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数学课堂是师生精神、道德和生命相遇的场所。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敞开心扉、相互支持、尊重信任、欣赏接纳,彼此分享知识的理解、经验的习得、智慧的生成、情感的共融;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敞开心扉、互相倾听、启迪思考、自由成长,师生思维被碰撞、文化被建构、生命被激荡、精神被升华,学生思维的张力和渗透力不断地被扩张和弥散开来。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堂是师生精神、道德和生命相遇的场所。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和教师敞开心扉、相互支持,尊重信任、欣赏接纳,彼此分享知识的理解、经验的习得、智慧的生成、情感的共融;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敞开心灵、倾听对话,启迪思考、自由生长,师生思维被碰撞、文化被建构、生命被激荡、精神被升华,学生思维的  相似文献   

3.
阚玉英 《考试周刊》2011,(68):161-162
基于道德说教的思想品德课禁锢了学生和教师的心灵,如何打破这种局面呢?思想品德课堂的对话.不仅有利于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且通过师生的精神交往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在实施教学对话中,教师要敞开精神世界。用人生激情和智慧激发学生参与对话的热情;教师与学生都要学会有效倾听:教师要有效引导,让学生想说、会说,并且将这三点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沉寂的课堂因为引进对话理念赋予学生言说显露生机。有效的对话,实质上是师生在课堂上倾听不同的声音,调试自己的经验世界,调整自我"在场"的姿态,重建自我对外部世界感觉的进程。课堂上有效的对话它建立于师生间的"平等",建立于生生间思维的"碰撞",建立于与文本、作者间敞开心扉的"交谈"。在这样的对话中学生才能实现自我,张扬了个性;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一、营造开放互动教学氛圈,让学生与教师自主“对话”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谈,而是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可作为对话主体——学生, 在师道尊严影响下,甚少或不敢在课堂上讲真话,使师生之间无法建立起真正的沟通关系。其实,我们教师只要抛开传统权威意识,“蹲下来”与学生平等相处,就能让学生感到我们是他们课堂上的学习伙伴。这样,课堂上师生是朋友,师生没有距  相似文献   

6.
“倾听教育”追求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自由言说与真诚倾听,并提出: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教师需要有一双“道德的耳朵”。然而,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仅有尊重学生的生命存在、民主平等、倾心专注听取、真诚交往等道德责任意识是不够的。倾听教育实践中,“好心办坏事”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教育教学中倾听智慧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师生对话与交往走向自由境界的“绊脚石”。研究教师的倾听智慧及其养成途径,对推进“倾听教育”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个智慧的教师既爱自己的专业又爱自己的学生,用心灵与智慧对话,用智慧开启思维,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将由活泼走向深刻。一、善于倾听,捕捉智慧倾听学生的想法不失为一种教育智慧,教师在倾听中要学会捕捉,课堂中学生呈现出来的一些思维亮  相似文献   

8.
目前,基于儿童视野的语文课堂,不少依然停留在"儿童本位"的形式上,"伪儿童化"状况令人担忧。为此,在教学实践中,要以儿童的耳朵倾听、以儿童的思维接纳、以儿童的姿态牵引,使他们真正地敞开心扉,走进文本,在对话中绽放不曾预约的精彩,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正>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会学习"是每一个生命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潜在本能。教师的天职是"唤醒"儿童这种潜质,应当是"引而不发",在一个不断追求真善美的课堂里,师生敞开心扉,平等对话,在心灵交融的平台上习得知识,提高能力,生成方法……这样"以学定教"的课堂才会及时捕捉到课堂中动态资源,因此让学生和课堂都焕发出生命活力。笔者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应当从以下方面将"生成"进行到底。一、关注"学情","利"化课堂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课堂中,师生、生生对话是高效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认真、耐心、智慧、细心地倾听学生的认识、见解,让每一次倾听成为一次新对话的开始,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1.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课堂对话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的姿态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堂上应保持三种姿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善于倾听,让学生敞开心扉;做一名舵手,准确导航。  相似文献   

12.
陈艳琴 《考试周刊》2013,(23):47-47,179
师生间的对话本质上是不能预设的,真正的对话一定是动态生成的,是师生间生命的一种全方位敞开。对话的本质,是为了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是对学生精神生命的一种尊重,一种理解。教师在课堂上用心倾听,让对话成为一种生命的关怀;用心理解,让对话成为一种生命的赏识;灵活应对,让对话绽放生命的个性。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教师与学生思维碰撞的智慧课堂。构建这样的课堂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师生的思维在智慧的课堂上发生碰撞、得到延续、获得升华。说到智慧课堂,不得不让笔者想起吴正宪老  相似文献   

14.
课堂文化建设旨在通过教师的教育智慧,创建、激发富有生命力的课堂,从而形成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关怀与尊重,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师生和谐的氛围,是一种人的精神气象.课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的风貌和风气.我们在课堂文化建设中以"帮助学生达到会倾听、会质疑、会表达、会合作、会评价"和"帮助教师成为倾听者、互助者、引领者"为目标和实施策略,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的大多数课堂教学中,“无效倾听”现象比比皆是:学生不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教师不耐心倾听学生的回应;学生不屑于倾听其他同学的解释;师生更不注意倾听文本的内容.整个课堂就在这样的一个怪圈中进行,你不听我,我不听你.师生和谐的关系被打破,那种动态的、生成的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奢望,师生间的对话交流和思维碰撞形成的教学资源流失殆尽.因此,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倾听策略,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家保罗指出,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对话性、智慧性的活动。有效的课堂对话,能够张扬个体的生命,生成智慧!在有效的课堂对话中,师生双方享有真正的精神平等与沟通,各自向对方敞开心扉,彼此接纳,不断地批判、反思、重构,徜徉于一场真正的智慧对话之间。一、"追问"是对话生成智慧的源泉追问,让课堂对话生成智慧。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课堂对话中,有效追问,尤其是教师的有效追问,能够让  相似文献   

17.
陈绍云 《江西教育》2022,(15):59-60
倾听不是简单地用耳朵听,而是一门艺术.倾听不仅要用耳朵去听说话者的言辞,还需要全身心地去感受对方表达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如果学生能成为高效的倾听者,将课堂上的言语信息充分吸收,那么师生都能在课堂上感受到交流的乐趣,享受到语文的魅力,这样的语文课堂将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8.
和谐共生教学法,就是追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 和学生之间互相激活、共生共长,追求教师与学生良好的师生 关系,使我们的课堂充满师生的心灵碰撞和思想的传递。要想 达到这一要求,学生的课堂倾听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倾听是 一种有意识、主动的听,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心听、用脑子 听。倾听是一把金钥匙,它能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交流空间。让学生学会倾听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技能。  相似文献   

19.
通过梳理对话教学中师生言说与倾听关系的演变历程,揭示传统课堂中二者可能存在的对抗形式.为了构建真正意义上"倾听着"的课堂对话活动,促进师生对话的和谐共生,在进一步厘清师生对话应具有敞开性、独立性、弥散性等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教师"言说"与"倾听"的实践智慧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意的过程。”(叶澜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建对话的课堂,让学生在对话的课堂中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一、民主氛围,平等对话真正的对话要求教师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平等交往,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要倾注真情,把爱心、微笑、鼓励带进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一句热情的赞语,每一个亲切的眼神,都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使学生感受到精神的愉悦。这样的学习氛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释放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敞开心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