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孟加拉国     
孟加拉国音乐中.如果从宗教信仰来看的话,主要有穆斯林音乐和印度教音乐:穆斯林有《巴提雅利》和《什利甘》等传统民歌,以及在穆斯林节日中的歌唱等。印度教徒有仪式歌《普什吉多曲》供奉谷物和村神的仪式歌《多什甘》《巴多甘》等。然而,孟加拉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间,具有不可想象的深刻关联,因此,在文化和社会方面也不能截然分开。  相似文献   

2.
真纳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在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过程中,其政治态度经历了从主张印穆团结实现印度自治到要求单独建立巴基斯坦这样的一个转变,但维护穆斯林利益始终体现在他民族主义思想形成的各个主要时期。文章试着从穆斯林利益的角度对真纳民族主义思想形成和维护穆斯林利益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萨瓦卡尔是印度教民族主义的领导人,是印度人民党的精神领袖,其创立的印度教徒特性理论对印度历史影响至深。印度教徒特性是一种独特的以宗教文化心理进行民族甄别的标准,包括共同地域、共同血脉、共同文化以及共同的法律和仪式四大要素,目的是要在印度建立一个以这样的宗教民族为主体的印度教国家。  相似文献   

4.
冷战时期巴基斯坦的安全忧患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独立前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相比处于弱势,弱势团体的安全忧患意识成为穆斯林赞同印巴分治的重要原因;印巴独立后的“土邦之争”证明了巴基斯坦存在着安全忧患;巴基斯坦在“印巴战争”中的失利又证明了巴基斯坦是弱势团体。为了解决安全忧患,巴基斯坦采取对内发展军事力量和对外与美国结盟的对策与印度进行抗衡。其结果致使巴基斯坦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影响了综合国力的提高;导致了部分穆斯林国家的不满,进一步恶化了与印度的关系,给巴中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5.
真纳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在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过程中,其政治态度经历了从主张印穆团结实现印度自治到要求单独建立巴基斯坦这样的一个转变,但维护穆斯林利益始终体现在他民族主义思想形成的各个主要时期。文章试着从穆斯林利益的角度对真纳民族主义思想形成和维护穆斯林利益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4月2日,印度再次发生宗教冲突,造成6人死亡。自从2月27日以来,已有至少800人在教派冲突中丧生。为什么印度会发生如此惨烈的悲剧呢?这与印度国内长期积聚的民族纠纷有关,其中主要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在宗教问题上的斗争。印度国内的教派斗争一直绵延不断,而且成因复杂,有些甚至与政治问题纠葛在一起,长时间难以解决。比如9年前,印度教徒在拆除一座穆斯林清真寺时引发暴乱,曾造成2000多人丧生的重大悲剧,并致使一届政府倒台。而在这次冲突事件中,遭袭列车上的乘客主要是从圣城阿逾陀返回的印度教徒,他们刚刚参加完在那里举行的一…  相似文献   

7.
据《印度总理尼赫鲁》记载:甘地被暗杀后,“(印度的)穆斯林们惊恐地躲在各自家中,他们害怕假如凶手是一个神经错乱的穆斯林,可怕的血洗就会顷刻而至。……当知道凶手是印度教徒后,他们悬着的心放下了。”“尼赫鲁和印度要人们听到噩耗后赶到现场。蒙巴顿突然间听到一个声音对人群高叫:‘穆斯林杀了他,是一个穆斯林。’他刹那间便厉声驳斥他:‘你这个笨蛋,你难道不知道刺客是一个印度教徒吗?’其实当时他也不清楚凶手是谁,可他知道,如  相似文献   

8.
依据1935年印度政府法,印度在1937年2月举行了一次省立法会议选举。国大党、穆斯林联盟等政党参加了竞选。国大党获得了选举的决定性胜利。国大党在获胜后,拒绝与穆斯林联盟在一些省组成联合政府。穆斯林联盟作为诸多穆斯林党派之一,虽然已有30年建党的历史,但是获得的穆斯林选票并不多,尤其在穆斯林占多数的省份,穆斯林选民对它的支持率不高。真纳认识到,穆斯林联盟必须采取措施,将穆斯林组织团结在穆斯林.联盟之下,与国大党抗争。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使战后英国政府在移交政权时为维护印度统一所作的努力不能取得任何成效。  相似文献   

