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秀英 《广西教育》2013,(29):90-91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加强音乐课程教学管理,推进音乐课程实践,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齐全的音乐教学设施是实施音乐教学的前提2011年版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第四部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指出: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可见,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制约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校刚成立之时,音乐教学设施的严重缺乏阻碍了我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基于此,我校近几年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在上海市教研室指导下,我校在构建高中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校为本,对课程目标整体性、课程结构多元性、课程教学差异性予以重点探索。(一)课程目标整体性:高中阶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以学生为本为指导思想。高中的课程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劳动素质和塑造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等方面为目标,做到制订课程目标明确、实施课程目标可行、落实课程目标有效。以学校为本的课程体系中,基础型课程在培养学生基础学力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闽南童谣具有深厚的化土壤和独特的化功能、教育功能。编写闽南民间音乐乡土教材,进行闽南童谣教学,以音乐为媒介开展两岸交往,我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审美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闽南童谣教学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秦保慧 《考试周刊》2023,(37):144-148
文章进行了民间艺术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探索,分析了民间艺术的概念与特点、音乐教育的目标与方法,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性。重点探讨了民间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价值与作用:传承本土文化与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与表现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力,以及增进师生情感交流与团队合作。提出了民间艺术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施策略,即选取适合的民间艺术形式与内容、开发运用教材与教具、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以及满足教师培训需求。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民间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成功应用,包括传统民歌的教学实践、乡土舞蹈的课堂应用,以及民间乐器制作与演奏体验。文章旨在促进民间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传承,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7,(61):163-164
在普及闽南语歌谣的基础上,培养闽南语歌谣的爱好者和传承者,是我们音乐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开发闽南歌谣资源,优化中学音乐课堂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开发闽南歌谣资源,编撰乡土教材;挖掘台湾闽南语歌曲中的人文情节,引导学生体会闽南情怀,学习闽南精神;利用多媒体教学,跨学科合作开发闽南歌谣资源;开展一系列比赛,增强学生学习闽南语的自信心,培养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者。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以教材、与教材配套的音带为主要课程资源,以教师的语言、板书、音响为主要教学媒介,以教师讲解作品的相关知识、设备播放音乐、学生聆听音乐为主要教学方式,导致教学情境单一枯燥,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音乐鉴赏感受不深,体验浅薄,理解不全,课程目标难实现.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是有效实现课程目标的教学策略.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如何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六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2011,(7):154-154
我校的课程设置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独特体验,设计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英语见长、健康向上、富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阳光学子。为了落实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发展,我校注重构建课程评价体系,保障课程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8.
瞿伟华 《现代教学》2015,(Z1):75-76
弄堂游戏作为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中的一种典型的民间艺术,真实地记录了人类文化发展的轨迹,并折射出民间艺术与原始艺术之间互相渗透的关系。弄堂游戏具有多样性、竞争性、科学性,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体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审美能力等,还能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坚韧、顽强等优秀品质。我校以体育学科教学为载体,以"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主线,将弄堂游戏引入体育课堂,给低年级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9.
杨长蓉 《小学生》2010,(12):50-51
我校在近两年的器乐进课堂实验中,发现孩子们通过学习竖笛。不仅增强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感受能力等。把竖笛带进音乐课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置课程目标,真正适应新课标。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把音乐审美教育渗透在各个不同教学领域中。  相似文献   

10.
音乐教育的过程是通过艺术实践产生的艺术形象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审美能力。现阶段,学生过于追求流行音乐,盲目跟随社会的潮流,再加之在音乐教学中缺乏乡土音乐的渗透,以至于传统、优秀的闽南乡土音乐与童谣正面临着失传的严峻形势。想要将我国传统的民族艺术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下去,就必须让闽南乡土音乐进入小学课堂,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艺术的理解,激发学生对闽南乡土音乐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1.
赵玉英 《考试周刊》2011,(16):57-57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校民间艺术超市就为学习语文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民间艺术超市共有1600多名学生,分别设置了舞龙、民乐、京剧脸谱、剪纸、风筝、泥塑、纸偶、结艺等二十多项民间艺术课程。这些民间艺术课程与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紧密相联,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可见,民间艺术这一宝贵资源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极大地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提升了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必须植根于学生的生活,教学的内容必须接地气,必须和儿童的生活世界紧密相连,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发展。闽南文化是闽南地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感受的生活文化、地方文化,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闽南文化蕴含着浓厚的文化魅力、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教育内涵,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的一部分。从闽南饮食文化、名胜文化、民间艺术、节日文化这四方面入手,浅谈如何利用闽南文化来浸润道德与法治课程,让课堂教育的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我校以落实课程目标为中心,创新发展《宁阳一中学校课程方案》,尊重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基础性差异,通过开设个性化的  相似文献   

14.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它与音乐教学大纲有区别。音乐课程目标体现在三维教学目标上,它们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音乐科设置了六个模块,在我校音乐教学中选择开设三个模块的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日,厦门海沧区“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种子班”教师培训结业,从今年秋季开始,该区所有幼儿园、小学、初中学生都要上每周一节的“闽南语”课。此次培训班的课程包括“诗词闽南话诵读吟唱”、闽南戏曲、闽南音乐、闽南建筑等,还开设了“闽南方言与文化”课程的设计课,要求做到人人过关。  相似文献   

16.
闽南民间戏曲许多类别都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作为小学音乐教学当中的重要地域资源,不仅能够有效实现闽南民间戏曲的传承与发扬,也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对当前的音乐教学课程予以丰富和拓展。闽南民间戏曲在语言、乐器等方面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教师在课程规划设计中应予以灵活应用。通过研究闽南民间戏曲音乐概况,结合其与当前院校音乐教育融合的意义与不足,详细分析闽南民歌戏曲的有效教学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17.
闽南剪纸作为一种边缘化且即将消失的民间艺术形式,却有其特殊的文化观念和造型手法。对它的研究将使我们了解闽南文化中处于“失语”状态的民间部分,在新的时空中重新发掘其所隐含的文化意义,对发扬光大闽南文化艺术、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文化多元要求都是有现实意义的。本文旨在对闽南剪纸艺术的创造和形式类型作一番整理与阐释,为闽南当代剪纸的理论与实践树立一个历史维度。  相似文献   

18.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课程目标落实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的表述中。课堂教学,教师应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把握好音乐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好地感悟与体验音乐文化,增强音乐学习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教师能否进行有效的教学,学生是否实现了有效的音乐学习,这正是我们音乐教学所期望的。  相似文献   

19.
"闽南文学"是由闽南民系创造,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进行传承的艺术样式。由文化生态角度入手,可从两个维度考察闽南文学:首先强调"大视野",通过考察文学与信仰、风俗、民间艺术、社会组织等的互动关系,揭示闽南文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其次强调"动态性",纵向上关注中原文化对闽南文学的深远影响,横向上兼顾民系各个传播区之间的差异与联系,从中归纳其变迁的基本规律。以戏曲文学为例,"泉腔"戏文经历了由南戏本土化到原创剧目乃至跨地域传播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是以“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社会交往、文化传承价值的实现为依据的。”所以,小学音乐教学中关注对学生感受能力的培养,既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又是学生自身学习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