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相继发布了八次中学思政课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提出要求并进行指导.中学思政教育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为目标;"大跃进"到"文革"时期主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改革开放初期凸显更加健全的社会主义品质的培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展现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不同时期中学思政教育的价值取向由当时社会形势与发展所决定,中学思政教育的价值目标必定对时代要求予以回应.中学思政教育的未来发展不仅要顺应时代,也应超越时代;不仅要体现国家意志,也应着眼培育有完整人格的"社会人"和"政治人",从而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星 《中国教师》2004,(9):20-24
银幕中的教师形象与社会对教师的认识相关。各个时代银幕中的教师形象很好地展现了教师当时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我国电影中的教师大概经历了这样几个发展变化:新中国建立以前,教师是历史的受难者,精神失意的对象,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也没有生存的空间,他们的形象多为坚持理想的受难者,不能拯救危难却身陷危难。新中国建立后,教师多为校园题材中的陪衬对象,教师形象多为教化的体现,为人师表以教育学生为主,个性独具的教师形象几乎没有。改革开放后,教育的重要性得到社会逐步认可,伴随着时代生活的丰富化、人们观念的多样化,作为人的表现的…  相似文献   

3.
党的成人教育政策价值变迁与成人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建党90年以来我国成人教育的改革发展,并以我党成立以来成人教育政策为视角,分析了成人教育政策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价值取向。我党从创立至解放战争时期的以社会为核心的成人教育政策;演进到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注重社会与个人相统一的成人教育政策;再提升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坚持"以人为本"的成人教育政策。尽管不同时期党的成人教育政策价值追求有曲折也有反复,但总体上凸显出与时代接轨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文化思想发展历经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从形成到发展再到成熟,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因此,对邓小平文化思想发展历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乡村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乡村教师作为"新乡贤"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共精神对乡村文明建设具有重大价值.乡村教师公共精神经历了明清时期的逐渐彰显、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减弱到复苏、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升温、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再次回温的历程.当前,由于乡村城镇化、教师专业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乡村教师与乡土社会逐渐疏离、乡村教师公共角色逐渐退场成为其公共精神面临的主要现实挑战.乡村教师要在育人实践中提升自身公共精神,在乡村社会中萃取公共精神的养料,秉持"走出去、引进来"理念培植公共精神,从而为打造符合乡村振兴需要的"新乡贤"力量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6.
詹弘 《学子》2013,(10):100+33
新中国成立62周年来,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通过馆藏档案反映出口号的曲折变迁,体现其在不同时期的时代特性,揭示国家政治面貌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电影凭借不断探索和学习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60年来中国电影银幕中的女性形象也经历了一个从为革命而活、为男人而活,到为自己而活的过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8.
主要阐述新中国建立初期广西作家队伍人员的组成;中国作家协会广西分会的成立;民族文学创作出现新气象,广西文学事业步入初步发展的局面;新中国的广西文学与以往时代的文学有着显著不同的特点;20世纪50至60年代初作家作品选介;"文革"时期广西文学的劫难与创作的艰难跋涉。  相似文献   

9.
教师形象反映了特定的教育理念与价值追求,对研究不同时代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有重要启示.通过考察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教师形象的变迁历程,大致可分为人民公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专业劳动者、教育研究者和"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引领者这五个阶段.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教师形象变迁呈现出映射社会变迁,政治、经济、社会地位非同步变化和教师权利意识日益增强等基本规律.未来教师形象的建构,可从国家政策、教学改革与师德建设等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作为中学的必修课程始于清朝末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7年,虽有对教科书编写的自主探索,但基本没能摆脱效仿苏联的命运;文革10年,生物教科书基本被完全否定;改革开放后的30年,生物教科书开始走向繁荣和兴盛。整体上看,新中国成立的60年,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科书经历了从全盘照搬国外,到自主探索,从全盘否定到全面左倾,到拨乱反正最后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从建国到文革结束,从改革开放到十六大前,从十六大至今,我党的执政意识经历了从缺失到觉醒到强烈清醒的变化,执政理念经历了错位到探索到科学正确的升华。这一过程的经验和教训表明:执政党必须要有自觉的执政意识和科学的执政理念,才能确保党和国家不走弯路。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几代人总结执政数十年的经验和教训得出的正确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史学伴随着新与旧、善与恶、真理与谬误、进步与反动的论争,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建国前的半个世纪,资产阶级"新史学"取代封建传统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并走向成熟;建国后至"文革"爆发的17年,马克思主义史学占据统治地位并一度走向简单化、教条化;"文革"结束至世纪末的20余年,中国史学在反思中复苏,逐步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3.
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纪录片的发展为线索,探究了中国纪录片六十年来走过的风雨路程,由最初受政治控制,到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初步向国外学习,再发展到有本土特色,到目前在国际上有着独特影响这一系列的转型过程,从中发现我国过纪录片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艰苦努力的不断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在将来的发展中,会有光明的前途。  相似文献   

14.
The four decades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ve seen dramatic changes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Focusing on international dimensions, the analysis supports the view that reform and opening up was not merely a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form, but an opening of the mind to the outside world, after the disaster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But it is important to be reminded that China’s relations with the outside world have a much longer history, with the spread of Confucian ideas to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and the importation of Buddhism from ancient India; both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The article points to key ongoing debates in China about the extent to which it can incorporate ideas from outside, while still retaining a Chinese essence. The rise of China as a knowledge hub and destin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s also charted, and the prospect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re assessed.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生产力发展道路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社会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30年来,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改革开放之路的探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
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党运用群众观点在指导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伟大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群众观。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习近平群众观的核心内容,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群众观推动群众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今后要进一步厚植群众观点,全面践行群众路线,健全评价检验群众工作机制,注重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是来自欧洲启蒙运动并迅速全球化的哲学理想,现代化是其社会图景。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初期的启蒙救亡、中期的政治遽变、“文革”后的经济建设,至今仍在现代化过程中努力前进。然而中西之间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形态,决定了现代性进入中国后的曲折与变形。20世纪的中国文学被捆绑在现代化之路上,其审美特质与自主精神都必然受到特定时期历史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China entered a new historical era after the conclusion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have become basic national policies. Acting on the need to reform and open up, Comrade Deng Xiaoping issued a directive in 1978 on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students sent for studies abroad, and the policies on publicly sending students abroad beca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policies on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Along with advances in the endeavors for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the past twenty or more years, the work of publicly sending students abroad [sending students abroad under governmental or public sponsorship], which experienced a convoluted course of development, has gradually advanced in depth. This work has turned out large numbers of high-quality, talented personnel; promoted improvements in the standards of China's science/technology, culture, and education; and accelerated reform and opening up as well as promoting the cause of construction for modernization.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期背景下,中国油画家描绘的建筑图像发生了转变,出现了不同于"文革油画"的新类型。通过对新时期文化新特点的分析,解释新时期油画建筑图像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国际机制是现代国际社会调节国家关系,增进共同利益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某种意义上,参与国际机制体现了国家对国际社会的融入。在国际机制的诸多形式中,多边条约是最明确和最重要的国际机制形式,某种意义上,一个国家参与国际机制的程度可以用加入国际多边条约的状况做参考。新中国成立以来,参与国际机制的历程虽有波折,但最终选择尊重和广泛参与国际机制。中国参与国际多边条约的历程与状况,既反映了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也与国内国际环境发展变化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泛加入各种国际多边条约,参与国际机制成为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