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林 《班主任》2002,(8):46
笔者前不久在家与爱人、孩子闲谈,孩子无意中说出一句“当班上的干部多好”的话。我们夫妇俩以为他说的是班干部会受到学校或老师的过多关照或其他什么的,殊不知一问,孩子的回答竟让人哭笑不得。他说: “我们班有一个干部同学,别人花十多元给他买了一辆玩具车,还经常请他吃东  相似文献   

2.
陈同学是深圳重点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其父母都是学有所成的“海归”一族。或许是受国外某些教育观念的影响,也许是片面理解了“赏识教育”的内涵,抑或是没有把握好“爱”的“度”量,夫妇俩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空前的共识——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品行是“爱”出来的,孩子的自信心是“赏识”出来的。因此,夫妇俩对孩子的“个性张扬”简直是“赞不绝口”。孩子的学习成  相似文献   

3.
平等启示录     
叶建云 《现代家教》2002,(12):27-27
这是一个美国家庭的一次家庭会议,主题是“关于服务”。男主人郑重宣布:家庭会议现在开始,今天由大儿子主持。大儿子早有准备,拿出一本书读一段有关“服务”的文章,并说了自己的见解。接着,其他孩子依次发言,每人都谈得极为认真。就连10岁的小儿子也说出了自己对“服务”的理解:“服务就是在别人生病时关心他,帮助他,使他快乐起来,不再痛苦”。家庭会议在全家高唱“家庭到永远”的歌声中结束。唱完歌,夫妇俩很真诚地对每个孩子说:“谢谢你们来,全家聚在一起真好!”孩子和父母互相致谢。  相似文献   

4.
张华 《家庭教育》2013,(12):36-37
案例再现 刘姓夫妇来到城里打工,把孩子也一并带到了打工的城市。幸运的是,在夫妇俩人打工的城市有很多学校都招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夫妇俩在送孩子上学的第一天就实实在在地对老师说:“我们文化水平低,教不了孩子,平时也没有时间管孩子,教育孩子的事情就全靠老师了。”  相似文献   

5.
和老公结婚两年后,我们的孩子才姗姗而来,我们夫妇俩全身心地投入到养育孩子的琐碎事务中。缺乏经验的我们一度以为孩子只要不哭、开心,吃得好、长得壮就行,于是孩子一哭,就想方设法博他一笑。一天晚上,刚学会说单词的孩子不知何故哭闹不停。面对孩子阵阵沙哑的哭声,我们不知所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围着孩子团团转,后来总算听出来了,孩子看了电视里的轿车广告,想要车。老公说:“宝宝别哭,真车我们买  相似文献   

6.
养子贵善教     
泰然 《家长》2001,(Z1)
武建军、张远夫妇都是天津某高校的老师,他们的孩子武仁杰是天津市红桥区佳园里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武仁杰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多次获得多种荣誉。谈到对孩子的教育,夫妇俩觉得养子贵善教。武建军的家庭气氛民主.夫妇俩对孩子比较宽松.也很信任。武仁杰在家中可畅所欲言,他能对父母提出自己的意见,指出他们的错误与不足。每当这吋,人妇俩都会很高兴地接受他的意见并对自己的错误表示歉意。对于家庭中的事情,尤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夫妇俩都尽量征求孩子的意见。另外,他们还非常乐于  相似文献   

7.
杨一鸣 《家教指南》2003,(10):11-13
父母权威不再 “儿子瞧不起我们太让我们伤心了!”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李先生对儿子感到很无奈:“我们是一对比较开明的父母,从不无端干涉孩子。我们希望和孩子交朋友,但遗憾的是,他和同学有说有笑间总有意无意地认为我们什么也不懂。你想了解他,和他谈心,他敷衍你,说多了,他干脆回一句:“连上网都不会,你们没有我懂得多,还好意思教育我?”“以前我还能看看孩子的日记,现在孩子间流行‘伊妹儿’、ICQ、OICQ,我们一点儿也不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说,他曾试着没收孩子的鼠标、电线,可不知怎么,孩子总能变着法儿打开电脑上网,实在不…  相似文献   

8.
雅文非常担心这个十来岁的儿子。也许她是过虑了,但这是儿子人生的关键期。夫妇俩对友友的确是太过保护了,以至他对父母亲的提示和劝告,也感到不满。“你们太过于担心了。”他告诉父母。“我完全可以自己照料自己。”“不过我们是生活在艰难时世。”父母反复叮咛,要他记住外面的世界有各种各样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我的孩子去年上小学一年级。一次语文测验后他将试卷带回家给我看。在一道填空题“我们也去___”后面他填的是“帮助大人扫雪”,结果老师打了“×”。我看不出错在哪里。孩子把教科书翻到105页,说老师要他们照书上的句子填“(我们也去)帮忙”,否则就算错。这是为什么?孩子瞪着一双  相似文献   

