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居民环境感知与环境监测从不同角度反映环境问题,有其各自的特点。在扬美古镇居民环境感知问卷调查和部分自然生态环境因子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扬美古镇的旅游环境现状。通过实测数据与居民感知的对比分析,得出扬美古镇旅游环境的一些问题及影响因素,并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研究表明,扬美古镇旅游自然生态环境监测与居民问卷访谈两种调查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扬美古镇自然旅游生态环境较好,但景区内水质有机物污染较为严重,噪声有所超标。  相似文献   

2.
红色旅游资源目前更多的是从政治意义去诠释,然而从历史的角度,它承载着中国社会进程中的一段珍贵历史,具有深刻的文化遗产涵义。因而开展红色旅游资源文化遗产价值的讨论,有利于从历史学和遗产学的角度去挖掘其内涵,提升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性、历史性和遗产性,厘清红色旅游的发展思路,促进长期效益的发挥。通过对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遗产价值进行深入剖析,并以《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指南》为指导,结合红色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构建红色旅游资源文化遗产价值评价体系,并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为案例,采用模糊数学理论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对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遗产价值的提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感受乌镇     
经典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演奏的是时代的强音;经典建筑是历史的笔墨,记录的是时代变迁。乌镇,就是一部关于历史和地理的记忆。乌镇按照打造"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的发展思路,通过遗迹、文化和环境保护,2002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3年获得"2003年亚太地区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2004年当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创造了古镇保护的"乌镇模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扬美古镇地理环境的研究,得出了商贸型古村落的繁荣发展与其地理环境具有密切联系的结论。村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区位条件是其能够发展成为繁荣商埠的重要支撑条件,便利的水运使得村落具有天然的交通优势,桂西南左右江流域的人口增长和区域经济开发为村落的商贸业发展创造了条件,村落居民良好的经商意识推动了古镇商业的发展和长期繁荣。扬美古镇的地理环境条件与古代商贸业发展对今天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集镇的规划和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遗产相关概念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纵观关于红色旅游的纲领性文件、学术研究和相关报道,业界对红色旅游凭借物的提法主要有以下5种:红色旅游资源、革命历史文化资源、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红色文化遗产、红色文物。由于以上概念存在界定不清、彼此混用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加以辨析,使之明晰化。  相似文献   

6.
浅议扬美古镇旅游业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扬美古镇打造成旅游精品,除了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外,还需进一步精心规划和建设,充分突出“古”字,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农家乐、休闲度假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位于山西晋城东北部的高都古镇是一个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拥有丰富资源和大量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名镇。详细分析并归纳古镇的风貌格局、建筑类型,提出相关的保护与利用策略,旨在研究古镇建筑特点的同时对古镇未来发展和历史文脉传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我国对于历史文化名镇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相关法规陆续出台,专家学者对其研究也日益深入。但是,虽然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规划已经成为法定规划,但在保护规划中大多是对于物质遗存的研究,对于物质遗产蕴含的传统文化的保护和镇内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均考虑欠缺,致使保护规划流于形式,实施困难。因此,在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中,应对古镇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进行深入研究,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同步保护。同时,以人为本,改善镇内居住环境,避免历史文化的活载体——原住居民的流失,保证古镇文化延续的活力,使保护规划在历史文化名镇的发展中真正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9.
犍为罗城古镇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镇是我们国土的精华,它是祖国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今天,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旅游产业的繁荣为传统的古镇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大推进了对古镇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与保护。我国古代城镇的发展过程就是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各阶层人群先后加入,创造了既相互交融又有各自特点的文化形象和文化产品的过程。我国古镇在世界风景名胜之中独具特色,也是我们今天的城镇建设事业中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相似文献   

10.
《嘉应学院学报》2016,(12):10-15
在实地考察与资料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岭南茶阳古镇商贸古邑、人文秀区、中央苏区的历史渊源背景。通过实证应用分析研究表明:茶阳古镇具有遗产资源丰富,古迹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客家文化底蕴丰厚,景观资源品味高特点;茶阳古镇遗产像一枚"活化石",记载着一定时期的发展与演变,凝固着那时段内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与变革,它既稀缺又不可再生;茶阳古镇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必须以保护为前提,切实保护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深度挖崛、整合遗产旅游资源,科学、适度开发遗产资源,打造"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休闲生态"特色旅游产品,以期实现古镇遗产风貌保护与当地经济协调发展、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1.
I Love Nanning     
下面,让我们再来看一篇曾经参加"中国国际青少年外语大赛"的作文,看看黄昭华同学是怎么描写他的家乡--南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南宁市与南贵昆经济区其它中心城市地位和现状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南宁市在南贵昆经济区中的战略地位和构想,认为应加快南宁市工业化、城镇化和国际性现代化城市步伐,增强南宁市作为南贵昆经济区中心城市的经济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南宁市综合竞争力,发挥其在南贵昆经济区中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南宁市教育城域网主干网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一坤  刘宁 《高教论坛》2004,(4):118-120
文章介绍了南宁市教育城域网主干网络的设计,主要涉及网络的拓扑结构、光纤网络、组网技术和网络扩展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选取南宁人说普通话时在词语上较易出错、有代表性的四点,列为《说“不懂”》、《不与没(没有)》、《怎么说“被子”一类词》、《量词“只”的使用》四则,通过比较分析,以有助于持粤方言准确使用普通话词汇。  相似文献   

16.
南宁市坚持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主题,积极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中国绿城"建设的脚步还未停歇,近年来又在着力打造另一个城市形象——"中国水城"。"中国水城"和"中国绿城"的双城定位是基于其生态共通性的,强调的都是绿色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两者并行不悖。对于南宁城市形象建设和传播,一方面应强调在"绿城"里做好水文章,充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城市地理环境,保护和利用已有水资源,挖掘和创造增量水环境,进行科学和创新的双城形象传播。另一方面,应强调在"水城"里打好绿色牌,着力打造"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绿色效果,水绿相宜,水绿相映,水绿和谐。  相似文献   

17.
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为首府建设服务 ,把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广西乃至西南地区的区域性高等职业教育名校 ,推动首府南宁在自治区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增强首府南宁作为区域性核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论述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对加快南宁产业发展的作用,着重对如何加大产业培育力度,聚集产业群落,形成产业链条,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促进南宁地方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宁市发展旅游业具有比较优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迅速,但面临着缺乏旅游精品、缺乏特色、产业政策支持不足、运营机制缺乏活力、人才短缺等问题。今后应该突出区域中心旅游城市地位、建设精品和特色旅游产品、推行开放和积极的产业发展政策、强化营销宣传等.使南宁市旅游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南宁白话是粤方言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变音现象具有鲜明的特色,对方言研究和汉语史研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