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2 毫秒
1.
一、用小道具 在教一年级学生武术操时,笔者发现以下两个问题。1)开合运动(虎啸生威)中、踢腿运动(猛虎蹬山)中、拧转运动(鹞子抓肩)中的左右臂哪个在上,哪个在下分不清,小学生出错人数相对较多;2)侧展运动(掼撞金钟)中震脚砸拳中,砸拳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2.
意拳成为当今拳学之精典已为不可争辩的事实,然意拳由于深奥精辟,致使许多修习者未入其门,三年甚至十几年都未能登堂入室,诚为可惜。纵观种种弊端,老师就成了关键,有些老师本身只得到意拳的偏节末梢,他教出来的肯定不是意拳的根本,哪怕你练上十年、二十年也是茫然;有的老师故弄玄虚,把意拳搞的神神秘秘,致使许多拳学奇才被埋没,有的人练的大腹便便,行动不便,只好以惯性力去运用,或是练的全身  相似文献   

3.
为了便于普及、推广、比赛或表演六合八法拳,周树生老师经过多年练习和研究,2006年,把六合八法拳66式浓缩提炼和简化重组,形成了简化六合八法拳30式,并配以剑、刀、棍、枪、扇等器械练习。2007年,笔者向周树生老师学习六合八法拳30式,并在国内及俄罗斯传授,收到很好的效果2008年,六合八  相似文献   

4.
在跟廖达中老师学练拳功以来,我们先后两次非常幸运地拜见了杨式太极拳传人、李景林武当剑、叶大密拳的再传传人李品银老师。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初,在安溪匆匆见了一面。尔后。李老师定居美国.我们只是常常在廖老师家里听到廖老师谈起关于李老师在国外的一些教拳治病的情况,以及关于他救死扶伤、普度众生的一些事迹材料。  相似文献   

5.
李新宏  郭杰 《精武》2005,(6):32-34
顺势是流传于河北唐山地区的优秀拳种之一,现已在唐山传承了四五代人。除了在唐山地区流传外,该拳在江苏徐州也有一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唐山顺势门第五代传人胡春秀、胡春光兄弟因工作定居于江苏徐州,在该地区广为传播顺势门。据记载,该拳最早由丰润县冯万合传授,又有第二代刘彦昌、第三代王荣昌等前辈传至第四代刘照远老师。笔者有幸结识今年已85岁高龄的刘照远老师,在此将顺势门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6.
判别一门拳术是内家拳还是外家拳,我认为不在攻守与刚柔,而在于该拳术的创立理论指导的内涵、宗旨和目的。内家拳以培本为秘旨,外家拳以修技为要务。人之本,精、气、神也;人之技筋,骨皮也。故内家拳以藏精、蓄气、炼丹田、培本为秘旨,外家拳以伸筋、硬骨、揉皮为外务之修造。心意六合拳即属于内家拳。练拳前,若不能对它的全貌有一个简单了解,学练起来往往很难把握要领,不得门径而入,正如心意六合拳拳谱中所说的“学拳容易得艺难,灵动上身天地翻”。本人根据多年的习练体会,从拳法特点上阐述心意六合拳的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7.
我在月坛公园看雷老师教拳多年,与拳友交谈中,大家一致感到雷老师不仅武功纯深,而且文静谦和,朴实宽厚,以诚待人,在武术界中素负盛誉,我怀着敬慕的心情前去采访他。雷慕尼是湖北武昌人,他学习武术是少年时期在汉口开始的。起初跟汉阳人杨秀亭学少林门大红拳、小红拳。后来碰到练杨式太极的耿小山,跟耿小山学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李小龙的武术老师是香港一代詠春拳宗师叶问和精武元老、节拳名家邵汉生。然而,李小龙青少年时代曾受教或曾受益的其他武术老师的名字,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李小龙曾向父亲李海泉学习过太极拳,向一位谭姓师父学习过洪拳,向一位不知名长者学习过蔡李佛拳,并向日本武术家大兵卫学习过柔道。他还曾向梁子鹏师父学习过内家  相似文献   

9.
一、在技击中,为什么只能使用简单的动作好看的拳不能打,能打的拳不好看。很多武术爱好者有这样的共识。至于好看的拳为什么就不能打,能打的拳又为什么不好看,小伙子们往往困惑不已,搞不清到底是自己功夫没练到,还是老师教错了。  相似文献   

10.
李晓东 《武当》2009,(1):6-9
此拳是笔者随李铸老师所学,其源流已无法考证。据练此拳的杨仲伟老师讲,这套拳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天水国术馆主任王斡丞老师得奇人独自秘授。现本人根据所学及采用杨仲伟老师整理的文学资料,将“内家十二象太极高翰作一介绍,供武术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祖家玉先生,自六岁开始习武以来,跟随当代中国武术大师安徽三老王新坤、赵兴旺、平宝根老师,习练中国传统武术内家拳、外家拳、三指神功、中国十八般兵器等百余拳种。还曾得到了中国武术大师马金标老师的全力指导,后来跟随心意六合拳大师吴英华老师全心钻研心意六合拳。机缘巧合,来到江苏省无锡市,得到  相似文献   

