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本”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笔者认为,“校本”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意指要以改进学校工作、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意指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由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基于学校”意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2.
“校本”的含义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基于学校,三是在学校中。为了学校,即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基于学校,就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通过专业培训、  相似文献   

3.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教育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研究为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它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发展。其基本内涵包括:(1)“为了学校”,即以改进学校工作、解决学校面临的问题为指向:(2)“在学校中”,即学校的问题需由教师、学生共同探讨、分析、解决;  相似文献   

4.
“校本培训”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一是“为了学校”的培训。“校本培训”以解决学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学校的发展为直接指向.既要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要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它关注的主要不是教师的学历提高和学校的宏观决策,而是学校、教师具体实践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杨骞 《早期教育》2006,(10):I0003-I0003
在教师开展研究的价值取向上,需要强调以下几点:(1)教师的研究要以“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实际工作,优化教学效果,提升教学经验”为直接目的;以“转变教育观念,强化理性意识,端正研究态度,提升研究能力”为间接目的;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为终极目的,不能为了“研究”而“研究”,也不能为了名利而“研究”。(2)问题始终是研究的起点。研究从自己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开始,这是教师研究的一个基本准则。(3)教师的研究不是纯粹的理论研究,而是基于学校、在实践中的研究,也就是说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因此,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研究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6.
“校长难当!”这是我接触到的许多校长的呼声。究其原因。不外平三条:一是学校人事、财务难管理,苦于无权;二是办学条件差,苦于无钱;三是对外办事拉关系,苦于无能。概括起来为“苦校长”。核心问题是“权”和“钱”两个字。这倒也是实话,不解决校长的“权”和“钱”这两个问题,校长是难当的。我们现在正准备着手进行的学校内部机制改革,就是为了解决校长的“责”和“权”问题,我们争取地方财政用于教育经费  相似文献   

7.
所谓校本管理是指以学校为本位的管理,是学校组织有相当大的办学自主权,并根据学校本身的特性和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它着重处理和解决三个关系,即政府和学校的关系、社会和学校的关系、学校内部自身的关系,体现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广泛参与,学校自主办学的思想和策略。能否真正实施校本管理,关键在“校本”两字上做文章,体现“以校为本”,解决三个根本问题:第一.学校所管理的东西是不是“校本”的东西?第二,学校能不能进行“校本”管理?第二,学校怎么才能做到“校本”?而要真正体现“校本”的关键,解决这三个根本问题,学校发展计划应当是一把很好的钥匙。  相似文献   

8.
以学生为本,加强和改进“两课”教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决“两课”的实效性问题,需要从问题的根本上进行反思,确立新的理念,以学生为本,即要贴近学生的实际,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来推进“两课”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肖扬昆 《广东教育》2006,(7):118-119
校本教研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校本”,其英文是“School—based”,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去年8-9月,我到英国学习,对英国中小学校的校本教研有了直接了解。  相似文献   

10.
校本的含义,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校本教研包含三层要旨:(1)基于学校,指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为宗旨和主题;(2)为了学校,指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普遍和特殊问题主要靠学校自身的人力和智力来解决,主要强调特殊性;(3)在学校中,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实际,就是生源、师资等因素。  相似文献   

11.
问题·叙事·合作——对校本行动研究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本行动研究(School-based Action Research)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师自身发展需求和教育教学难点问题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结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这种研究是以“科学地发现事实”为基础、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  相似文献   

12.
一、“校本”及“校本教研” “校本”,译自school-base。20世纪初叶以来,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关注以校为本的教育改革,20世纪90年代末引入国内。其含义综合目前各研究者的意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改进学校工作,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改进是其主要特征。“在学校中”,是指学校自身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随着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平台”一词被广泛运用,何谓“平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注解有三:①晒台;②平房;③生产和施工过程中为操作方便而设置的工作台。那么,如何理解校本教研中的“平台”呢?校本教研中的“平台”可这样理解:为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由学校根据实际创建的一系列新的工作模式与工作内容。校本教研中的“平台”包括这些方面:教学教研活动、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14.
“校本”是一个外来词.“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既要解决学校存在的种种问题.又要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校本教研关注的是学校日常遇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所开展的各类研究都应立足于学校的实际,它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专业研究者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5.
程金元 《教书育人》2001,(19):22-24
“问题解决”教学方式最先是由美国人提出的。他们在1980年向第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提交的一份纲领性文件《关于行动的议程》中明确地指出:“问题解决是八十年代学校教育的核心”;“数学课程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数学教师应当创造一种使问题解决得以发展的课堂环境”等,在我国,以数学问题解决为主题的教育改革与研究方兴未艾。张奠宙教授积极倡导问题解决教学,他认为:“以问题解决为主导是改革我国数学教育的突破口”。“问题解决”是一种以排除教师的绝对权威的灌输方式,代之而起的是促使作为主体的学生去解决面临的疑…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20年来,西方国家的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后逐渐回到了中小学的校园,这就是校本培训(school-based in-service training)。所谓“校本”,意指三个方面: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指校本培训所要解决的是学校和教师教学实践所面临的问题;在学校中,指教师应该而且也必须在任职的中小学和课堂中谋求自身的专业发展;基于学校,指教师培训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与传统的以大学或教师培训机构为中心的教师在职培训方式相比,校本培训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的学…  相似文献   

17.
沂源县石桥乡是地处沂蒙老区的一个山区乡镇,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1994年农民人均收入还仅为605元。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曾遇到过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学校内部管理缺乏竞争机制,人浮于事和吃“大锅饭”现象严重;二是教育经费紧缺;三是教师待遇偏低;四是办学活力不足,教育发展一度陷入了困惑不前的境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1987年开始,我们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不断深化,由“三制”到“四制”、“五制”,最后到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改革。在学校内部体制改革的同时,逐步建立了教育投入保障机制,采取了提高教师…  相似文献   

18.
继续教育工作的“三个服务”与“三个提高”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院长陈景仁我院自1989年承担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任务以来,不断探索,逐步明确并树立了继续教育工作的“三个服务”意识,即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学校服务、为教师服务,并以此为指导思想,开...  相似文献   

19.
习作要求 《啊,我发现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积累&;#183;运用六》的一次习作训练。这次习作,有四点要求:一是选材的要求,即写“发现”,具体内容没有作限制。选材范围很广,具有极大的自由性;二是人称的要求,即用第一人称写;三是质量的要求,即要把发现了什么和发现的过程写清楚;四是有题目的规定,即要以“我发现……”为题,同时,“也可以根据所写的具体内容来拟定”。  相似文献   

20.
一、传统教研的“弊端” 传统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是教学研究的“弊端”之一。通过调研发现,这种“弊端”的根源在于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一是依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令和安排;二是学校管理的教研思路狭窄;三是没有充分激发起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其教研内容往往脱离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缺乏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针对性。由于教研活动内容大都局限于统一听课、评课等,而不是基于教师教学的内在需求上,导致教研内容的一般化,从而使教研活动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教研形式单一,缺少互动过程,教研活动对研讨环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采取“开会式”或“告诉式”的活动形式,教研人员之间缺少互动和争鸣,教师的困惑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相关的信息不能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