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1课<师恩难忘>中,著名作家刘绍棠回忆了自己四年级时教他语文的田老师,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了所讲内容的意思和其中蕴涵的道理.在课文中,刘绍棠回忆了田老师教一首小诗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1课《师恩难忘》中,著名作家刘绍棠回忆了自己上小学四年级时教他语文的田老师,田老师“口才、文笔”都很好,特别是上课喜欢讲故事,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了所讲内容的意思和其中蕴涵的道理。在课文中,刘绍棠回忆了田老师教一首小诗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老师领进门     
《师恩难忘》这篇课文改编自现代著名乡土作家刘绍棠先生的散文《老师领进门》。文中刘绍棠先生深情回忆了给他启蒙教育的田老师。田老师的教学方法极其特别,他能将教学的全部内容巧妙地编成一个个故事。刘绍棠先生在田老师的门下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也正是这些故事在刘先生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后来成为中国重量级作家。  相似文献   

4.
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11册有一篇课文———《老师领进门》,是著名作家刘绍棠怀念他的启蒙老师所写的回忆散文。田老师是私塾老师,身上却有许多现代语文教学的真谛。在“走进新课程”的今天,向田老师学习,还是有意义的。一、写字是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之一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小手描红。描红,是用毛笔在印有红边空心字的本子上描写,它适合低年级儿童练习汉字的间架结构。现在的一年级已经没有描红了,但是写得一手好字,还应该是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之一。一年级,开始学写字,良好的写字习惯将从这儿…  相似文献   

5.
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师恩难忘》中回忆道: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他先把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他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田老师那优美的诗歌,动听的故事,在孩子的心里,不啻于是一顿丰富的精神大餐。试想,这样的语文课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语文学习是一项充满体验和情趣的活动。在"情趣"  相似文献   

6.
刘绍棠先生在《师恩难忘》一文中写道,他在小学上语文课时,田老师一边教课文,一边给孩子们讲故事,四年讲述了一千多个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田"播下了文学的种子"。今天,小学语文资源比刘绍棠当年读书时已多了几十倍、几百倍,我们能像田老师那样,持续不断地用中华民族的母语故事慢慢浸润孩子的心灵呢?  相似文献   

7.
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师恩难忘》中回忆道: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他先把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他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田老师那优美的诗歌,动听的故事,在孩子的心里,不啻于是一顿丰富的精神大餐。试想,这样的语文课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语文学习是一项充满体验和情趣的活动。在"情趣"  相似文献   

8.
任琨 《教育文汇》2013,(14):35-36
《师恩难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的一篇课文,节选自我国著名作家刘绍棠自传《我是刘绍棠》中的《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一文。  相似文献   

9.
《老师领进门》是一篇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阅读课文。文章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娓娓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田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如何帮助学生深刻、明晰地感受田老师的魅力,理解刘绍棠对田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李涛老师这一课的教学,用精彩一词来形容,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10.
<正>在现行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相当一部分教师仍退不出课堂的主宰地位,虽不在台前包办,却躲在幕后压制、代替;学生在课堂上察言观色、小心翼翼、欲言又止、畏首畏尾,时不时看教师脸色行事。因此,如何形成和构建高效课堂便成为目前基础教育中的重点问题。1.让生动有趣成为语文的节奏于丹提出:"语文教学应富有生动性,即语文教师要会讲故事。"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师恩难忘》中回忆自己的小学语文课时说:"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老师领进门》(浙教版第十一册)是当代作家刘绍棠先生的作品。文章通过具体事例的娓娓叙述和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画龙点睛”,表达出作者对田老师深深的感激。基于此,笔者认为,本课的教学应该着力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感悟与体验,使他们经历充分的语言实践,主动积累语言,体会到作者40年来不变的感恩情怀,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一、简介作者,整体感知课前用大屏幕滚动播放刘绍棠的简介。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通过运用课外阅读掌握的材料,与教师课前提示的信息进行互动交流,对作者有初步的了解。2.引语:刘绍棠一生写了许多的作…  相似文献   

