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曾氏家训的内容和发展历史 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大特色。在我国古代家庭道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代家训又称家诫、家范、庭训、庭浩、家法等,主要是指父祖对子孙、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的直接训示、亲自教诲,也包括兄长对弟妹的劝勉,夫妻间的嘱托。总之,它是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中国的传统家训源远流长,流传最早的家训可追述到流传甚广的周公、孔子等的口头家训。  相似文献   

2.
一、曾氏家训的内容和发展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大特色。在我国古代家庭道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代家训又称家诫、家范、庭训、庭浩、家法等,主要是指父祖对子孙、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的直接训示、亲自教诲,也包括兄长对弟妹的劝勉,夫妻间的嘱托。总之,它是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传统家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教育后辈不仅要遵守社会规范,而且要发展德性,活出一定的人生境界,我们称之为"立人"。通过对传统家训立人思想内涵的阐述,结合当下家庭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从传统家训的立人过程中借鉴经验,可以为当今家庭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家训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范本。中国古代家训体现出来的思想是封建大家庭思想的代表,也是全社会家庭教育的共同理想。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与正统的学校教育存在着目的和内容上的一致性,都以正统的儒家思想为教育规范,而释道思想在家庭教育中也占重要地位。代表长者意志的中国古代的家训同时表达着深挚的父母之情,而外冷内热是其情感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家训,是传统宗法社会父家长垂诫训示子孙后代,用以规范家人行为、处理家庭事务的一种言行准则,是父权与族权的重要表达形式。中国传统家训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它以父权制宗法大家庭为基础,适合于阶级国家政治需要、家族成员社会化需要及家族求生存发展需要而产生。从理论与史实结合上揭示中国传统家训产生的时期与原因及特征,以期推动对中国家训和传统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社会组织,也是一个伦理道德教育的天然实体.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在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道德经验,它们对现代家庭教育极具启示:耕读传家的家训有利于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孝亲忠君的家训有利于感恩品德和责任意识的养成;惩戒性规范教育有利于提升抗挫折能力;道德教育强调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子成人的道德理想主义尤其应当成为现代家教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社会组织,也是一个伦理道德教育的天然实体.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在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道德经验,它们对现代家庭教育极具启示:有耕读传家的家训利于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孝亲忠君的家训有利于感恩品德和责任意识的养成;惩戒性规范教育有利于提升抗挫折能力;道德教育强调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子成人的道德理想主义尤其应当成为现代家教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
诚信是立人之本、立业之基.中国传统家训致力追寻这一人生德行,着重阐述了诚信交友、诚信经商这两个层面,并提出了正心、明理、行诚等途径以达于诚信.在中国传统家训中,诚信思想的最终确立是外在教化与个体修养的同步进行,体现了家庭教育模式对诚信教化的作用,有其鲜明特点.在本质上,中国传统家训中的诚信是一种心性诚信,而非契约诚信.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是以家族为本位的,强调人是从属于家庭和家族的,本质上是家庭和家族关系的存在物[1]。因此,家庭是古代社会实施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而家训作为家庭教育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方式,就是用来调节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关系的一种训诫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是以家族为本位的,“强调人是从属于家庭和家族的,本质上是家庭和家族关系的存在物”[1]。因此,家庭是古代社会实施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而家训作为家庭教育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方式,就是用来调节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关系的一种训诫形式,正如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开篇便指明其写作的目的是“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在丰富的家训内容中,勤俭是不同朝代、不同社会阶层都认同的美德,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家训具有丰富的德育内涵,主要包含个体修养观、齐家观、处世报国观三方面的内容,为当下育人工作提供丰富资源。传统家训中讲究日常灌输训诫、言传身教;结合仪式礼仪,注重环境熏陶;不断修订,世代相传扩大影响的教育方式也值得借鉴。其在当下具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前,传统家庭教育研究多围绕家训家范、家族文化、著名人物为主的家庭教育思想,养育和训育为主的家庭教育内涵,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为主的家庭教育内容,家训家书等教育方式和言传身教、知行合一、因人施教等教育方法,以及家庭教育历史分期和演进规律等。学者们不仅阐述了传统家庭教育思想,还积极整理、继承和发扬家教精华。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主题选择、视角创新、多学科研究法等方面努力,提升家庭教育的学术研究水平,进而推动家庭教育学的学科发展,推动优秀传统家教文化的现代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延斌:江苏师范大学伦理学与德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著有《中国家训史》等书。家风、家训、家规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何看待过去的家训、怎样创建未来的家训是我们面对的课  相似文献   

14.
作为古代文化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不仅卷帙浩繁,还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从传统家训文化的德育思想内容着手,主要分析了励志修身教育、睦亲齐家教育以及为人处世教育三方面的家训内容。对传统家训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德育方法进行了归纳,分别是严爱殷责、知行结合、榜样示范、环境濡染。最后,揭示了传统家训文化德育思想对现代德育教学的借鉴,并倡导始终在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突出德育过程的日常化与生活化,增强德育方法的体验性与实践性。  相似文献   

15.
家训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和传承价值。中国传统家庭教育重视"早谕教""端蒙养""行胎教",重视修身为要、道德为先,注重儿童生活常规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家风和家训的传承与发扬。这些不仅凸显了中国家训文化的传承价值,亦对解决现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以及形成积极、健康、文明的家庭教育观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家风家训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以主题内容丰富和风格各异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当代教育中.但由于各种原因,青年群体普遍存在家风家训文化缺失的状况,而家风家训在培养和贯彻时代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中具有关键作用,对当前家庭教育和塑造良好社会风向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现代教育实践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家风家训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正面作用,深入挖掘内在的价值,积极探索家风家训教育实践新方法,提升教育效果.以家风家训为核心对其现实意义以及教育实践活动进行详细探讨,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发韧于三千多年前、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颜氏家训》)为目的的家训教化是我国德教传统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批判地继承和弘扬中国家训教化的优良传统,汲取其民族性的精华,对于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推动我国当前家庭道德建设、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素质,都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本文就此作些探讨。一中国古代的家训,主要是指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父祖对子孙的教诲训示,但也有一些是夫妻间的嘱告、兄弟姊妹间的劝谕、诫勉。传统家训的教化的内容十分庞杂,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但究其根本…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代家训在家庭教育中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家训又称家教、家范、家规或家诫,是封建士大夫阶层教诲其子孙后代如何安身立命、做官处世的教育读本”,家训的出现在中国由来已久,汉代东方朔的《诫子书》、刘邦的《手敕太子文》、郑玄的《戒子益恩书》、三国曹操的《诸儿令》、诸葛亮的《诫子书》及陶渊明的《与子俨比疏》。在家训中,以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为始祖。  相似文献   

19.
安璟  刘南 《文教资料》2008,(3):144-146
中国传统教育是一笔宝贵的遗产,有很多的精华所在.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教育,产生了很多有影响的家庭教育专家和家庭教育论著.笔者试分析中国传统教育的思想,结合当代家庭教育理论,探讨中国当代的独生子女教育.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家庭教育通过套用西方的教育模式,在西方教育文化的影响下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近代以来这种对西式的大量搬用,加之现代化的影响,使得中国家庭教育呈现了根弱之状,表现为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儿童观、家庭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式都处于衰落和边缘的境地。中国家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振兴,需从自身的根上汲取营养,融合西方家庭教育思想,达成家庭教育的“美美与共”。一是重振“家国天下”的家庭教育目的观;二是发展以德为先、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内容;三是振兴以“别爱”与孝为基础的家庭情感与关系,使其化育家人;四是发扬严慈相济、事—情—理相融的家庭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