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电视新闻一瞬即逝,它不象报纸新闻那样可以用大块的版面和醒目的标题引起读者注意。所以,一条电视新闻能否吸引观众,除了画面因素以外,新闻的导语能否新鲜活泼、引人入胜,给观众以正确的引导,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电视新闻导语,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根据新闻的主题、内容决定的。一条好的电视新闻导语应该准确生动、简练明快、通俗易懂,并能和画面紧密配合。同其他新闻传播工具相比,电视新闻是以快、短、活、声画并茂见长的。目前,国内播出的电视新闻平均一分钟一条,约二百字。如此短的消息,是不能有  相似文献   

2.
罗文婧 《新闻窗》2008,(5):88-89
导语是新闻的眉头,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语的运用能起到提炼新闻主题,吸引观众兴趣的作用。所谓导语镜头,是电视新闻画面为了与解说词相呼应,因而需要有一个启幕的镜头。这个导语镜头虽然不是主体事实叙述,但可以先声夺人,直接影响到观众对整条电视新闻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导语是新闻的开头,电视导语要把观众最感兴趣的东西和记最需要告诉观众的内容表达出来。一条电视新闻能否引起观众的兴趣,导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种新闻样式都离不开导语。虽然导语只是开头的一两句或一段话,但它把整条新闻的中心内容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来了,起到了统领全篇、引人入胜的作用。作为新闻体系中的后起之秀的电视新闻,毫无疑问也必须具备导语。然而,人们重视的往往只是电视新闻中文字稿导语的写作,而对于摆在电视新闻前面的一个或一组画面是否具有导语性质,则很少有人从理论上加以探讨,在工作中也常常被忽略。那末,电视新闻有没有画面导语呢?我认为是有的。电视新闻是多种传播符号组成的,声画结合、视听兼备是它独具特点而自立于新闻  相似文献   

5.
李佳 《记者摇篮》2010,(4):40-40
对于经常性看电视新闻的人来说,早已经习惯了每条新闻的前面都有一条导语,对观众来说,在进入真正的画面新闻之前,由主持人对片子的简短介绍,直接影响了观众的收视决定。而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即使做出了精彩的新闻报道,如果没有一则引人人胜的导语,那么它的收视传达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6.
画面是电视语言三要素中的要素。图像是电视新闻有别于其他媒体新闻的根本所在。电视新闻的图像性决定了电视新闻导语的图像性。电视新闻信息的传播是由画面、声音和文字(语言)共同完成的,导语也一样。这里强调镜头的作用:一是因为镜头在表现事件性新闻时,由于视觉的关系,对观众有直接的冲击力;二是因为到目前为止,在所能看到的境内外电视新闻中,导语仍是文字处理并由新闻报告员播报的。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已进入一个"注意力"经济时代。对于竞争日益激烈的新闻行业,颇有感触的国内外记者认为,一个记者在写一条新闻前,必须设计十几条新闻导语,从中不断地总结、提炼,直至把精华浓缩出来。只有导语把观众的眼球吸引住了,观众才可能有耐心把整条新闻看完。因此,电视新闻导语是最费心思的,也是电视新闻最出彩的部分。  相似文献   

8.
电视引言,是电视新闻画面播出前主持人说的那段话,它很像报纸上消息的导语。导语是导读,引言是导视,都是引导读者或是观众阅读和收看正文部分。不同的是报纸导语前面有文章标题,而电视新闻标题是在画面出来之后打上字幕,因为电视节目每条消息中间必须有主持人串场,以使观众把每条新闻区别开来。所以,主持人串场的引言既是每条新闻的标识,又兼有导语和标题的作用。写好、写新、写巧引言,能引起观众的兴趣,勾起人们收看的欲望,吸引观众对将要播出的新闻予以关注。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引言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  相似文献   

9.
陈红梅 《记者摇篮》2009,(10):29-29
现在,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观众在看电视新闻时,都是在选看一些内容吸引人的新闻,那首先看到的就是新闻导语,观众需要借助新闻导语来大致了解一条新闻的大致内容。这就是说,电视新闻要想争取观众,导语是重要手段,特别是社会新闻的导语,必须吸引读者,诱发他们进一步详细了解内容的兴趣;反之,若导语平淡,必然会导致好新闻与观众失之交臂。作者、编辑的心血就可能付诸东流。那么,如何来写好社会新闻的导语呢?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导语就起着“皮”、“题”的作用。一条电视新闻能否引起观众的兴趣,能否以新鲜的、强烈的、集中的内容刺激观众涣散的注意心态,变无意注意为有意关注,具有新意的导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不同于其它传播媒介如报纸新闻、广播新闻,其最大区别在于,电视新闻是画面和文字结合而成的。广播新闻以声音进行传播,报纸新闻以文字形式做报道,电视新闻则以画面和文字(转化成声音)的形式诉诸于观众。在电视新闻的制作过程中,画面与文字二者的关系能否处理得当,对新闻制作很重要。画面与文字的关系在电视新闻中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有时,画面起到表现新闻的主要作用,而文字则仅仅起到补充说明画面的作用;有时文字又起到主导作用,画面辅之;在一些新闻当中,画面与文字又占有同等的份量。可见,  相似文献   