9.
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英国人通过战争征服锡克人开始,锡克人虽然长期忠于大英帝国,但在全印度民族主义运动的推动下,加上锡克人社会经济、政治和宗教等方面发生的急剧变化这一根本原因,以及锡克移民在北美受到的岐视等因素,以卡德尔运动为标志,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锡克社会主要政治力量走上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行列。现代锡克民族主义产生了。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南亚地区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印度独立前,尼赫鲁对印度尼西亚的民族主义运动表示坚决支持;印度独立后,尼赫鲁基于国家利益考虑,对印度支那的民族主义运动保持了不干涉的中立态度。  相似文献   

11.
《歌剧魅影》是音乐剧大师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代表作,被列为“四大音乐剧”之首。该剧改编自法国作家加斯顿·勒鲁的恐怖小说《Le Fantom De L'opera》。它以精彩的音乐、惊险的剧情、恐怖的氛围,充满悬念的紧张感和完美的布景,成为了商业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经典。  相似文献   

12.
根据朱永生先生的理论.连贯分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其中话题的连贯是内部条件的一个方面。本文从话题同一的角度分析《狂人日记》,得出的结论是:《狂人日记》虽然语言荒唐,思维跳跃性大,但全文紧紧围绕同一个话题——“吃人”,所以《狂人日记》是连贯语篇。  相似文献   

13.
以书写抗日战争为主要内容,以塑造英雄形象为主要艺术手段的长篇历史小说《历史的天空》,虽然在对抗战历史的认识与书写方面有所探索,但是在塑造英雄人物梁大牙、描绘主要人物之间的爱情方面却表现出对过往文学经验过多的沿袭和重复言说.渗透在文本内部的思想观念、审美倾向也显得比较保守,没有更深层次的开拓.在对抗战记忆的文学书写上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这种遗憾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文学在战争记忆书写方面艺术创造力的相对乏力.  相似文献   

14.
15.
《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著作,封建时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一。中学教材经常选用《论语》中的篇章,对学生学习古文与传统思想十分有益。教材中的注释,有些不够准确,现在作些辨证工作,供教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黑烟之歌》(The Song of the Smoke)是美国著名黑人学者威廉.爱得华.伯格哈特.杜波依斯(William Edward Burghardt Du Bois)所作的诗歌。本文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通过对诗歌形式、内容及其"黑烟"意象的赏析,揭示出诗歌要表达的黑人自豪感及其对惨痛历史的铭记,对苦难现实的抗争和对"白人至上"观念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费穆的《小城之春》站在中国民族文化及其传统的一边,吸纳了现代电影的种种观念与技法,吸收了其他影片特别是戏曲片的长处,以其舒缓的节奏、富于变换的长镜头和空间表现,直接传达出大量叙事难以表达的思想信息,形成奇特、复杂、含蓄的表演特点。诗文艺传统在电影中的复苏与再现,使电影艺术达到中国古典美学中诗的境界。它具有中国电影的民族性特征,是费穆电影艺术水平的高峰。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一直表现为对主流、精英文化的颠覆,这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中的狂欢节文化有相似的表现特征。文章分析"迷惘一代"作家纳撒尼尔·韦斯特小说《蝗灾之日》中的造梦工厂好莱坞的大众狂欢化世界,解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美国社会中美国梦的大众幻灭。  相似文献   

19.
20.
艾德加·爱伦·坡是美国的文学巨匠,在恐怖小说以及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厄舍古屋的倒塌》中,艾德加·爱伦·坡试验了他自己对人的本质独树一帜的想法,揭露了人心底最为隐秘的冲动——恶的本能。,从三个方面来解读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的人格分裂:在自我中的人格分裂,在与他人交往中的人格分裂以及在与社会交往中的人格分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