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优秀生”是指那些思维水平、理解能力、学习成绩以及日常行为等比同龄学生“出色”的“特殊学生群体”。这一群体普遍存在于每个学校、每一年级之中,受到教师的呵护、家长的宠爱和同龄人的“追捧”。由于这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素质相对较高,因此在学校教育管理中,教师常将细心与耐心过多地倾注在那些成绩与品行相对落后的学生身上,  相似文献   

2.
每个学校。每个班级 ,在学习和其他方面都有程度不同的学生。如 :那些学习成绩与学习纪律都表现好的学生被称为“优生” ;相反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被称为“差生”。目前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 ,每一个学校 ,每一个班级的管理 ;对每个教育工作者 ,特别是班主任如何抓好“差生”工作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 ,“优生”的优点常常表现得比较明显 ,在学习、思想、劳动、文体等方面 ,都有突出的表现 ,容易被发现。同时 ,作为教师也往往处于自觉不自觉之中偏爱他们 ,这无疑激发了“优生”各方面的积极性 ,使他们的…  相似文献   

3.
北京大学附中宣布取消今年小升初特长生招生计划,搅乱了已经相当混乱的小升初“战局”。人们纷纷猜度北大附中的用意。据媒体报道,学校有关人士解释,此举是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思路,避免特长生培养中的“锦标主义”。有人分析,由于特长生的学习成绩较弱,此举有利于提升生源的整体成绩。也有人认为,这一改革可能伤害学校的文化生态,损失学生群体的多样性。有家长认为,这对于那些特长突出、  相似文献   

4.
中等程度学生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处于优秀和落后之间的中间层次的学生群体.其比例往往要占到学生全部的一半甚至更多,这部分学生由于其学业处于中等,且行为规范也较好.因此.往往不会引起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过多的重视和关注。也就是说.这些学生从形式上能够进入到正规教育机构进行学习,但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家庭、学校和社  相似文献   

5.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 ,而为了追求升学率 ,随意挤占学生的休息时间 ,搞题海战术 ,不注重课堂效率的现象 ,在学校教育中比比皆是 ,这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有悖于素质教育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势在必行。要减负又要保证质量 ,就不可忽视对整体成绩提高影响最大的一小部分“后进生” ,教师的教学效果显现很大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这一群体。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累”是在他们身上 ,解决好这部分学生的问题 ,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每一名教师关注的课题。一、充分了解把握学生了解你…  相似文献   

6.
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在学习和其他方面都有程度不同的学生。如:那些学习成绩与学习纪律都表现好的学生被称为“优生”;相反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被称为“差生”。目前,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每一个学校,每一个班级的管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如何抓好“差生”工作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  相似文献   

7.
“问题学生”通常是指那些与家庭、学校、社会的期望要求相悖,经常给家庭学校带来麻烦,学习成绩不好且不遵守校规校纪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什么样的学生才算是优秀生,也就是说优秀生应该如何界定?这似乎是个不值一提的问题,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笔者认为,优秀生涵盖两层含义:一是指品学兼优的学生,二是指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可否认的是,在“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的某些领导和教师的思想里,优秀生就是那些成绩优秀,能为学校、教师增光添彩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中等程度学生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处于优秀和落后之间的中间层次的学生群体,其比例往往要占到学生全部的一半甚至更多,这部分学生由于其学业处于中等.且行为规范也较好.因此,往往不会引起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过多的重视和关注。也就是说,这些学生从形式上能够进入到正规教育机构进行学习,但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诸种原因,造成这部分学生未能从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活动中获得应有的发展,或者没有得到其应达到的教  相似文献   

