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且以抒情诗为核心。这不仅形成了一种传统的抒情性文化氛围,也构筑了长期积淀在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深层中的抒情心态。这种抒情心态对各种艺术形式都有极强的同化力。这样,以叙事见长的小说便也注入了抒情的成份。早在“五·四”时期,诸多作家便把小说艺术与诗歌艺术的融合作为自觉的追求。废名便是较有实绩的倡导者和探索者之一。他以其独具特色的田园小说创作,为小说中的诗意追求和诗情的抒发,开通了道路。  相似文献   

2.
<正>诗化小说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小说的文体样式,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屡见不鲜。作为一种渗透性文体,诗化小说兼具小说的叙事功能和诗歌的抒情功能;甚至抒情重于叙事,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称之为“抒情小说”。杨义认为:“诗化小说是‘立意小说’。它拆除了传统小说中情节的堤坝,却把它引入诗意的清池,使人在诗情画意中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3.
孙犁作为体制内主流作家的独特之处,或许源于他那积极的时代参与并没有全然遮蔽言说主体的个人性。他在解放区的文学创作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明丽、向上的诗意风貌,表达出他对一个大时代的激情参与和诗意传达,凸显一个应和时代脉动的战士作家形象。但是,在其1940年代的一些抗战叙事中,也可以让人感受到蕴含其中的个人性感受。小说《钟》是孙犁遭到非议甚至批判的“不合时宜”的作品之一,通过对其文本本身及其“本事”的再解读,可以在诸多症候中触摸到创作主体与其激情参与的时代之间所存有的裂隙,而这成为我们今天解读孙犁与他那具有“情结”性留恋的时代之间复杂婉曲关系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苏童作为“先锋小说”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小说的艺术特色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苏童小说巧妙的叙事技巧,这是苏童小说呈现独特魅力的叙述动因之一,其内容包括叙述视角的独特、“白描”与“留白”的传统以及设置悬念的巧妙;二是苏童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这是苏童小说艺术特色的诗性语言的魅力呈现,其内容包括一气呵成的语言、南方市井的语言、准确新奇的比喻和精心营造的诗性氛围。苏童小说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诗意地展现了苏童不同于其他“先锋作家”的艺术特色,也潜在地生发出潜藏在苏童作品中的独特审美气质。。  相似文献   

5.
一般地说,写小说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叙事角度:最常见的一种是作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可以随时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描写环境,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抒情和议论也都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这种“全知”的叙事角度一般采用第三人称来写。另一种是以第一人称来写,讲自己的故事,或以自己的故事为主,这可以称为  相似文献   

6.
所有的叙事作品都有一个叙述者,他是一个叙述行为的直接进行者。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艺术样式,这种叙述行为体现于小说中便成为通过对一定叙述话语的操作与铺展.最终创造了一个叙事文本。我们便是依赖于这位叙述者的叙述而接触到这个故事。“叙述者是我们在同叙事作品的文本相照面时所最先接触到的”。由此可见在叙事文本中叙述者所处地位的非一般性。本文正是抓往小说叙述者这一西方叙述学意义上的叙述关键点之一来对鲁迅小说《狂人日记》进行某种形式分析,试图发现其中独特的叙述艺术。这也可看成是全新解读《狂人日记》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7.
在抗战时期文化回归思潮影响下,孙犁自觉地选择了民族化文学的道路。他的抗战小说不仅寻找呼唤着民族精神的回归,深入地挖掘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格,而且成功地借鉴了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表现手法,运用其独特的叙事抒情方式以及语言结构形式,在整体上反映出了抗战特定背景下的抗战军民所具有的审美意识,在作品中展示了一幅幅民族风俗画,揭示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思想形态及心理轨迹。  相似文献   

