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曹鹏 《新闻记者》2005,(7):29-30
中央有关部门最近就反对假新闻召开了专门会议。在新闻真实性这一新闻工作基本原则上由官方出面进行宏观调控与指导.这在世界新闻业的历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可见重视程度。事实上,反对有偿新闻与反对假新闻一直是新闻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有偿新闻与假新闻是新闻传播事业的两大致命伤.在西方传媒界,任何从业人员只要沾上二者之一.就等于断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所在媒体也必然元气大伤。  相似文献   

2.
有偿新闻的本质及其法律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泊 《新闻记者》2001,(8):37-39
有 偿新闻是新闻伦理学和新闻法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 ,大量直接或变相的有偿新闻不时出现在报纸、广播、电视中 ,严重损坏了主流媒体代表社会良知、追求客观公正的诚信形象 ,既是一种饮鸩止渴的短见行为 ,从法律角度来说 ,还经常构成对广大受众的相关社会组织或个人权益的侵害。由于新闻立法的相对滞后 ,目前我们比较多的还只是采用道德劝诫和行政处罚来遏制这一现象。现在我们亟需要做的是为相关法规的建立提供确有价值的理论思考。有偿新闻的分类有偿新闻至今还是一个模糊概念 ,学术界尚未给出明确的界定。通常我们在相互都能理解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大众传媒,媒体肩负着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化公众、监督社会等重要职能。事实上多年来我国的大多数媒体也是这样履行职责的。但近几年来,在我国的各类传媒上,也出现了一些内容失实的报道,以及格调低俗、有偿新闻等问题,引发了业界与社会关于媒体社会责任的讨论。笔者认为,考量媒体的社会责任,离不开它的时代背景。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已  相似文献   

4.
杨海英 《新闻窗》2013,(6):44-45
新闻传播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在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可替代。美国传播学家拉斯韦尔认为,社会守望是大众传播的重要功能之一。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新闻媒体既是记录者、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协调者。充分调动一切社会资源,尤其是发挥新闻传播功能,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新闻队伍中,对“有偿新闻”一词并不陌生。它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畸形产物,有悖于新闻职业道德。一旦让“有偿新闻”充斥报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将损坏其引领社会舆论、追求客观公正的诚信形象,玷污新闻采编队伍的职业形象,甚至给党的新闻事业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 新闻职业道德,即指记者编辑在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关系时的行为规范。“有偿新闻”,其实就是某些记者编辑在采、编、写新闻过程中的一种“越位”。根除这种道德失衡与错位现象,对记者编辑本人来说,  相似文献   

6.
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都必须讲究社会责任,这是媒体作为社会公共媒介必须承担的义务。因为新闻传播对受众的思想和行动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因此,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部应当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自己的工作。也就是说,必须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媒体要讲社会责任,这是世界各国对大众媒体的共同要求,也是新闻传播应当遵循的一项工作原则。  相似文献   

7.
王泊 《视听界》2001,(2):45-45,21
有偿新闻是新闻伦理学和新闻法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大量直接或变相的有偿新闻不时出现在报纸,广播,电视中,严重损坏了主流媒体代表社会良知,追求客观公正的诚信形象,它是一种饮鸩止渴,自毁长城的败笔,从法律角度来说,还经常构成对广大受众和相关社会组织或个人权益的侵害,由于新闻立法的相对滞后,目前我们比较多的还只是采用道德劝诫和行政处罚来遏制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8.
随 着我国民主法制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新闻监督在我国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有事找媒体甚至成了一些人的思维定势 ,那么如何保证新闻监督的合理公正 ,就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新闻监督 ,就其运行方式来讲 ,是将某种事实、现象通过媒体传播开来 ,使其进入社会公众评价体系 ,进而得到公众“社会公决”的过程。这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一)进入公众视野中的“事实”是由媒体传播开来的 ,那么 ,这个经媒体“加工”的事实 ,其真实性如何?(二)“社会公决”是否是一个科学的判定方式?具体个案中 ,“公”是大多意…  相似文献   

9.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披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监督客体主要是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监督载体主要是批评报道。并不是所有的新闻舆论都具有否定性评价特性,只有那些具有传播价值引起舆论普遍关注的否定性事物才可能成为媒体监督的对象。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监督制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王泊 《声屏世界》2001,(7):16-18
有偿新闻是新闻伦理学和新闻法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大量直接或变相的有偿新闻不时出现在报纸、广播、电视中,严重损坏了主流媒体代表社会良知、追求客观公正的诚信形象,是一种饮鸩止渴、自毁长城的败笔.从法律角度来说,还经常构成对广大受众和相关社会组织或个人权益的侵害.由于新闻立法的相对滞后,目前我们比较多的还只是采用道德劝诫和行政处罚来遏制这一现象.毋庸置疑,在将要出台的新闻法中,有偿新闻将被确定为非法行为而承担法律责任.我们需要做的是为相关法规的建立提供具有价值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1.
禁止有偿新闻基本上每年都有规定、措施出台,每年都有部署、安排。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一系列制度、规定真正落实到实处,在禁止有偿新闻中发挥制约保证作用,这是广大群众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有偿新闻虽然依附社会腐败现象而滋生、而存在,但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单位的行为没有尽可能加以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管。第一,任何有偿新闻都是新闻单位行为逾越规范的结果,这种逾越有两条途径:一是对合理有效的规范漠然视之,甚至不顾三令五申,表现为滥用职权或越权。一些新闻单位的领导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对有偿新闻…  相似文献   

