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他也是爱尔兰著名的剧作家、评论家。1923年,叶芝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叶芝的文学创作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来源,那就是他对爱尔兰神话传说的痴迷。叶芝对爱尔兰神话传说的热情集中体现在他的两部饱含浪漫情怀的散文叙事作品中,即《凯尔特乡野叙事:一八八八》和《凯尔特的薄暮》。  相似文献   

2.
叶芝(1865-1939),爱尔兰现代著名诗人、戏剧家。主要作品有诗集《玫瑰》、《苇丛中的风》、《库勒的野天鹅》、《塔楼》、《旋梯及其他》、《新诗》、《最后的诗》,戏剧《心愿之乡》、《四舞剧》等。托马斯·艾略特称他为“我们时代英语中最伟大的诗人”,1923年由于他“经由灵感的引导,将民族精神以高度的艺术形式表现于诗作中”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叶芝是一位多情的诗人,也是一位深情到痴情的诗人。1889年1月30日,将近24岁的叶芝初识22岁的毛特·岗,便被她的迷人风采吸引。毛特·岗(1866-1953),是驻爱尔兰一位英军上校的长女,父亲死后继承…  相似文献   

3.
叶芝轶事二则文军,杜建国一叶芝(W.B.Yeats,1865──1939)缺乏照料自己的起码能力。他可以漫步一整天想不起吃饭,除非有人提醒他进餐;同样,他可以一直吃个不停,除非有人提醒他。有一年冬天,叶芝时常步行五英里去看望他的诗人朋友卡拉森·泰南。...  相似文献   

4.
威廉·巴特勒·叶芝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在授奖仪式上发表的演说中指出,他其实应该与约翰·米林坦·辛格和格雷戈里夫人一起分享这一最高文学奖赏。当时辛格已去世十四年了,格雷戈里夫人尽管已达七十一岁高龄,但她还象以往一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叶芝的这番话很难认为仅仅是一种谦辞。当然,叶芝接着在其演说中把格雷戈里夫人描绘成一个“被年迈疾病所困扰的老妇人”(格雷戈里夫人在她的日记中抱怨叶芝“甚至没提到她与年迈疾病作斗争”),在很大程度上又否定了他对格雷戈里夫人的赞美之词。但是,即使叶芝对格雷戈里夫人在文学上成就的称颂确有夸张  相似文献   

5.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是爱尔兰小说家。他彻底改革了现代小说中人物的刻画以及情节的发展。他创作小说时使用的令人惊讶的布局方法,对人性的坦率的描写,以及对英语的运用自如,使他成为对20世纪文学影晌深远的作家之一。不少评论家断言,他在掌握英国语言方面,仅次于莎士比亚而占第二位。乔伊斯深受爱尔兰的影响,他的全部作品也都与都柏林有关,但他却不象同时代的叶芝那样,并没有参与爱尔兰的民族主义,或者爱尔兰的生活。乔伊斯成年后的大部分生活,几乎都是在“自愿流亡”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6.
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也许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他于192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的巨擘。  相似文献   

7.
列宁留下的声音(1)列宁的私人藏书(3)列宁与诗歌(4)学习列宁,走自学之路(6)背书+法(1)谈自信(2)理想的领导者应该是……(4)如何成为一个优胜者(5)如果孩子不是神童(2)在切拉彭吉千万不要忘带雨伞(2)·作家与作品·马雅可夫斯基诗抄(1)人·诗人 —同时代人回忆马雅可夫斯基片段我的马雅可夫斯基肖像画(1)夜莺颂(2)诗中的黄金之国—济慈的故事(2)访济慈故居(2)叶芝诗选(3)爱尔兰诗人叶芝(3)叶赛宁诗抄(4)回忆叶赛宁(4)丁尼生诗抄(5)维多利亚女王的诗人—丁尼生(5)威廉·布莱克诗两首(6)一位充满奇异幻觉的诗人 —威廉·布莱克(6)寓言大师—伊…  相似文献   

