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国家级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之一,农家书屋对于满足农村文化需求、建设文明乡村、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自2007年伊始,农家书屋发展建设至今已有十余年历程,由最初的快速发展、引人瞩目演变为发展动力不足,无人问津。粗放式的农家书屋无法适应社会高速的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所需要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于服务对象、服务管理、服务内容以及服务设备四个维度提出建立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构想,并以社会精准治理为理论指导,阐述了建构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国的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没有人,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乡村振兴的发展迫切需求有文化、懂政策、有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具有充分的民主观念以及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新时代公民。农村妇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是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提升农村管理民主的排头兵。农村妇女肩负着家庭和社会双重职能,但目前农村妇女普遍存在总体素质偏低、传统思想比较重、信息较闭塞、资金和技术缺乏等问题。精心培育新生代农村妇女,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关系到美丽乡村的进度,关系到幸福村落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农村图书馆事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而得到长足的发展。乡镇图书馆、农家书屋建设和个人图书馆的兴起以及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实施推进,为构建河南省现代乡村图书馆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丰富了乡村公共文化资源,提升了河南省乡村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河南省乡村图书馆事业创建了全新的发展环境。但河南省乡村图书馆事业发展还存在着制度体系不完善、供给不足低效运行、多头管理缺乏协调、人才不足服务欠佳等问题。因此,要使乡村图书馆建设成为后扶贫时代通过“启智扶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河南省就要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乡村公共图书馆体系,以制度保障乡村图书馆回归公共图书馆的大家庭;探索县级总分馆制发展新路径,实现乡村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扁平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为主、社会力量为辅的原则,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扎根本土,加强乡村图书馆建设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和蓄水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时代背景下,建立农村书院对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提升乡风文明水平、建设和谐社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主导统筹与社会力量参与,整合利用农家书屋等现有资源,利用中华传统节日开展文体活动,发挥乡贤名人的积极作用是建立并发展农村书院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是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中,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文化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部分乡村村民传统道德观念弱化,乡村文化设施不足,乡村文化建设人才流失。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必须正视乡村文化建设,探索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建立文化自信,增加乡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完善人才回流机制,从而更好地实现乡村的复兴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魏小英 《教育与职业》2021,987(11):66-71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要进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为职业教育发挥社会服务职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肩负着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与文化支撑的现实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交汇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提升还面临供需方向错位、理实结合松散、城乡文化游离和校村联系脱节的困境.基于此,需要职业院校转变思想,构建乡村振兴人才供需生态圈;知行合一,强化乡村振兴的技能人才链建设;铸魂职业文化,打造乡村振兴文化示范体;加强校村合作,创新乡村振兴两元主导面,最终实现职业教育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化惠民工程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十八大”要求重点推进的一项伟大工程,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惠及全国人民的一项普及性文化工程。农家书屋工程作为五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之一,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它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新农村文化和小康社会的建设有重要意义。以慈溪市农家书屋建设为例,分析当前农家书屋建设的不足和取得的成就,提出进一步加强政府管理意识、提升书屋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打破传统思维创新发展思路、推进数字化阅读等措施,完善“建管用”长效机制,推动农家书屋工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家书屋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农家书屋的管理由各级职能部门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后实施;农家书屋要具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适用知识与技能,农民通过在农家书屋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科技文化素养,作为农家书屋的管理工作者,就要实行科学管理,从而保持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家书屋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着重建轻管、运行资金困难、借阅率低、缺乏影响力等制约农家书屋健康发展的问题。本文从建立政府后续经费投入机制、图书选购配置与更新、创新管理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彰显了党中央建设文化大国、文化强国的信心和决心。因此,把农家书屋建设成大众化、全民化的乡村图书馆,为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落后的文化基础设施、解决广大农民看书难的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作用,并对大众化、全民化的农家书屋健康发展提供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把农村学校建成农村社区的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对农村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发挥农村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如何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学校的建设统筹起来,通过农村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思考这样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应把农村学校规划建设成农村社区的中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突破口、切入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12.
《滁州学院学报》2020,(1):41-45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核和灵魂所在。新时代加快推进乡风文明治理显得尤为迫切,同时也遭遇了许多问题,如农村传统孝道日渐式微、迷信活动封建思想沉碴泛起、价值观扭曲攀比奢靡之风盛行、农村治理失效人际关系松散、农民主体意识淡薄进取精神缺乏。造成农村乡风不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发展观念错位、自治组织功能弱化、乡风文明长效机制缺乏等。新时代推进乡风文明治理,需要强化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加大村镇自治组织的培育力度、发挥行政引导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不正乡风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精英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对当地的文化、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就农村经济精英参与乡村旅游的动机及其对乡村旅游业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希望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这个群体,从而充分利用这个群体的优势,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国的乡村文化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考验,中国的乡村建设也徘徊在十字路口。乡村文化与乡村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对乡村文化的整合创新来建设现代化乡村,既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与发展,又能够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乡村建设之路。这一切在今天的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下,乡村的产业获得了发展,特别是一些经济状况好的农村,农村主要劳动力出现了从城镇向乡村回流的现象,但乡村小学“空心化”依旧没有改观,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依然在乡村。乡村小学存在严重的生源危机,师资落后,农村教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规范乡村生源向城市流动的程序、健全的农村教育体系、构建健康的教师流动体制是乡村教育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提出,给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农村成人教育必须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使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18.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农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在于培育和提升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增强农村产业的发展能力是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提升农业产业发展的持续能力是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培育农业内部各产业、农村生态、农村非农产业协调发展是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农村纠纷调解机制嵌入在乡村治理实践的结构性变迁之中,并随着乡村治理逻辑的演变而发生相应变化。对浙东先锋村纠纷调解实践变迁的政治人类学考察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受日益彰显的乡村治理性危机的影响,农村基层组织逐步开始更多地使用策略性调解手段,放弃了对地方性文化共识中纠纷调解规范的严格遵守,而且纠纷调解越来越重视暂时性"息讼"协议的达成,其实践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发展态势。后税费时代,富人当政之后的农村纠纷调解仍然存在类似的问题,治理权力严重受限的农村基层组织不得不采取以现代法律为内在基准,以面子、人情和金钱等可控资源为策略性调解手段的办法来解决村民纠纷。而农村纠纷调解的依附性对当前农村基层组织的发展提出了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