12.
新闻舆论监督是指公民通过新闻媒介对国家党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决策和行为以及社会上一切违背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行为所实施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近年来,一些社会矛盾问题通过媒体的监督得到了圆满解决;一些含冤受屈的群众经过媒体的监督伸张了冤屈;一些社会丑恶、腐败的现象在媒体的监  相似文献   

13.
罗梅  汤莉萍  殷瑜 《新闻界》2003,(6):31-32
在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抵制有偿新闻方面,成都商报的经验得到了四川省委、成都市委宣传部领导的肯定,“成都商报采编人员职业道德承诺书”举措由中央媒体在全国新闻界进行推广。成都商报围绕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和抵制有偿新闻展开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其具体经验可以从思想、管理、制度、监督四方面入手进行分析。一、教育先行:打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思想基础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思想教育是第一步。在新闻媒体中加强职业道德的思想教育具有以下四个必要性:1、从我国新闻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来说,政治教育强调得多,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14.
张健 《新闻窗》2007,(5):118-119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披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监督客体主要是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监督载体主要是批评报道。并不是所有的新闻舆论都具有否定性评价特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王新 《新闻前哨》2008,(6):32-36
世上的万物有阴阳.相反相成:媒体的传播内容有褒贬,不离不弃。舆论和监督自古有之.媒体从事舆论监督报道,天经地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座右铭和敬业精神的写照.开展舆论监督是媒体及其新闻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所在。目前在国内,虽然舆论监督已成媒体常态,但是一些人甚至新闻从业人员,时常在舆论监督的常识性问题上出错,这是需要厘清的。  相似文献   

16.
陈国权 《传媒》2021,(20):88-90,9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极其重视新闻舆论工作,认为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他要求各级政府要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各级宣传管理部门要改革创新管理机制,配套落实政策措施,推动媒体融合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主流媒体生产的信息产品是对社会有益的公共产品,其当前的生产运营持续情况从某种程度上看已进入市场失灵,政府应对信息垄断者进行规范管理,同时对主流媒体的正外部性进行补偿,以保证公共产品供给.这是扶持主流媒体的基本经济逻辑.  相似文献   

17.
李小琴 《新闻传播》2010,(7):31-31,33
舆论监督是社会民主政治的产物,是公民通过新闻传播。媒体拥有的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依法对国家机关、各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人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了解和评论,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权利。舆论监督与党内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社会监督体系。而舆论监督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种监督,  相似文献   

18.
有偿新闻现象与新闻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 ,新闻事业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 ,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 ,便是屡禁不止的“有偿新闻”———它极大地损害和腐蚀了新闻事业的声誉和队伍。同时 ,有偿新闻还造成市场主体为竞争而对新闻媒介的不正当利用 ,它使新闻媒介失去在市场经济中应持有的公正立场和监督作用 ,这对正在形成的市场经济秩序是十分有害的。产生有偿新闻的原因不仅仅是个道德或纪律问题 ,新闻事业对急剧变化的经济机制和社会现象不相适应 ,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因此 ,必须加强新闻改革和新闻法制建设 ,禁止有偿新闻。制止有偿新闻要有长期打算…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七月底,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两个月来,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都分别召开座谈会,组织学习讨论,提高思想,统一认识,制订改进和自律措施,并公之于众,欢迎社会各界监督。据反映,目前禁止搞“有偿新闻”和拿“红包”等不正之风已受到遏制,取得初步成效,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新闻单位搞“有偿新闻”,编辑记者拿“红包”或参与拉广告提成等问题,是近几年新闻界出现的一种“怪现象”,是拜金主义在新闻工作中的表现,是社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新闻队伍中的反映;它严重违背新闻真实性和客观、公正的原则,损害社会主义新闻事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新公共管理、新闻传播学、危机管理、法学等理论的分析,为有效地处置公共危机,维护公众利益,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媒体应该建立起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政府应该善待、善用、善管媒体,使媒体可信、可用、可控;另一方面,媒体应该自主、自觉、自律,在独立监督政府的同时,自觉接受政府的引导、规范,有策略地配合政府开展公共危机管理,而且始终自律守法,体现良好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