8.
泰戈尔·叶芝·庞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民 《世界文化》2005,(11):17-19
泰戈尔在西方世界,几乎可以说是一举成名。在此之前,他基本上是使用孟加拉语进行创作的。他的声名,似乎并没有超出孟加拉语的圈子;即使在印度,他当时也并非如今天一样家喻户晓。他在西方世界突然暴得大名,甚至极快地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项世界瞩目的大奖,与一些关注、推崇他的西方作家艺术家有很大关系。这些作家中,爱尔兰大诗人威廉·勃特勒·叶芝,美国著名的意象派诗歌代表人物艾兹拉·庞德,在张扬泰戈尔诗歌成就方面格外卖力。1910年,泰戈尔的孟加拉语作品集《吉檀迦利》出版。1912年3月,泰戈尔准备启程去往欧洲时,突然病倒。在帕德玛河畔…  相似文献   

9.
正爱尔兰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这里不仅走出了叶芝、乔伊斯、王尔德、贝克特等伟大的作家,还产生过古老神秘的凯尔特神话和爱尔兰英雄传奇。这些故事虽然未能像古希腊神话和希伯来神话那样成为西方文学的基石,但是其充满奇幻色彩的情节以及对女性人物独特的态度都与"二希"传统有所不同,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也不无影响。《追捕特莫德和格拉尼娅》作为爱尔兰英雄传奇中最受欢迎的故事之一,就充分体现了古代爱尔兰文化的这种独特魅力。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在公元3世纪左右,爱尔兰  相似文献   

10.
勇者无畏     
埃里克·韦恩迈耶在香港度过童年,随后到了美国的康涅狄格州。几乎从记事起,他就被告知,再过几年自己会失明。13岁那年,这可怕的预言变成了现实,因视网膜脱落而失明的艾里克拒绝使用拐杖和学习盲文,因为他害怕别人把他当成残疾人对待。但是在摔了几次跤,甚至连学校的厕所都找不着的时候,他不得不承认自己需要学习生存的技能。 对埃里克来说,关键不是怨恨残疾,而是学会适应;不是奢望奇迹般地复明,而是努力发掘其它官能的潜力;不是去假装看得见,而是建立一套不依赖视力的感官系统。  相似文献   

11.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一生写了近300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形象地揭露了资产阶级虚伪、自私的反动本质。 莫泊桑13岁那年考入里昂中学,他的老师布耶是当时著名的巴那斯派诗人。布耶发现莫泊桑有才能,就把他介绍给福楼拜。 福楼拜是世界闻名的作家,当时在法国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看了  相似文献   

12.
<正>瑞典当地时间3月27日凌晨,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因脑溢血中风在医院去世,享年83岁,距离他84岁生日不到二十天。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被认为是"20世纪最后一位诗歌巨匠",同时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他的猝然离世,无疑是世界诗坛的巨大损失。特朗斯特罗姆出生于1931年4月15日,父亲是记者,母亲是教师。父母离异后,他跟随母亲一起生活。16岁以前,特朗斯特罗姆对文学并不感兴趣。11岁开始,他泡在博物馆里收集了几乎所有昆虫的标本。13岁那年,他迷上了非洲地理和探索。上了高中以后,他又迷恋上了钢琴和风  相似文献   

13.
1830年夏天,16岁的少年诗人莱蒙托夫跟着外祖母来到莫斯科近郊的谢列德尼科夫庄园。在这里,他爱上了18岁的少女苏什科娃。这可能是诗人的第三次恋爱,  相似文献   

