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课堂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特别强调生成性,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彰显生命与活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呢?一、平等对话促有效生成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也就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极具人文性的学科,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素质教育,值得广大语文教师认真探讨。一、对话教育,昭示新型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就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对话教育。根据我的理解,对话教育的核心是昭示民主和平等。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谈及对话。更进一步地说,只有在民主和平等的基础上,才能有自由,才能有创新的空间。在实施对话教育的语文课堂中,总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笔声沙沙、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说的最多…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多重对话的实践过程。作为其中“物”的因素,文本意义既有其确定性又有其生成性。在生成性语文课堂中,立足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的阅读需要,文本意义便可能呈动态生成。笔者认为文本意义可以在体验中生成。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灵魂.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还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活力和创新精神.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呢?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生成性资源具有人文性、开放性、生活性、审美性等特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推动课堂生成。要从语文教学的实践出发,努力搭建平等对话的平台,引导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推动生成性课堂建构,让课堂生成如约而至。  相似文献   

6.
语文作为一门专业学科,首先应该具有科学教育性。所谓科学教育性。是指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具有语文学科的教育属性和功能.它是语文教师综合运用语文学科和教育学科的专业素养,解决语文课堂教学法中各类实际问题并产生实际作用的学科教育实践。同时,语文不仅仅是交际工具,亦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有效"对话"是语文课堂教学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中的一种生成性的发展,它凭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享受语文,使学习主体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渴求得到满足,促进生命的成长与发展.让学生课课有所得,人人有所得,这才是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灵魂。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还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活力和创新精神。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呢?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郭小珍 《成才之路》2010,(11):I0006-I0006
新课程的理念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一种挑战于学科本位论的崭新教育价值观。小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心灵的震撼和影响是很有力度的。也是深远的,“对话”作为语文教学的新形态昭示着平等、民主,张扬着个性、人性。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建构对话平台,使语文课堂成为养育人性的圣殿昵?  相似文献   

11.
对话型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实现彼此视界的融合,并最终实现学生主体自我建构的教学。它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好生成性教学的非常关键的一环。教师应该充当好课堂教学中对话的主要组织者和引导者,促成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有效对话,从而使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生成性。  相似文献   

12.
“对话式”教学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形态,它昭示着民主、平等,凸显创造、生成,弘扬着个性、人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在对话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体现自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积极、全面、深入地投入到“对话”教学中去,让“对话”教学伴随我们共同去迎接语文课程改革的美好明天。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教育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语文课程作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要引导学生与语言文字打交道,和语言文字亲密接触,与语言文字构成的文本对话,让学生在汉语言文本的字里行间穿行,品味语言,体味文字。由此,我们在语文课堂学语文、用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深切感受和体悟民族文化内涵和意蕴。汉语文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诗意性等文化特质,语文课堂教学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性质,深刻地剖析了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阅读对话的低效与不足,粗浅阐明阅读对话教学的共互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提出了理想阅读对话的教学策略,确保语文阅读对话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人文科学,语文在学科教学与心理教育相互渗透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就语文课堂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有效"对话"是语文课堂教学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中的一种生成性的发展,它凭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享受语文,使学习主体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渴求得到满足,促进生命的成长与发展。让学生课课有所得,人人有所得,这才是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语文课堂高效,本文着重从对话教学入手,通过创设对话,使探究性的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多元的立体交叉的对话空间,在不断生成的对话中,实现了语文教学的互动,从而将文章之情、学生之情、教师之情融合在一起,让语文课堂闪烁人性的光芒,使语文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以牢固的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关系密切,可以说,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忽略情感教育的问题,语文在教育中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写作、阅读、基础知识学习等方面的能力,语文更是作为国家文化的载体,培养学生作为一个中华儿女的情感素养。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中感情教育的重要性考虑,探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情感教育有效性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杨帅 《家教世界》2011,(7):85-85
语文课堂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20.
对话教学正成为当代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新的教学精神,它极大地拓宽了我们语文教学的思维视野.在对话过程中,"摒弃分析,注重感悟"、"鼓励个性表达,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关注学情,关注课堂生成"已越来越成为当今语文课堂所追求的方向.但只要深入思考,我们便会发现不少语文课堂更偏重于追求一种形式上的喧哗与热闹.很多对话交流只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刻;讨论问题浅尝辄止,难以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