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爱玲     
《中文自修》2010,(4):F0002-F0002
张爱玲,现代著名女作家。1920年生于上海,本名张煐,张爱玲出身名门,祖父是清末大臣张佩纶,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中学时代她已展露写作天分,1943年凭《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正式踏上文坛,《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作品使她成为40年代上海最炙手可热的女作家。她的小说一般描摹日常生活,深刻洞察人情世故。  相似文献   

2.
孙智正 《初中生》2009,(5):41-44
张爱玲,1921年生于上海,祖父为清末名臣张佩纶,祖母为李鸿章之女。张爱玲原名张瑛,小学入学时,妈妈替她改名为“爱玲”,为英文“ailing”(烦恼)的音译。1943年,张爱玲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举成名,同年创作《沉香屑·第二炉香》、《心经》、《金锁记》、《倾城之恋》等重要作品。1995年她在美国逝世。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生于1920年,系出名门,家族显赫.在上海读中学时,才华初露。 1942年,张爱玲从香港读完大学回上海。在很短的时间里.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心经》《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等大量小说,同时还写散文杂谈,风靡上海,名噪一时。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成名于本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沦陷使她走上了作家之路。离开了当时的主导话语,张爱玲的女性小说表现了时代的悲剧,也表现了历史的悲剧。她的作品描绘出一个个迷失了精神家园的女性在生活中丑态百出的悲惨世界,具有苍凉的真实感。如《金锁记》、《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等等,这些小说存在着一个普遍的主题:对女性生存问题的关注,而这种关注来源于张爱玲成熟的女性意识和生存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5.
张丹 《学语文》2012,(4):57-58
综观张爱玲的数部小说,比如《沉香屑第一炉香》、《金锁记》、《十八春》等,其中的女性形象更是令人感慨。读者们眼睁睁的看着一部部女儿的悲歌的演绎,却无能为力;其中的母亲形象更是令读者感到可恨可气可怨和可怜。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大红大紫的人生辉煌阶段是在四十年代的中国上海,小说集《传奇》就是这时候面世的,其中收了《金锁记》、《倾城之恋》、《茉莉香片》、《沉香屑·第一炉香》等十篇小说。张爱玲钟情《红楼梦》,有着很深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底子,对人生的缺憾保持着敏锐的意识,而她求学期间接受的教育又是西式的,因此她善于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某些表现手法与特点熔于一炉,把小说写得华美又悲哀,富丽又苍凉。既力求对生活作真实、精细的描绘,又充满缤纷的  相似文献   

7.
40年代初,张爱玲象一颗闪亮的新星出现在上海文坛。1943年,她因发表《倾城之恋》而声名大震,随着《茉莉香片》、《金锁记》、《沉香屑——第一炉香》、《封锁》、《花凋》、《琉璃瓦》、《红玫瑰与白玫瑰》、《心经》、《留情》等的不断问世,更加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据说,她将发表的小说取名《传奇》出版后,5日内即销售一空,不得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以《沉香屑第一炉香》和《沉香屑第二炉香》在1943年的上海文坛横空出世。她的作品虽数量不多,然而篇篇珠玑,发出绿色的悠远的光芒。张爱玲的创作生涯短暂却十分夺目,正如她出版的第一本小说集其名,闪耀着传奇色彩,以她的天才在我们的视野中定格下一个苍凉无比的美丽手势,书写了她独特的人生体验:“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由海外转向大陆的张爱玲热引发了无数“张迷”的思考。她的小说意象迷离,幽玄冷寂。《沉香屑.第一炉香》堪称她的代表作。小说借葛薇龙这个张爱玲笔下的女子形象,揭示了人性的弱点。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以《沉香屑第一炉香》和《沉香屑第二炉香》在1943年的上海文坛横空出世。她的作品虽数量不多,然而篇篇珠玑.发出绿色的悠远的光芒。张爱玲的创作生涯短暂却十分夺目,正如她出版的第一本小说集其名,闪耀着传奇色彩,以她的天才在我们的视野中定格下一个苍凉无比的美丽手势。书写了她独特的人生体验:“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相似文献   

