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苍天呼吁》是一部关于追寻身份认同的小说。小说通过一个黑人家庭各成员的种种经历,向读者展示了黑人群体的创伤性体验和记忆,这种体验和记忆是黑人过去的重述,同时也预设了黑人的可能性未来。主人公约翰冲破了父亲、宗教、群体和自我否定的重重包围,重新寻回早已失去的身份,同时也架承了黑人的过去和未来,为本族群体寻回失去的身份。作者鲍德温通过约翰表明了黑人和黑人群体不能在悲痛的创伤中盲目失去自我,应该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在整合中确立本群体的身份的立场,同时也揭示爱的力量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主要运用拉康和萨特的相关理论,从"凝视"与"反凝视"的角度探讨小说主人公阿尔法伯纳和野蛮人约翰的身份危机以及主体建构。在一个具有严格等级界限的极权世界中,伯纳和约翰的特殊身份使他们沦为其他人目光中的异类,他者的凝视对两人的身份进行了无情的解构,身份危机的出现不可避免,而反凝视的使用表现了主人公的反抗,并尝试建构自身主体性,然而皆以失败告终。主人公的悲惨结局反映了他者的凝视暴露了主体的匮乏性。通过揭示主人公的身份危机,赫胥黎传达了他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从《爱之药》中玛丽的亲身经历,从女性宗教身份构建、女性主体身份的苏醒和女性主体身份的构建来揭示印第安女性如何在本土文化和传统迷失的背景下成功的构建女性主体身份,实现自我身份定位和女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4.
言论     
我一生都在对抗偏见、偏狭和歧视。现在这些都指向了我自己。 ——英国时装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被指控犯有“公开发表宗教、种族歧视言论”。随后.被法国著名服装品牌Dior(克里斯汀·迪奥)公司解雇。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不容易写的一章”的林语堂,由于宗教、文化、信仰、性格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他文化身份的多样性。其中各种因素缠绕错杂、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身份认同体系。文章将借助文艺学新兴的文化身份的研究方法,从宗教的角度对林语堂文化身份的认同体系与文化选择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聋人身份认同是聋人,包括重听人士对其群体文化以及自己聋人身份的承认,其发展受到教育背景、家庭环境、交流方式、听力损失的时间与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藏族聋人身份认同的发展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藏传佛教的宗教价值观;文章从藏传佛教的人生观、生命观以及道德观三个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这些宗教价值观对藏族聋人身份认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为他者,《掘墓者的女儿》中女主人公丽贝卡在美国社会宗教、生活、社会等各方面备受歧视,为了融入主流社会,她走上艰辛的身份认同之路,开始被动和主动模仿,最终形成了混杂身份。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的文化认同问卷对200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年级主效应在语言、宗教和身份认同上出现显著差异,性别主效应在身份认同上出现显著差异.家庭所在地对语言认同和宗教认同的解释率分别是4%和9%;家庭所在地和学习汉语的时间联合对身份认同的解释率为7%.结论:维吾尔族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下降;影响文化认同的主要因素是家庭所在地和学习汉语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政治和宗教格局决定了宗教在整个社会生活层面处于非主导地位,但在少数民族地区,宗教又是一个极有影响力的因素,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宗教因素通过无形和有形的两个维度,对大学生社会身份认同、国家利益认知和行为规范三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并进一步影响高校校园文化环境,针对这一影响提出相应对策,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哈佛大学诞生在368年前,即美利坚共和国还没有形成的1636年。那时它只有9个学生,一个男教师,是当时新大陆第一处高等学习场所。它的命名缘自于它的第一个捐赠者:约翰.哈佛。哈佛从它诞生的第一天就定位在提供一流的学术与理论教学,追求知识与学习使之惠及子孙,消除文盲对宗教(教堂)的侵害。它的教学模式继承了英国大学的严谨,充满了清教徒的哲学思维。哈佛第一届校长约翰.李维立特(JohnLeverett)是一名牧师,但他却确立了哈佛学术独立于宗教的原则。在创办初期就极其重视自然科学及各种学术理论研究,这使得它创立在早期就拥有众多的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11.