12.
《老师领进门》(浙教版第十一册)是当代作家刘绍棠先生的作品。文章通过具体事例的娓娓叙述和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画龙点睛”,表达出作者对田老师深深的感激。基于此,笔者认为,本课的教学应该着力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感悟与体验,使他们经历充分的语言实践,主动积累语言,体会到作者40年来不变的感恩情怀,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一棵树,一只鸟,演绎一段永恒的经典;一节课,一段情,留下一个永恒的回忆。诗意的课堂,诗意的语文,听王崧舟老师的课,真是一种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4.
教学《穆老师的眼睛》(六年制第八册第10课)一文时。我设计了复述、仿写的训练。 一、看图复述 《穆老师的眼睛》一课中有一幅连环式插图,图的右前方是穆老师的上半身像,着重对穆老师那双会说话的眼睛进行了描写。穆老师的背后是三个云雾状画面,都是作者回忆的几件具体事例,即穆老师  相似文献   

15.
<正>一、向名师学习,培养语文情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三种境界,王崧舟老师在《语文的生命意蕴》也谈到三种境界:"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不同的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境界;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境界;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境界。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极无痕。因此,好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王崧舟老师的课堂就是无痕、无课的,一咏三叹,余音绕梁。王老师眼中:情文相依,文情相生,才是语文的充实。实的语文,才是美的语文,诗意的语文。所以没有深厚的文学积淀,普通老师很难达到王老师的课堂境界。王老师的精彩诗意课堂我们可以借鉴,甚至可以复制,却很  相似文献   

16.
近日,笔者跟随教研室领导到某中学调研,听了一节语文复习课,激发了很多思考。这节课复习的是初二第三册第三单元(散文单元)。执教老师把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板块,即复习字词、文学常识、课文内容,做阅读练习题。课后座谈时,这位老师问我几个问题:语文复习课应该怎样上?现在的中考阅读是教什么却不考什么,即不考所教的课本内容。那么语文老师应该怎么教?还有必要教课本吗?在工作中有很多语文老师对这些问题都很困惑。据我分析,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怎样通过学习课内文章来指导帮助学生阅读、写作课外同类体裁的文章。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苏枕书 《教师博览》2010,(12):44-45
高中第一课,老师们的开场白都很有意思。语文老师谈了谈人生,让我们任意作一篇文章。英语老师是班主任,跟我们聊即将开始的高中生活。化学老师回忆上一届的学生,其中有一位是奥赛金牌得主,保送了清华。物理老师嫌讲台太脏,命当天值日的同学重新打扫。数学老师怀揣教案,大步走来。他高拔清癯,  相似文献   

18.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一书中谈到公开课时,表示自己“不适合上公开课”,并“下决心以后不上公开课了”。我想这一态度和他在书中回忆的两次公开课有密切关系。在第十一章《心灵的选择》中他回忆了这两次印象深刻的公开课:1985年执教的《我的老师》和1998年执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李老师执教的《我的老师》在评课中获得了听课教师“语言干净而富有感染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真是一次享受”等好评。而学生却在后来写给他的信中说:“平时的课很自然,而公开课很假……”而他…  相似文献   

19.
镜头之一:讲述动听的故事 著名作家刘少棠在回忆蒙师时,很赞赏田老师驱遣想象的教学艺术。他回忆说:“这位田老师是把我引上文学之路的第一位  相似文献   

20.
<正>出版社:海天出版社"常诵名家警辟句,始知得失不由天。"本书是《人民教育》原总编辑刘堂江主编的《学生写作经典范文》(10册)中的第一册《名家笔下的老师》。内收费孝通、老舍、王蒙、刘绍棠、刘国正、赵丽宏、李吉林等名家回忆"先生"级别的老师的文章,共计28篇。这些精选的写"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