12.
让事件成为新闻的主体已在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中形成共识。那种画面加解说,措施加数字的旧新闻模式逐渐被淘汰。代之以更具活力和生气,更贴近生活,以事件为主体的电视新闻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不仅体现了电视新闻画面构图和语言描述(尤其是导语)的创新,更体现了记者采访作风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李丹婷 《视听纵横》2007,(5):110-111
一、电视新闻导语强调是“声画合一”的优势,纸媒传达信息则较平实。 电视与纸媒体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画面形象的可视性。因此,在电视新闻片制作中更加强调画面语言、文字语言并重,因此电视新闻导语与纸媒体的新闻导语相比有它的独特性。如在记者节当天,丽水各家媒体都以不同的形式报道了与记者节有关的新闻,《处州晚报》的记者写了下面的导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导语作为新闻的开头,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是观众了解整篇电视新闻的一个窗口。因此记者在写导语时,要把需要告诉观众的新闻点及观众最感兴趣、最想知道的东西写在其中,让导语像"吸铁石"一样紧紧吸住观众的眼球。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导语,就是最出色的导语。本文从新闻导语写作现状分析入手,谈谈县级电视台如何创新、写好电视新闻导语。  相似文献   

15.
王娟 《大观周刊》2012,(52):27-28
电视新闻导语作为电视新闻写作的重要结构之一,它要把观众最感兴趣的东西和记者最需要告诉观众的内容表达出来。实践证明,传统新闻写作理论,已越来越难以支撑受众对导语的个性化需求,电视新闻需要不断开掘导语写作的空间,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导语作为电视新闻写作的重要结构之一.它要把观众最感兴趣的东西和记者最需要告诉观众的内容表达出来。实践证明,传统新闻写作理论,已越来越难以支撑受众对导语的个性化需求.电视新闻需要不断开掘导语写作的空间,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7.
博览     
电视新闻忽视观众感知的主要弊病研究观众看电视新闻时注意的行为方式很重要,它有助于我们在采编过程中更尊重观众的感知特点。当前电视屏幕忽视观众感知特点的主要弊病: 一、声画两张皮,平分秋色。电视新闻无疑应是以图像为主声音为辅,然而,当今的大多数新闻声画两张皮,以图像填声音,大多应着重突出图像的新闻图像没能充分突出,图像模式化,记者的眼睛没能抓住观众感兴趣的画面。二、重视‘第一印象’不够。观众的注意往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初的刺激是否具有吸引力。应当重视拍好、编好第一个镜头,重视写好导语。当前,如何拍好、编好第一个镜头远没有引起电视新闻工作者的重视,富有人情味的导语更是少得可怜。  相似文献   

18.
王明学 《新闻窗》2010,(2):83-85
电视新闻的要素很多。但其最基本的要素是五个W和一个H。如何在一条新闻中配置这些新闻要素,也就是说,如何分配好电视画面和解说词,这是电视新闻人应该掌握的。笔者通过十多年的电视新闻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做法.下面仅以标题和导语为例.就电视新闻要素优化配置进行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9.
画面是电视新闻媒体区别于其他传统媒体的显著特点。电视新闻画面通过动态的镜头尽可能为观众还原新闻发生的真实场景,将新闻事件涉事人物的表情、情绪等微观表现充分展示给观众。画面品质关乎新闻品质和传播效果。画面创新是提升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有力途径。文章以画面创新为研究对象,探讨以画面创新提升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具体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20.
抠像是指“以电子方式将二级画面切至基础画面之上。”抠像画面并不是摄影机拍摄的基础画面所包含的内容,而是用电子技术“挂”在基础画面之上的图像。抠像在电视新闻中运用广泛,主播报道新闻导语时,在其旁边抠入与该新闻有关的小屏幕,不但优化画面构图,使画面富有动感,而且增加一条信息通道,提高新闻信息易受性。但是,电视新闻抠像应注意哪些问题?本文以香港无线电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