献   

10.
1851年,在广西永淳、横州地区爆发了一场声势甚大的壮族农民起义.壮族英雄李文彩率领义军转战桂、粤,湘、黔、川、滇、鄂七省边界州县,坚持斗争二十一年,沉重打击了清朝在地方上的反动统治,在近代农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特别是义军1861年入黔参加太平军后,与贵州各族农民起义军并肩战斗,长达十年,有力地支援了咸同年间的贵州各族农民起义.它在太平天国天京陷落、全国农民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仍高举太平军旗号,坚持斗争达八年之久,是最后失败的一支太平军.它的失败比西捻军还晚四年,从史学的角度看,它把太平天国革命的下限由通常的1868年延长到了1872年.弄清这次起义的始末,对太平天国史的研究无疑具有一定意义,而史学界迄  相似文献   

11.
晁盖为了感恩报德 ,欲让位于宋江 ,虽然宋江不肯 ,但也坐了第二把交椅。晁盖死后 ,宋江顺理成章成了山寨之主 ,却执行了一条投降主义的路线 ,最终使晁天王开创的梁山事业彻底葬送 ,使所向披靡的农民起义军的将领蜕变成为镇压别的农民起义军的朝廷的走卒。  相似文献   

12.
历来的封建统治者,为了消灭农民起义军,总是交替地使用军事镇压和政治欺骗的两手。在对待农民起义队伍的策略上,统治集团内部就分成了征剿派和招安派。无论是在征剿的情况下还是在招安的情况下,农民起义队伍中都可能出现投降派。而当着统治阶级推行招安政策的时候,投降派的活动就会更加猖狂,革命派与投降派的斗争也就会更加激烈。《水浒》七十五回的“第一次招安”就展现了梁山起义队伍中革命派与投降派的激烈斗争,同时也反映出了统治集团内部征剿派与招安派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声势大,发展快,并最终推翻了秦的统治。但在起义的初期,不管是首倡者陈胜、吴广,还是势力最大的项家军,都是打着"楚"的旗号,这是由于"楚"在历史上虽因各种原因而灭亡,但很多楚人却把这笔账完全归之于秦,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故义军以此来收拢人心。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各家文学史著作一致认为,梁山聚义的性质为农民起义。中科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认为:“《水浒》是一部反映农民阶级斗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小说。”“排座次是整个农民起义事业的一个高峰。”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粱山泊聚义排座次,“描绘了农民‘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社会理  相似文献   

15.
有投降派,就有反投降派。在《水浒》里,作者为歌颂宋江投降主义路线,对革命派极尽歪曲、丑化、诬蔑之能事,特别对坚持农民起义路线的李逵更是直接作为反衬人物来描写的。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梁山农民起义军中两条路线斗争,我们可以鲜明地看出李逵是一个坚持革命造反路线的英雄人物,他是梁山泊农民起义军中坚持正确路线、坚决同宋江投降主义路线作斗争的杰出代表。他具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  相似文献   

16.
拜谒润芝     
孔伟建 《山东教育》2013,(Z1):108-109
如果不是因为毛泽东年轻时来梁山考察曾经住进过后集村马氏家祠,我还真不知道有这地方。相信,不光是我,很多人都不知道。重阳节前,秋阳高照的一天,我行色匆匆来到后集,虔心找寻主席当年行迹,拜谒一代伟人毛泽东。后集村,地处县城中部,南望梁山。村头一块石碑,约略记载了它的前世今生:北宋末年,宋江等领导的起义军在水泊梁山聚义,义军曾在此安顿  相似文献   

17.
“招安”,是封建社会历史上统治阶级用来对付农民起义的手段之一。《辞海》中对“招安”的解释是“犹招抚、招降”劝使归顺”。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接受统治阶级招安,归顺朝廷者有之,但一般都是在遭官军镇压陷于绝境之际,迫不得已才向统治阶级投降的。然而,《水浒传》所描写的梁山农民起义军却非如此。他们是在起义事业空前兴旺,起义军接连挫败前来征剿的朝廷军队、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的胜利之  相似文献   

18.
关于蒲松龄对农民起义的态度,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蒲松龄对农民起义是肯定的,他神化了白莲教起义,甚至“把反清的政治要求寄托于人民起义。”另一种观点认为,蒲松龄虽然支持某些个人反抗行为,但对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反对的,在《聊斋志异》中,他“不仅认为起义的农民是‘左道无济,止取灭亡’,而且积极颂扬离间义军的叛徒逃兵。”这两种观点犹如水火,互不相容。因此,如何准确地评价蒲松龄对农民起义的态度,仍然是蒲松龄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此作点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中的江湖语言生态对作品的主题表现、人物塑造、情节叙事等产生了很大影响。以宋江上山、"上位"为例,运用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分析宋江利用江湖语言生态成为梁山义军领袖的过程,深入揭示江湖语言生态所折射的群体心理特征,以期为《水浒传》研究提供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中的宋江是梁山义军的头领,十分擅长社会交往,具体来说体现在他与上级领导、与同级同事和与下级员工的交往这三个方面。评价和研究其人际交往艺术,对当今文秘专业的大学生仍具有启发意义,会使我们在日后的职场生涯中更加老练成熟,更为博学多才,更有社交风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