10.
所谓"学困生",一般指那些在知识、本领、品格、方法、体质等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难题,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必须经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进行补救或矫治的学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群体是不容忽视的关注对象。这一群体的形成主要有心理因素和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几方面的影响。有些学生因为不堪沉重的学习压力而产生厌学情绪,也有的学生因为自身学习基础与能力较为薄弱,导致学习成绩相对落后,这两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部分学生成了语文教学中的学困生群体。教师要对这些语文学困生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这一群体的转化,从整体上提高语文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1.
提到成绩优秀生,不少教师的脑海中会立即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乖巧伶俐,善解人意,严守纪律,学习成绩更是绝对令人满意,他们是教师眼里最放心的“好学生”。由于当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纵深化发展,教师的思想意识尚待提高,在更多情况下,教师往往将“有心理问题”与学习困难或纪律不良的学生联系到一起,相对忽视了成绩优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而实际情况是,在成绩优秀的这部分学生中,也有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吴灯 《天津教育》2008,(10):31-32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所谓“问题学生”,常常是指那些学习成绩较差,思想、行为“怪异”甚至越轨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包括“问题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是成功教育的核心内涵。本文对“问题学生”张青(化名)的研究只是个案,其真实性只限于他一人,但希望对他的研究过程能给遇到这类学生的教师以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马兰英 《教育》2009,(9):54-54
在学习夹缝中的孩子,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在听说读写算等方面出现明显的困难,学习成绩低下,学习有心理障碍,学习方法不对头的学生,他们在学校得不到师生积极的评价,在学校的生活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这类学生是学校里的弱势群体,关注这些孩子的成长应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与义务。这类夹缝中的学生是“具有很大潜能的学生”,因此这些学生的转化和提高是我们每个任课老师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人们把学生赞喻为“花朵” ,把教师赞颂为“园丁” ,一棵棵小苗在园丁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如何使他们在学校里学好知识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就成为学校教育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 ,学校的老师就必须面向每个学生 ,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一代新人。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意识的发展千差万别 ,有相当部分学生的行为会发生“偏差”而成为“德育问题生”。教育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培养成绩好、表现优的学生 ,更重要的是要把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表现有“问题”的学生转变成…  相似文献   

15.
"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学生学习成绩的个别差异在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是普遍现象,也是家长、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直接关心的问题。如何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学校和教师的主要任务。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今天,更要求我们进行“扫盲”,使那些未来的“文盲”即不会学习的人走向会学,“学困生”不差,优生更优。提高“学困生”成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本文试图从学法指导的角度阐述如何转化“学困生”。一、“学困生”的类…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无条件积极关注需要的满足存在两大偏差。第一,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有条件的,受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品德表现、性别、家庭背景等等条件的影响。例如,教师常常因为学生听话、考试成绩好而多接触、多赞许;女教师表现出更关注男学生成长,男教师更关注女学生发展;学生家庭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较高,教师更多关注,优待有加。而那些品德不良、学习成绩差、家庭状况不佳的学生则很少进入教师的视野,受到教师的关注,难以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喜欢。认可和爱抚,使这部分学生排斥学校和班集体,不愿进学校、进教室,…  相似文献   

17.
最近,学校为了提高中考升学率,要组建一个艺体班,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学习专业课。此举年年如此,被认为是“成功经验”。教导处要求班主任要强化动员工作,最大限度地将那些学习成绩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学生分流到艺体班,并且给每班分配了名额,并美其名日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特长。”虽然,这在客观上也提高了学校升学率和知名度。但是,教师如果只顾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18.
在数量相对密集的城市学校中,有一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但在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不善于思维,不愿开动脑筋,成绩明显低于其他学生,他们被称之为“学困生”。实际上,大多数所谓的“学困生”智商没什么问题。而且平均居于中上,除了学习以外。其他方面并不比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差。面对这些群体,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不能草率定界为“低能...  相似文献   

19.
非正式群体是指那些三五成群人数不多的“友谊圈子”、“交际圈子”或被贬称为“小圈子”、“小团伙”之类的小型群体。它是以个体之间的共同活动、兴趣爱好和感情、利益等为纽带而形成的,它是在成员的相互影响中自发地形成的。这类非正式群体在学校教师和学生中是司空见惯、普遍存在的。本文文就学校青年教师中的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条件和功能谈一点看法。 青年教师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由于人们的社会属  相似文献   

20.
“我曾经是一个差生,父母对我没有信心,老师和同学都瞧不起我,我是一个自卑和孤独的人。是张老师的到来给了我信心与勇气。每当看到她和蔼可亲的微笑时,我的心里就会感觉到一股暖流在涌动。张老师的微笑像一片霞光,给我带来了温暖与力量。”这是一个学生在他的作文里对老师的深情赞美。“微笑像一片霞光”,多么富有诗意和想像力的语言啊!当今学校,由于受升学竞争的影响,学校和老师都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惟一的追求指标,以学习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一个学生的惟一标准。而教师又把这份压力加倍地转嫁到学生身上,特别是那些后进学生,往往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