14.
俄国伟大诗人米哈依尔·莱蒙托夫,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走完了短短的26年。但他的生平和作品给学者和诗歌爱好者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的源泉。诗人许多永恒的秘密和他的人品引起了许多互相矛盾的解释。在莫斯科电影制片厂,一部有关莱蒙托夫的电影正由尼古拉·巴列耶夫执导并由他领衔主演。对这位导演来说,这是他首次独立拍片。他选拍关于莱蒙托夫这个主题的影片,并非偶然。有一次,人们问他,诗人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回答说:“诗人就是我的命运。”10年前他得到过一次扮演莱蒙托夫的机会,两年后他便利用现成的剧本,准备筹拍电影。于是实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一月为拜伦诞生200周年纪念。他作为一名诗人,一个男子汉,无论是他的生前或在他死时,都唤起了人们非常强烈的情感。时至今日,这种情感依然不衰。作为诗人,拜伦曾被伦敦的贵族和文人捧为名流,而批评家及道学家们却对他的诗妄加指责。多情的年轻女子视他为崇拜的偶像,因而放荡、乱伦、鸡奸的谣传把他搞得如此臭名昭著,致使他不得不在1816年流亡国外。作为希腊独立战争的一位英雄并为之而献出生命的拜伦却赢得了希腊人民的衷心爱戴,他的死使全希腊人民沉入悲痛之中。然而,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圣保罗教堂的教长却拒绝安葬他的遗体。一位诗人,既能获得人们如此的赞扬,而同时又遭到一部分人如此的嫌弃,是极为鲜见的。拜伦以他的诗歌而闻名于世。但在其《恰尔  相似文献   

16.
正30岁时,你是怎样的状态?对于生活在当代中国的大多数人而言,年方三十意味着人生才刚刚开始。俗话说"三十而立",刚过而立之年的你或许正栖身于繁华都市的一隅,终日忙忙碌碌,但说不清楚为何而忙。同样是30岁,来自欧洲小国爱尔兰的迈克尔·柯林斯却已攀抵其人生之巅峰。年纪轻轻的他就率领爱尔兰民众在对抗大英帝国的斗争  相似文献   

17.
罗伯特·佩恩·沃伦被任为美国第一位官方指定的桂冠诗人。这位八十岁的诗人、小说家和随笔作家于四十年前发表了他最著名的小说《国王的人马》。他是唯一的一位既获得过普利策小说奖又两次获得过普利策诗歌奖的人。这位风格独特的文学家用各种形式进行创作,但他在1983年说:“诗歌和我的心同在。”在过去的十年里,他  相似文献   

18.
这是文学界的一件最大的奇迹。这位年轻的、胸怀大志的爱尔兰小说家暂时抛开他的打字机,到加拿大圣劳伦河地区一个冰冷的湖中去畅快地游泳,一艘汽艇向他猛然撞来,致使他的颅骨六处破裂。后来,他在医院里恢复了知党,但不能讲话,并且当他试着写字时,他的手所写的也是些完全令人辨认不清的胡乱的涂写。“我当时意识到,生命之门不会永远向我敞开。”他回忆道,“那次生死关头使我忘记了报纸杂志,忘记了赚钱,忘记了电影,但它使我更加明确了一点——我要写小说。”遭到12个美国出版商的拒绝“‘人固有一死’的这一概念激发了我的创作欲。”当他恢复健康后,便回到打字机前。他把那部已经脱稿的小说先后连续送交12个美国出版商,均  相似文献   

19.
很难说英国或任何其它地方曾有比萨克雷更伟大的著名小说家杰出的小说家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在25岁那年断定自己是彻底失败了。遵照他母亲的吩咐,他曾试学法律,但觉得太枯燥,实在学不下去.他自己想做的事倒有一件,可是也失败了,因为尽管他渴望成为一名画家,但是他为查尔斯·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画的插图却被该作家退还  相似文献   

20.
波兰的犹太少年世界语的创始人柴门霍夫1859年12月15日生于俄国占领下波兰的一个小城市比亚梯斯多克。祖父和父亲都是波兰语教师。长期受环境的影响,柴门霍夫从小就对语言感兴趣,尤其喜欢俄语。他在学校里是用俄语上课的。通过俄语的学习,使他爱上了俄国文学,尤其爱读涅克拉索夫的诗歌,甚至梦想成为一名俄国诗人。据说他十岁那年便用俄语写了一个五幕悲剧。但是对俄国和俄语到底是爱还是恨呢?他后来对此逐渐有所理解:他知道了在这个国家里唯有俄语占主宰地位,只有讲俄语的人才算是人,其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