8.
孙犁小说不仅在内容上权力表现他心目中“美的权至”,而且在艺术构思上追求诗意美与灵性美,在艺术表现上注重诗化意境的营造与抒情氛围的渲染,在文体与结构上追求散文美与简洁美,在语言上追求清新美与明净美。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2,(1):129-134
孙犁的小说创作重视叙述的历史真实性,着眼于心灵、人性的探索,具有强烈的历史意识。他在抗战小说的创作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体",这在主流叙事里显得另类,"我"是造就这种文体的"神",抒情性是其文体表征。"芸斋小说"是孙犁写"我"之思的极致,他以个人视角对文革期间的种种世相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形成了"文革十年"表现上的个人话语方式。孙犁的小说从古代白话小说传统中借鉴了创作方法和叙事方式,在民间文化的潜移默化中,其部分小说与"寒窑"母题形成了互文关系,晚年又从史传文学传统中吸收了更多的养分,借鉴了列传、志异的写法以及《史记》《聊斋志异》的形式因素,拓展了小说艺术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10.
小说现代化包括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综合要求。孙犁的诗意小说,富于诗意地表现抗战时代的民族精神和气质,用诗笔深化对民族解放战争年代妇女入情美的表现,显示了自身的独创性。完美的艺术形式与进步的内容的有机契合使得诗意小说真正进发出强烈的光彩,大大推进了小说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为题材和背景的“抗战小说”是抗战文学中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部分。“抗战小说”作为历史叙事和自我想象的方式,它为20世纪中国试图寻找、建构和获取的正是现代民族国家的本质和新的民族性。在“抗战小说”丰富的想象和多元的叙述中,也展现着不同的个人命运、家族记忆和民族国家想象。基于此,要讨论的正是1930年代以来我国“抗战小说”基本叙事模式的发展脉络及其所要揭示的复杂的历史图景和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在形成于元明之交这一历史断裂期的市民文化消费语境中,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为代表的中国近世通俗文学,在具体操作死亡叙事的过程中,受到了“以奇为美”和“以惨为乐”这两种典型的民间审美情趣的深刻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两种带有原始的民间气息的审美情趣已经内化为通俗小说家常规性的文本叙事策略。民间审美情趣的强烈渗入,正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文本世界中的死亡叙事在美学品格方面区别于“文人独创型”文本中的死亡叙事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常海鸽 《海外英语》2014,(19):206-207
A Rose for Emily is a short story written by William Faulkner, the famous and prolific writer of novels and short stories in America. His unique style of writing fiction always draws much attention of scholars. The narrative mode in A Rose for Emily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u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narrating technique on fortifying the theme of the novel.  相似文献   

14.
"张松送图"和"周瑞家的送花"分别是《三国演义》和《红楼梦》里的情节,它们都借送物的方式写出了送者与接受者的性格特点,对一号人物采用了"不写之写"的手法,注意照前伏后,章节意蕴极为丰富;它们一个像名剧,一个像名画,是古代小说中借送物写人叙事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5.
须一瓜小说《有一种树春天叶儿红》与格非小说《不过是垃圾》在主题表达上殊途同归。二者叙事模式相似,叙述方法不同。主题表达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主题意旨却相同。二者通过对现代爱情神话破灭的书写,深入探讨了现代人的精神信仰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创作个性是作家区别于其他作家的独创性。韩东青年题材小说以其在语言、题材、文体精神诸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人化”享誉当代文坛。他在边缘处的深度叙事、对个体经验的剖析书写、对“存在”的追问都使他的小说具有了独特的创作个性与丰富的可言说性。  相似文献   

17.
小说的叙事风格与电影的表现空间存在艺术特质的差别,电影改编小说,在呈现小说人物深层意识活动、转述复杂的人物和事件关系、再现小说的文学性等诸多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冯梦龙文言小说总集《智囊》编排体例在继承小说类书分类编排方法的基础上,以智为主题,不仅具有取材专一和钟情史书的编纂特点,而且工于创造,一方面打破"述而不作"的传统,对小说进行精妙的评点,另一方面将搜罗的1300余则智慧故事按照层递、并列、正反相较三种结构关系进行精心编排,体现了《智囊》特色鲜明的编纂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形象是表达作品主题和思想内容的关键,但次要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吴趼人写情小说《恨海》《劫余灰》《情变》中的次要人物形象形色各异丰富多彩,在表达主题意蕴和完善作品结构上有着重要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描摹世相人情百态的世情小说,可以见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一些伦理道德规范和约束。中国古代社会以"三从四德"规范女子的言行举止德性,将女子一生鲜明地划为三个阶段,即未嫁、既嫁、寡居。本文以这三阶段的分期为出发点,以女子之"从"为侧重点,分析世情小说中所展现出的,古代未婚男女、已婚夫妇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相关婚姻伦理和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