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遗嘱信托作为一种处理遗产的方式,在世界各国或地区广泛使用且取得积极的社会效果,但未能在我国得以实践及发展,其中立法滞后是其主要制约因素。遗嘱信托制度在我国有效运用的当务之急是完善立法,以明确信托成立要件、确定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限制财产存续期间等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富有的中产阶层日益增多,尤其是一些企业界成功人士和个体老板,其拥用的资产达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元。但是其子女却不一定能守住庞大家业,实现财产的增值与保值,这成为这部分人的心头之痛。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式莫过于设立遗嘱信托制度,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来实现家族财产的延续。  相似文献   

3.
我国《继承法》颁布后近30年未修订,但是社会背景却发生了深刻变化,继承法的修改迫在眉睫。我国继承法理念上主张遗产所有权直接从被继承人转移至继承人,这种理念下的继承制度有三个方面不足,即忽视遗产的保值增值,忽视遗产的多次转移需求,忽视对尚不存在的继承人之保护。遗嘱信托的特殊制度功能,能够弥补现有继承法的上述不足。我国在继承法修订中应该对遗嘱信托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4.
张洁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0):113-115,132
由于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及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制,我国现行的《信托法》在制度规范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对比英美法系及大陆法系其他国家信托立法规定,我们应从委托人权利义务、受托人义务及受益人权利几个方面加以分析,探讨我国信托立法存在的缺陷,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信托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股东表决权信托的客体究竟是股份还是基于股份所产生的表决权,意义重大。结合实践,从股东表决权的功能、英美法系的财产法理、以及与股份信托、股东表决权拘束契约制度的比较研究的角度对表决权信托进行法理分析,股东表决权信托客体确定为表决权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6.
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着多级委托代理成本昂贵,管理效率不高,易造成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和责任承担的无限性等弊端.运用商事信托来构建国资委与国有资产经营机构间的法律关系,通过商事信托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中的矛盾,是必要且可行的选择.国有资产商事信托的信托财产是经营性国有资产,国资委作为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主体可作为信托关系的委托人.国有资产商事信托应当以全体人民作为终极受益人.结合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对商事信托委托人、受托人及受益人的权利义务界限规定,并参考我国《信托法》的规定,对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商事信托的各方进行权利义务法律关系界定.  相似文献   

7.
信托产生于英国,发展于美国,由于它强大的功能,已在各国广泛应用.从长远观点看,我国的信托发展趋势一是法律制度将取英美法系之长,补大陆法系之短;二是信托法律走向分离;三是信托相关法律制度有待细化.  相似文献   

8.
由于信托起源于英美法系,对于这种舶来品,大陆法系国家在建立制度时需考虑法域习惯等诸多因素,因此制定信托法规时出现大量留白。以我国《信托法》第10条所规定的信托登记制度为例,这一制度造成人们在信托登记操作时有法可依却无法操作,如由谁申请登记、向何机关申请、登记范围为何以及登记程序如何等问题均无完善规定。无疑,这为信托内部权利保障以及信托外部交易安全都增加了巨大风险。因此,利用法学方法论对我国《信托法》第10条进行解释,基于信托财产独立性之特征,结合信托登记域外经验,阐述我国现行信托登记制度现状,找出一种既符合《信托法》立法要求又符合实务要求的信托登记方式,是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遗嘱继承制度与遗嘱信托制度由来已久,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两制度均以实现高效、自由、有益的财富传承为制度目标,以契合个性化遗产分配的时代需求为发展动力,并以维系家族纽带、维护社会和谐为宏观价值追求,但在遗嘱形式要求、法律行为构成要件、公开化程度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通过对这两种既相近又独立的制度进行分析比较,从理论层面上梳理其历史脉络并洞察相关设计原理,可以更清晰地揭示两种制度的优劣所在,对我国遗嘱制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信托财产与一般财产相比较,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其具有的独立性,是由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与受益权相分离的法律属性所决定的,也是信托目的得以实现的基础。尽管信托财产独立性设计对受益人的利益有所偏袒,但从社会成本而言,其目的在于促使交易成本最小化。在特殊情况下,出于利益平衡的考量,对其独立性应当加以否认。  相似文献   

11.
信托是指受托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为受益人的利益或某种特定目的,对于委托人委托的财产权进行管理和处分。信托法律关系涉及三方当事人,是围绕着一定财产而发生的,以信任为基础的法律关系;是财产上的所有权和其利益相分离的一种法律关系,信托和代理,监护和行纪等民事法律制度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委托人是信托关系的设立者,是重要的信托当事人之一。关于委托人的概念及其在信托关系中的法律地位,各国法律有不同的规定,各国学者也有不同主张。笔者认为,在我国信托法中,委托人是指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自己的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形成信托财产,并要求受托人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而管理、处分信托财产,自己仍然对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行为享有约定或法定权利的信托当事人;委托人居于信托关系当事人地位,同时也是信托利害关系人。  相似文献   

13.
信托是体现英美法系式样的制度,民法国家一般用代理合同与利他合同来解释信托法律关系.然而,立法者面临的困难是不同法律传统之间的概念的“不可译性”.改变信托制度原有的结构设计,代之以合同理论进行调整,是一个信托继受的误区.  相似文献   

14.
大陆法系国家在引进英美法系信托制度的同时产生了信托原理在大陆法系国家司法体系下运用时的冲突问题,本文就信托原理在两大法系运用环境的差异展开论述,探讨大陆法系信托原理运用的协调路径.  相似文献   

15.
信托财产具有独立性,其与委托人、受托人以及受益人的财产相区别,专为实现特定目的而存在。由于信托财产具有独立性,为保护交易安全,应当将其财产性质予以公示。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信托登记应采取对抗效力的立法模式,以给信托法律实务留下一定的操作空间。信托法律实务显示,实现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仍有待时日。委托人的债权人欲撤销委托人设立信托的行为应当符合合同法有关债权撤销权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信托受托人义务是信托法研究的重要内容,早期受托人义务主要是一种道德义务,当受托人不履行自己交付信托财产及信托收益的义务时,受益人无法得到法律保护。但是在现代信托关系中,受托人在信托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预防道德风险,使受托人权利义务处于一种均衡的状态,为信托当事人的行为提供可靠的预期,必须对受托人义务予以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我国现有的民事法律制度可以替代英美法系中回复信托制度的大部分的功能,但是无法完全的替代,特别是对原委托人权益的保护相对较弱,建议对此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共同受托人若干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托人制度系信托制度之核心,而共同受托人也是现代信托制度的必然产物。但在信托实践中共同受托人的资格、共同受托人与信托财产的关系、共同受托人处理受托事务的方式以及共同受托人的义务和责任等问题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旨对以上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法律不断健全,但保险法的法律条例存在的一些问题却没有明确规定,促使遗嘱变更保险受益人问题备受争议,使实际中遗嘱变更保险受益人的一些问题不能很好解决,甚至与投保人最初购买保险的初衷相违背。因此,本文从加强保险立法,结合被保险人的具体情况,明确遗嘱变更保险受益人的方式、法律效力等方面探讨,从而在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日益凸显,针对地方政府债务成因以及城投公司总体资产情况,可以利用风险处置服务信托这一金融工具在避免城投公司破产重整的情况下推动债务化解。通过将高风险城投公司主要资产作为信托财产注入服务信托,保障资产隔离以及信息透明。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债务进行重整,并将债权人分为不同类型信托受益人,通过信托财产的处置现金回流按相应顺序进行信托受益权兑付,从而达到债务化解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