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今年四月份《中国培训》改版以来,杂志的内容及版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中国培训》创刊20年之际,我对这份杂志有了更多的关注,在殷切期望《中国培训》杂志越办越好的同时,也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一、关于杂志的内容。一是希望把杂志当成一个媒体。立足全国的企业培训与职业培训,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已匆匆滑过。这一年中,《中国培训》杂志对我的帮助很大、影响很深,让我感到很温馨。在这里我最想说的就是四个字:一路同行,感谢有你!曾记得,8年前(2005年6月),我在办公室的报栏里认识了她,从第一次阅读《中国培训》杂志(《中国培训》杂志于1992年创刊),一种亲切感便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3.
2011年6月9日,我作为《中国培训》表彰的一名优秀宣传工作者,参加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心情激动,感慨万千。2002年10月,我调到宣钢炼钢厂从事职工培训工作,那时我们厂已订阅《中国培训》杂志多年了。2009年,我想把一些培训经验、观  相似文献   

4.
上期卷酋语中,我们将《中国培训》20年的发展概括为三句话,即择时而生、服务发展,发展给力,读者和作者的支持。进一步分析和回顾《中国培训》的创业和发展历程,特别是今年改刊的实践,进一步证明,只有自己不断变革和创新,提升适应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培训》20年发展的真谛,也是对今年《中国培训》发展的最好总结。  相似文献   

5.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不经意间,伴随我们工作和学习的《中国培训》杂志走过了她20岁生日;20年的风风雨雨,《中国培训》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正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职业培训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才培训的国际化、全  相似文献   

6.
《中国培训》2012,(12):66-67
岁月荏苒,20年弹指一挥间,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培训》杂志社迎来了辉煌的20周年。20年来,我们共同见证了《中国培训》一步步的发展壮大,也见证了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庆祝成立20周年,《中国培训》杂志社定于2012年12月18—19日在厦门举行20周  相似文献   

7.
欣闻《中国培训》杂志创刊10周年,作为读者和培训师的我无不为之而高兴、而祝贺。因为,《中国培训》是我的良师益友。 记得是在1999年11月,在一份“浩如烟海”的订阅报刊杂志的资料中,偶然相中了我并不曾阅读过的《中国培训》。其原因很简单,一个培训师  相似文献   

8.
本期 ,是《中国培训》杂志100期 ,非常值得庆贺和纪念。它标志着《中国培训》已经从稚嫩一步步地走向成熟。在此 ,我和我的同事们向为《中国培训》的创刊和发展付出过努力以及给予过帮助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从1992年7月创刊至今 ,《中国培训》走过了9年的历程 ,这是在不断探索中前进的9年 ,是在办刊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变化 ,努力去适应时代并为其服务的9年。《中国培训》作为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的会刊 ,一方面 ,以职工教育、职业培训为中心 ,热情地宣传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成绩 ,及时地报导了党和国家…  相似文献   

9.
赵坚 《中国培训》2012,(11):11-12
今天,我们翻开《中国培训》,她以成熟甘美的姿态展现在每一位读者的面前。这是20年的沉淀积累,这是《中国培训》杂志社的所有同仁20年来不断奋发进取、不断创新的智慧结晶。20年,弹指一挥间;20年,中国职业培训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年,《中国培训》见证了全国职业培训事业的蓬勃发展,为职业培训事业的不断改革造势助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培训》2009,(11):4-4
本期是《中国培训》杂志创刊第二百期。“二百”,这个数字,蕴含了《中国培训》历经的所有困惑与探索,创新与发展。它的到来,让每一个《中国培训》人都难掩心中的激动和自豪。  相似文献   