10.
儿子出生后,就由邻家老奶奶帮忙照看。男娃活泼好动,两周岁时,年迈体弱的老奶奶直叫力不从心,让我们另请高明。我们夫妇俩单位均没有托儿所,无奈之下求助于幼儿园。园领导体恤民情,同意让孩子早一年上幼儿园。身不由己地,我也加人了“揠苗助长”的行列。孩子总算有了着落,心中一时轻松许多。可未曾想到,麻烦事接二连三,令我应接不暇。儿子年龄偏小,很难适应幼儿园每天有规律的生活。当其他孩子午睡时,儿子却精力充沛,毫无睡意。耐心的老师只得特别优待他,允许他玩累了再睡。由于老师要顾及班内三十多个孩子,不可能专门照看儿子一个人,一不经意,儿子拎起了一个小朋友的鞋子,步履不稳地走到操场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孩子开始学说话了,虽然他只会说一声“爸”或一声“妈”,我们却觉得这声音比世界上最美的音乐还好听。于是,我们就不厌其烦地教孩子说话了。开始我们只知教孩子说重叠的音,如“桌桌”、“椅椅”、“球球”,却没有及时教“桌子”、“椅子”、“皮球”等词,结果孩子老是“姨姨”、“果果”,而不会说“阿姨”、“苹果”。我们发现这一问题后,就逐步教孩子说多音词和短句,孩子也很快地学会了。有一次,偶然听到孩子在自言自语地说:“追呀,追呀,大象累得满头大汗……”我朝他一看,原来孩子在看图书。  相似文献   

12.
感恩教育,从感谢孩子做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宝的妈妈是一个善良的人,照理说受到潜移默化的孩子也应该自然地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其实不然,“身教”固然重要,“言传”也很需要。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1.感谢我们的孩子,是培养孩子感恩心的起点看到“感谢我们的孩子”,也许有人会问:我生他养他,为他付出了这么多,还要感谢他?是呀,不妨回想一下,让我们这一生感到最富足的是什么?是拥有一个健康活泼、聪明可爱的孩子!我经常告诉孩子:“你让妈妈做了一回妈妈,这种感觉真好,太谢谢你了!”是呀,生养过孩子的人才会真正体会到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才会更加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孝顺父母;才会…  相似文献   

13.
专家的话: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点,也有他的缺点;有他的长处,又有他的短处。十全十美的孩子是不存在的,只有缺点,没有优点的孩子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有的家长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是父母缺少发现的眼睛,缺少一颗“童心”。如果我们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在他们的身上永远也不可能有亮点,也不可能有值得你欣赏的地方。父母的责任是如何发现你孩子身上的亮点、潜在的能力和积极性,去欣赏他、鼓励他,让优点这支“红军”愈来愈壮大,逐步去克服,以至消灭缺点这支“白军”。可以这么说,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  相似文献   

14.
小幽默     
各得其所“你怎么又把刚领的独生子女费买烟了?也不为孩子想想!”“谁说我不为孩子着想,他玩的烟盒是哪来的?”无所谓丈夫从托儿所把孩子接回家。妻子一看,说:“亲爱的,这不是我们的孩子。”丈夫仔细一看,果然不是。他说:“孩子是抱错了,不过无所谓,反正星期一还要送回去。”  相似文献   

15.
有一位朋友,夫妇俩都是从事艺术教育的,在孩子刚念小学的时候,他们就为孩子请了钢琴教师.不久他们发现,孩子虽然继承了父母感受音乐的"耳朵",但是他对自然界的现象更感兴趣.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位母亲的教子心得。 从孩子一岁学走路时,我们就有意识地让他吃些“苦头”。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站起来。在学习中,他有时也会“走冤枉路”,我们也从不去纠正,因为“走冤枉路”后所获得的发现,记忆会更强烈。当孩子受到挫折时,我不会一味地包办代替,也不会袖手旁观,而是在一旁给予他必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早期教育 兴趣广泛 1976年10月2日儿子诞生了.他一生下来就没见过他的爷爷、外公和外婆.奶奶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我们夫妇俩都要上班工作,所以五十六天的产假后,孩子就随着我们风里来雨里去地上、下班,在风风雨雨里长大.  相似文献   

18.
虽然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但他毕竟不是我们的附属品。这话有些老生常谈,却也是真理,尤其是在很多父母都不自觉地成了孩子的“代理人”的时候。我们要帮助孩子寻找他的梦想,从旁协助他成才,同时也让他充分享受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孩子七岁多了,是个男孩,平时我们比较注意培养他的勇敢精神和独立性。如让他自己出去玩,什么事自己去尝试等,胆子也不算小。但就是害怕自己在房间独处。晚上,上床后,必须父母陪着睡,否则就会感到害怕。白天也是这样,放学后,若让他一个人在家,他绝对不干,只有跟我到单位去。后来因我们单位搞一项特殊工作,不让把孩子带进办公室,我和爱人协商后,决定有意识培养他一个人独处的能力。 我们也曾经问过孩子,你到底怕什么。他也说不清楚,有时说:“怕怪物进来”,有时说:“怕坏蛋进来”。我们曾想,以后不让孩子再接  相似文献   

20.
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之一。据1986年的一项调查,现在日本一对夫妇的平均生育率是1.8个孩子,家庭平均人口为3.4人。独生子女在不断增加,突出地反映在城市里出现了许多由夫妇俩带一个孩子组成的“核心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