12.
少北拳述要     
韩振博 《精武》2004,(10):8-9
少北拳是广泛流传于东北地区的一个优秀拳种,由少北拳宗师张荣时先生创编整理。 1996年,国家体委组织专家组,专程到锦州评审少北拳,在听取张荣时老师的讲解、观看少北学员的拳械演练和录像后一致认为,少北拳理论体系科学、完整,技术内容较为丰富,动作结构严谨,攻防实战性强,风  相似文献   

13.
林泉宝  张顺林 《武当》2007,(10):20-22
侯春秀老师得自张敬芝宗师之真传,更是张氏一脉(即是由张宗禹传张彦,张彦传张汶,张汶又传张金梅、张敬芝)的出类拔萃者。这套拳架比较原始,也很朴实,充分体现着赵堡张氏一脉拳架的风格特点。侯春秀老师的这套拳架,是当年老师教我们时的笔录,现稍经文字修订后见诸读者。  相似文献   

14.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3,(4):55-56
本期出场名家:武式太极拳名家乔松茂、意拳名家姚承荣 河北张家口市读者张红军问: 我是个太极拳爱好者,特别喜欢武式太极拳,跟当地的老师学了两年。现在我想向乔松茂老师请教以下几个问题。 1.太极拳论中强调含胸拔背、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可是我看到乔松茂老师的许多拳照却不是这样。而是身子微微向后靠,像是靠在什么东西上;胸不是含着,而是舒胸,有昂首挺胸、气宇轩昂的气派。这是否符合太极拳拳理?为什么要这样做?  相似文献   

15.
刘瑞 《武当》2008,(3):17-18
记得在1973年的一天下午,我抱着练拳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情,兴致勃勃地到了恩师的家里,想把练拳体会向老师作个汇报并得到赞许,因为刚开始练拳时,照着老师所授拳架,轻轻柔柔地习练,除了病在慢慢地好转以外,身上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后来就请教了一位长期习拳的师傅,让他帮我看看拳架有无什么大的毛病,他看了很热心地告诉我说:“瑞你把拳都练成瘫软架啦,没有一点筋骨,这咋成?”当时我想,是的,拳么就得有点硬功和力度与发力的东西才谓拳。  相似文献   

16.
<正>11月1~6日,由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有限公司《中华武术》杂志、湘湖讲武学堂主办,浙江杭州萧山武术协会协办,武博道馆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华武术大学堂第十五期名家讲堂在杭州萧山区金马饭店举行。大讲堂因疫情中断三年后盛大重启。来自世界各地的400余名武术爱好者相会天上人间的杭州,欢聚丹桂飘香的湘湖畔,跟随名家老师,用心习拳,静心练拳;和同好拳友全心悟拳,交心谈拳。太极拳、梅花拳、八极拳、无极桩、南山绵拳、太极理论……十五个学习班展现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从“九零”后今年92岁高龄的虞志荣老师,到八零后今年首次亮相大讲堂的冯彦博老师,  相似文献   

17.
胡克禹 《武当》2015,(4):46-48
2015年是我的恩师赵幼斌大师诞辰110周年纪念。恩师是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西安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创会会长、杨式太极拳在西北地区的奠基人。老师虽说已离开我们16年了,但他老人家生前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拳艺拳德,谆谆教诲,时常闪现在我的脑海里。回顾我从师学艺的岁月,是赵斌老师把我领进了太极殿堂,又是太极拳治愈了折磨我十  相似文献   

18.
林辉 《精武》2004,(10):12-13
八捶打法为万籁声老师传下的罗汉神打中的部分打法,称为"外八捶"。该打法源自少林罗汉门,由"江南第一腿"刘百川前辈传给万籁声老师。万籁声老师对罗汉门的打法评价是"正宗罗汉拳之神打,其来如泰山压顶,去如风扫落叶,拳腿都到,连冲带撞,可谓绝响"。但万老仍觉其缺少自然门的"圆滑"风格,因此在传授八捶时,融入自然门身法,使其刚柔圆活,技法更为精深。  相似文献   

19.
金安  汪城 《武当》2013,(4):4
为响应党的十八大文化强国号召,弘扬中华武术精神,2012年12月15日,由中国·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纯阳拳传播中心、中国武当武术协会武汉市分会举办的首届武当纯阳拳联谊会,在武汉市武昌江滩举行。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纯阳拳代表性传承人、武当武术协会武汉市分会会长、武当纯阳拳掌门人汪兆辉老师,和来自安徽省纯阳拳传  相似文献   

20.
2017年是我第二次参加中华武术大学堂名家讲堂形意拳班了。上期在杭州的大讲堂,李克仁先生系统教授了形意拳三体式、五行拳、五行连环拳、形意拳国家一段套路等。随后一年中,我遵照习练,逐渐感觉到初窥门径。看到《中华武术》杂志上介绍,今年李克仁老师继续在大讲堂任教,传授形意十二形拳,当即决定报名参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