11.
从青年到中年,19年来《中国培训》一直是我职教生涯的灯塔。在我对技工学校的认识还处于懵懂的时候,是《中国培训》为我指点迷津。当我对技工教育感到惘然的时候,是《中国培训》为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一是 《中国培训》2005,(10):14-14
2005年9月21-23日,中国培训杂志社在江西九江召开表彰大会,授予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等31家单位《中国培训》“宣传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授予崔丽芬等40名同志《中国培训》“优秀通讯员”荣誉称号,并分别向宣传先进单位和优秀通讯员颁发了奖牌和荣誉证书。在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宣传工作中,全国各有关单位和广大《中国培训》通讯员积极为《中国培训》撰写稿件,主动提供新闻线索;积极配合杂志宣传计划,为记者提供采访机会和条件;为办刊质量的提高,积极出谋献策;大力协助组织杂志的征订发行工作,为办好杂志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各单位仔细了解…  相似文献   

13.
青林 《中国培训》2009,(11):12-12
《中国培训》杂志刊行二百期,道喜了! 作为一名职教工作者,我是阅读它成长的,它给我信息、信心和勇气。它是我透视职教事业的一扇窗户,从中我知道了最新的政策,最新的方法,最新的理论和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14.
要把企业培训目的与培训者的培训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我们在总结世界各国先进培训经验和成功培训模式基础上,为落实《胜利油田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以IS010015国际培训标准为工具,建立识别和分析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提供培训、评价培训结果并监视和改进培训过程的一套完整的、规范的培训体系。一、借鉴国际培训标准,提升油田培训理念中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1年3月20日正式发布了GB/T19025—2001idtIS010015:1999《质量管理培训指南》国家标准,这是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SO10015:质…  相似文献   

15.
20014年9月21日的《中国教育报》刊登张爱玲的《这样的培训怎能叫我去爱它》,读后感慨万千。作为培训的高校指导教师.拿着参加培训的农村教师的报酬,心里一直沉甸甸的。文中反映培训管理松懈.培训形式单调乏味.指导教师水平不高,不负责任,培训考核不严格等。上述原因导致形式主义空转.功利主义人人过关。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培训》是人社部直属单位——中国职协主办且公开发行的杂志。也是在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全国各类企业影响相当广的杂志。我一直很关注她,因为她在很艰难地求生存的同时,很敬业地也很专业地为全国技工院校、各类培训机构、各类行业企业相关部门施展"浑身解数"。我一直很支持她,经常投稿,甚  相似文献   

17.
中国职协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后,我们收到了很多获奖同志写来的热情洋溢的获奖感言,他们在肯定我们工作的同时,也对我们杂志提出很好的建议和意见。十多年来,正是因为有这样一大批来自各行各业的培训工作者对我们的关心爱护和支持,杂志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我们的信心也才越来越足。因此,本期特别刊出部分获奖同志的生动的文字,一是表达对广大培训工作者和读者的感谢,二是将此作为对我们的激励和鼓舞。在新的发展要求下,让我们携起手来,不断创新,紧紧抓住协会发展的历史机遇,把《中国培训》办得更好,为我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事业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培训》2009,(7):19-20
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顾和总结我国职业教育培训事业和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发展历程、取得的经验和成就,《中国培训》杂志于2008年6月1日至2009年2月28日组织开展了“改革开放30周年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培训发展”征文活动。征文活动得到了广大读者和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者的热情响应和大力支持,围绕征文的主题内容踊跃投稿,创作出了一批立意深刻、内涵丰富、题材新颖、质量高超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培训》2015,(3):64
平台创造价值·培训改变未来《中国培训》杂志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的面向职业教育培训一线工作者的核心期刊,并被国家相关部委确定为全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全国企业管理培训、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工作的指导刊物,刊物内容集中了职业教育培训的权威政策、最新理念、先进的培训模式和方法、典型事件案例等,力求为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工作指导。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中国培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办刊风格和特色:深层挖掘——对企业职工培训、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技能鉴定领域内的重大事项和发展趋势,进行广泛深入、  相似文献   

20.
诚挚的祝贺     
《中国培训》杂志创刊10个年头了。回首我和《中国培训》相处的日子里,充满着激情奋进、求索、成功的喜悦。近10年读《中国培训》的经历,我领悟出《中国培训》的特点:一是定位合理。《中国培训》每期主题鲜明,中央省市部委报道及时,研究探索深刻,企业职教新颖,技校园地活跃,教与学实在,他山之石可用……。二是信息量大。当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