扎迪·史密斯的小说《签名收藏家》聚焦伦敦北部移民社区中以亚历克斯为代表的第二代移民的身份困境。血缘、种族、心理和文化等多重意义上的"流放"状态迫使亚历克斯以签名收藏家的身份为寄生之所,并试图于宗教与民族文化中弥合撕裂的身份,找回完整的自我。然而,犹太卡巴拉密教与佛教禅宗的精神之旅都没有指向分裂的世界与分裂的自我重新统一的出路。在这个种族、民族、宗教等各种边界日益模糊的今天,身份的流放状态以及渗透性和动态性本身或许正是现代性不可忽视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2.
约翰·希克从超越任何一种具体宗教的立场肯定了作为人类内在灵性的"第五维度",他将"第五维度"界定为超范畴的"终极实在",并以"情景"中的"意向性结构"解释了"第五维度"发生作用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希克"第五维度"思想还有其双重方法论基础一是宗教文化学层面的"宗教多元论",二是哲学认识论层面的"批判实在论",两者的综合运用有效的解释了自然主义框架下科学与宗教对立的必然性,并最终提示了宗教生活在科学主义时代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3.
试析福建传统社会中宗教与旅游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与旅游在福建传统社会中的关系处于互动之中。一方面,宗教对旅游的影响极为深刻,它是旅游景观得以营建以及旅游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辅助因素。另一方面,宗教反过来也受到旅游活动的逆向影响,宗教适应旅游活动的需要而作出相应的自我调整的情况甚为普遍。此外,游人的社会阶层的不同、身份角色的差异,也影响到传统社会中宗教与旅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大禹诸种身份中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身份——巫师。大禹作为巫师是原始宗教环境下的必然可能;大禹神巫合一为诸侯对他的绝对服从和信赖提供了基础;禹步作为巫师必行的巫术提供了实证依据;在信仰团体内部拥有一套严格的规范和惩戒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世界各国的种族、民族、文化、语言和宗教的多样性随着新移民的到来不断丰富。这也给公民身份和公民教育这两个概念带来了新的挑战。此研究指出民族国家(nation-states)建构既能适应新人口群体又能保证国家统一之新理念的必要性。文化多元的民族国家需要在统一性和多样性中寻找平衡点。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民族、文化、语言和宗教多样性给公民身份带来的挑战,并强调应该通过改革公民教育使学生不仅能同时具有明显的文化、国家、地区和全球身份,还能获得参与到公民生活中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6.
王尔德的宗教思想复杂且充满矛盾性,既背离基督教教条又迷恋耶稣基督,其复杂的宗教思想与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唯美主义理论以及其含混的身份特征等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7.
世界各国的种族、民族、文化、语言和宗教的多样性随着新移民的到来不断丰富.这也给公民身份和公民教育这两个概念带来了新的挑战.此研究指出民族国家(nation-states)建构既能适应新人口群体又能保证国家统一之新理念的必要性.文化多元的民族国家需要在统一性和多样性中寻找平衡点.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民族、文化、语言和宗教多样性给公民身份带来的挑战,并强调应该通过改革公民教育使学生不仅能同时具有明显的文化、国家、地区和全球身份,还能获得参与到公民生活申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8.
周李 《陕西教育》2007,(12):123-123
王在斯巴达城邦的宗教生活中处于中心地位,他们的身份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他们负责主持城邦的公共祭祀,也是斯巴达城邦与希腊宗教圣地德尔菲的联系人,并且他们还能利用其所掌握的宗教权力服务其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9.
宗教心理学存在着不同方法论取向的分歧.造成分歧的主要原因是,群体取向与个体取向的对立、学科身份的论争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冲突,,为此,科际整合、量化与质化方法的融合、方法的多元化和本土宗教心理学的开展是实现宗教心理学研究方法整合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这篇论文以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就其与莫尼卡·莱温斯基的性丑闻事件所发表的公开演说“我犯了罪”为倒,分析了总统认同的复杂性。克林顿运用宗教和公共讲话文体把其身份与各种听众区分开来,从而保持其作为总统的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