11.
对战争不同的生存体验──《倾城之恋》解读许焜云在四十年代初那战乱血腥腐朽的时代.张爱玲以她的以《沉香属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一批小说蜚声沦陷区的上海滩,被誉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奇特而不可重复的文...  相似文献   

12.
风雨:人物内外交困关键时刻的心境意象张爱玲小说中的许多故事都发生在风雨之中,风雨成为她的小说中的一个基本意象。葛薇龙《(沉香屑——第一炉香》)推脱不掉司徒协的手镯,此时小车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  相似文献   

13.
时下,只要你步入大小书店,张爱玲小说、散文集、张爱玲传记就会闯入你的视野。读张爱玲、研究张爱玲的人日渐增多。一股“张爱玲热”扑面而来。1943年5月,张爱玲在上海的《紫罗兰》杂志上连载中篇小说处女作《沉香屑——第一炉香》、《第二炉香》,从这以来,在读者中掀起过三次“张爱玲”热。  相似文献   

14.
《茉莉香片》发表于1943年7月10日的《杂志》第十一卷第4期,正是《沉香屑:第一炉香》第三部分在《紫罗兰》月刊连载刊出的时候。而《沉香屑:第二炉香》的转载发表,已经是九月份的事情了。这说明,《茉莉香片》很可能是与一、二炉香同时写成的。所以按照发表时间,它是张爱玲写给上海人看的第二则“香港传奇”。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站在“被食、自食、食人”的中国传统封建文化对人的自主性残害的高度 ,剖析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和《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性格发展轨迹及悲剧的根源 ,并挖掘其文化内涵 ,进而分析封建礼教和罪恶的金钱对人的精神的异化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女作家,代表作有《金锁记》、《倾城之恋》和《沉香屑---第一炉香》等,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尤为引人注目,其生存状态更是引起广大读者的深刻思考。文章就其作品中的女性生存状态进行了论述,具体从以下方面展开论述:她们都是缺乏爱情的婚姻的狡猾隐忍者,将金钱置于爱情之前,在貌似圆满中悲哀、凄凉地度过一生。  相似文献   

17.
沈裕 《文教资料》2013,(24):13-15
《海上花列传》作为作家张爱玲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其世态人情、情感对话及“平淡而近自然”的美学追求,表现了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及人生态度.细读张爱玲一系列“传奇”小说,不难发现《海上花列传》对张爱玲创作的影响.本文从《传奇》第一篇《沉香屑·第一炉香》出发,通过张爱玲笔下的葛薇龙与《海上花列传》中的赵二宝的形象分析,体会此篇小说受《海上花列传》的影响及张爱玲对此的延续与超越.  相似文献   

18.
张宇 《文教资料》2014,(36):66-69
《沉香屑:第一炉香》和《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笔下少有的以婚姻作为结局的小说,乔琪乔和范柳原也是经常在诸多评论中相提并论的著名的情场浪子。前者以个人婚姻的悲欢来衬托出时代的大悲剧,而后者则是以时代的悲剧来成全一对平凡男女的大团圆。本文将从男性形象的角度来解读两篇小说中不同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在某种意义上是一部心理小说,通过"显"和"隐"两种方式表现人物心理,展示葛薇龙的心理转变和性格变化过程,从而揭示"人性的普遍弱点"和人的生存困境,表达了对个体生命和人类的悲悯之情。  相似文献   

20.
《多少恨》是张爱玲尝试通俗小说的作品,但主人公家茵的最后出走却“意外”地带来了张爱玲小说中女性人格的提升与脱俗。文章欲以“多少恨”为线索,逐一分析张爱玲小说中从《茉莉香片》中的冯碧落到《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薇龙到《封锁》中的翠远再到《多少恨》中的家茵以及《十八春》中的曼桢这些同样有恨却又有着不同恨的女性心路历程的求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