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汉画像中日月图像的解读,分析了汉画像中日月崇拜的世俗性功利性特征.汉画中的日月崇拜是原始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延续,又和汉代阴阳五行思想相结合,寄寓了汉代人对永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南阳汉画像中千姿百态的乐舞艺术形象,真实地再现两汉悠远雄浑的乐风舞韵,生动地反映出汉代气势恢宏,博大豪迈的时代精神。本文从六个方面欣赏汉画像乐舞艺术的审美内涵:飘逸轻盈奔放的舞技给人一种艺术美的享受;用生动形象演绎出震人心弦的旋律美;舞蹈者妩媚动人的形象给人一种自然美的愉悦;夸张变形,出奇制胜;寓巧于拙,稚拙朴实之美;“形神兼备”——汉画乐舞具有传情达意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3.
羊在汉画像里,蕴含极其丰富。它作为汉画像中诸多形象的典型代表之一,呈现出了现实与想象交相辉映的风格美、寓教于画的教化美、约定俗成的民俗美、与人共处的和谐美等审美意义,使它不仅成为汉代人心目中吉祥、祥瑞的象征,而且其所传达出的积极内涵,对今天的社会,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汉画像中有许多以英雄神话为主题的图像,以不同的叙事模式描绘出多彩的英雄世界,隐喻着汉代人对于英雄的信仰。试从汉画像图像叙事对于空间与时间的不同处理方法入手,分析其英雄神话图像不同叙事模式中的表现手法,从而探寻汉画像英雄神话图像所创设出空间的独特文化意义,进而建构出汉代人英雄崇拜的独特精神情感。  相似文献   

5.
"泗水捞鼎"故事在早期文献中本身带有扑朔迷离的色彩,而汉代依据该故事创作的画像则更使该题材的图像意义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在学界研究汉代"泗水捞鼎"画像意义的基础上,重点对"楼阁人物"式"泗水捞鼎"画像意义进行考证,尤其注意到这类画像实含有为死者及其家人共同祈福的含义。反映了汉魏晋时代一些墓葬中具有祈福、喜庆等信念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6.
汉代墓葬建筑以石头为基础材料,经工匠技巧繁复式雕刻手法刻画出内容题材丰富的汉画石。柿蒂纹起源于西汉末年,广泛用于汉代墓葬建筑装饰,是汉画像中屈指可数的植物类装饰纹样,柿蒂纹研究为数甚少,旨在从结构空间、叙事空间、心理空间三方面对汉画石柿蒂纹进行诗学性质的空间阐释,从柿蒂纹自身图式、在天地人鬼四界空间的位置等诸多方面揭示柿蒂纹物象作为汉代艺术升仙符号的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英国作家王尔德一生致力于美的追求,《道林·格雷的画像》这部作品自然也不例外。对美的追求.始于序言。王尔德开篇便向读者宣称,这是一部唯美主义的小说。  相似文献   

8.
庄子承认外在形貌的自然之美,更追求内在精神的澹然无极之美,与自然合一、与道合一的天地大美是庄子所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9.
《离骚》是审美的典范。诗中屈原追求美政,以身殉志;修养美德,九死未悔;以香草、美人、神话比兴,突显审美。屈原之求美,志坚情深;《离骚》之审美,意蕴丰厚。今人涵泳其中,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汉代画像,体现了汉代人朴素的时空观。他们的思想自由出入于凡间与神界,穿行于神话丛林和历史丛林之间,蕴涵着丰富的日常生活信息,还有丰富复杂的神话和历史信息。其中,阴阳五行学说的盛行、楚化的影响、道家思想的广泛传播等诸多因素导致汉画像时空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