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感的培养。本文通过分析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着重阐述了语感培养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针对语感的培养,我谈谈自己摸索积累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先阐述了“语感”的概念,从语感教学涵盖着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感教学制约着语文知识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语感教学是深化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从三个层面强调语感教学是中学语文教育的中心,进一步指出语文教学中应采用多种途径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4.
语感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多频提出,应当引起语文学科教学的高度重视。2017年版课标视域下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应是培养语感;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语感;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实践语感。2017年版课标中对语感教学的要求,将指导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建构全面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突破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叶圣陶先生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和吕叔湘先生的“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更是指出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所以,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语感的培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语感教学。学生的语感如何,直接影响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培养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语感素质的培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切实地得到培养和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感技能。  相似文献   

7.
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突破口。语文教师只要深刻认识语感的性质,明确语感教学的意义,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培养学生对字词的感受能力、增加学生对意象的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在阅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等方面着手,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文教学的效率就一定会提高。  相似文献   

8.
语文的语感是伴随着语言的直觉产生的,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需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也是学生获取语言知识的方式.有识之士也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语感教学的重要地位,甚至已有人呼吁把语感教学看做语文教学的核心,把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9.
赵燕 《广西教育》2011,(31):48-4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的整体感受能力,把握语言特点和内涵的能力。语感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而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不断形成语感的过程。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近30年来我国对语文教学的研究,重点和热点都集中于语感教学方面,特别是新语文课标的出现,使语感一词成为语文教学中的"核心词"。根据教学实践的证明,语感教学与语文教学有相同的规律,可目前在语感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比如在实践中语感教学没有很好的实施,以致于还未形成有效、系统并有可操作性的语感教学模式。本文通过拿高中古诗文教学为例,针对语感的培养进行分析,谈谈高中古诗文教学的现状,结合语感教学对古诗文教学的意义,还有在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出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古诗文的水平上,语感教学都具有很重要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语感初探     
文章介绍了什么是语感,语感能力在语文能力中的地位,以及语感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梅 《柳州师专学报》2006,21(2):99-100
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感觉,表现在普通话中就是对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的正确感觉和运用,本文主要是从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简称为PSC)的角度分析测试员的普通话语感对于应试人语音面貌评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亮  许士荣 《教育学报》2002,(12):26-29
语感之谜 ,犹如语文教育中的“哥德巴赫猜想”,使人总觉得“心底有”,却又“口中无”,谜底至今尚未完全揭开。人们的理解往往受制于语文教育本身 ,停留在狭隘的字面意义上——一般感受的表层描述 ,这样的描述使得语感的生成更加扑朔迷离 ,难于操作。本文将借鉴认知发展心理学的图式理论 ,对语感生成的奥妙进行心理学层面的描述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一种传统的语言学习方法,又为新的语言学习方法所包容。在外语学习领域,朗读仍然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朗读对外语学习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它能调动多种器官的参与,促进理解与记忆;有利于建立语音听觉记忆(音感记忆),促进听力以及阅读能力发展;有助于促进口语和写作能力的发展;能促进外语语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高等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语文",渗入对语言文字和文学审美的感悟、分析与表达;科学地整合语言、文学和文化诸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文;学会欣赏文学精品,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进而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6.
背诵课文与英语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外语教学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心理语言学理论,背诵英语课文,可以增强英语学习者的语感;排除母语负迁移;强化记忆力。背诵课文对以英语为外语的我国英语学习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学习一门外语,就是要获得这门语言的良好语感.本文从中国外语教学的现状出发,以外语教学心理学、阅读教学心理学为基础,探究语感形成的原因、途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搞好英语学习除了有恒心、毅力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产生兴趣、培养语感;用智慧记单词;善于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坚持"四多",防治"三病".  相似文献   

19.
论文论述王小妮在大陆女性诗歌版图中的作用、意义,和区别于其他女诗人的独异之处。着重分析她“平凡心”境界;两种心理图式:直觉、语感和由此产生的不露痕迹的家常口语所形成的特有的诗歌品质。  相似文献   

20.
语言教学目标的确定,反映人们对语言教学本质特性的认识。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际,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主要也是为了交际。因此,把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作为语言教学的目的,才真正体现了语言教学的本质特性。“培养语言能力”的提法可使目标更为明确,也更有利于指导语言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