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爷爷的扁担     
爷爷的扁担弯弯的一头挑着太阳一头挑着月亮太阳公公像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把爷爷的扁担绘成一座美丽的彩虹桥月亮婆婆悄悄地从彩虹桥上走过星星拥了上来专心地听她讲爷爷一生的故事爷爷的扁担弯弯的一头挑着辛劳一头挑着希望爷爷的扁担@路仁  相似文献   

2.
元旦     
元旦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着去年一头挑着今年去年的丰收和今年的希望把扁担压的弯弯元旦@刘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秘01班  相似文献   

3.
4岁的时候,她总喜欢在父亲下班后骑在他的脖子上做空中飞人,玩旋转木马。那结实而有力的肩膀是她的坐骑。母亲会轻轻责备她.而父亲便带着宠溺的笑将她转得更快。后来,她知道父亲当时的工作是挑着重重的木材从一头走到另一头,重复着无数次的来回。肩膀上永远是新伤加旧伤,夜夜需要母亲为他揉搓淤血。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秘密     
4岁的时候,她总喜欢在父亲下班后骑在他的脖子上做空中飞人,玩旋转木马。那结实而有力的肩膀是她的坐骑。母亲会轻轻责备她,而父亲便带着宠溺的笑将她转得更快。后来,她知道父亲当时的工作是挑着重重的木材从一头走到另一头,重  相似文献   

5.
写下这个名字的前一天,我随意地在网上键入"行走",才发现这已经是一个多到不时尚的表达了.可我还是固执地写下了它,就像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自己是个不能在一个地方久留的人.也许二十多年前,正当盛年的母亲一头挑着鸡蛋,一头挑着我往返于湛江和湘潭的探亲路上时,行走就已经是一种注定.  相似文献   

6.
一想吃他的豆腐必须早起。每天清晨,雄鸡唱过三遍,就会有一个声音准时传来。“梆!梆梆!梆!梆梆!”很遥远,只有屏住呼吸,将耳朵抬离枕头才能听见。人们对他早就熟悉了:十二、三岁,一头硬刺刺的头发理得很短,看得见青愣愣的头皮。长胳膊细腿,肩头,一根新制的扁担,两只挑筐,一头挑了盛豆腐的木盘,一头是大小不等的三块砖头。那砖头,和那椿木梆子一样的古老,有点儿扁,又有点儿圆,没棱角儿。砖头下面,总放一个塑料袋,里边包了一本什么书和笔纸。人们见了,一边提醒他把分量给足些,一边夸:“卖一份儿记一份儿吗?…  相似文献   

7.
习惯也能开花结果,信不信?请听两个完全相反的故事。其一。有只大象叫乐乐,这令人肃然的宠然大物是被一条极细的铁链子拴着的,那链子一头拴着他的腿,一头则固定在木桩子上。按理说,凭他的力气,他完全可以从那里挣脱,可是没有,他居然心平气静,就那么极安然地在那里吃着主人喂它的草料。那么,力大无比的乐乐为什么就不勇敢地拼一拼呢?原来,当他还是一头小象时,曾不幸被猎人捕获,并被猎人用细链子拴在了木桩子上。起初,他也曾愤怒过,挣扎过,但毕竟太小了,没有成功。后来由于有人喂他,他也就渐渐地习惯了这一切。等他长大后,他的力量原本足以挣…  相似文献   

8.
尽管在平时和考试的作文要求中,”‘具体”二字几乎每次都有,但遗憾的是,真正符合’仅体”这一要求的作文,数量并不如希望的那样多一不妨先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刚从大学生物系毕业的青年在东北平原上看到一个农民挑着一担庄稼,赶着一头牲口,就跟人说:“那个农民挑着一担植物,赶着一头动物一”其实,那“植物”是高粱,那“动物”是驴子。可是,他不知道I笑话原本是讽刺理论与实际脱离的人,但从作文的角度看,那个大学生的话一不也是显得太不具体了吗?用这一例子来说明什么叫“具体”,不是很可以获得一些有益的东西吗?具…  相似文献   

9.
脚印     
黄黄的土地上印着深深的脚印,脚印中埋葬着父亲的血汗,也装满了父亲的爱。脚踩出了一条通向远方迷茫的路,路的一头系着父亲的心和对儿子的爱,另一头挑着儿子的命运和前途,伸向遥远遥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三月和青草深深扎根头顶一枚烈日搀着清风在垄上走走停停农民汗水中最咸的两滴在坠人土地之前庄稼他的孩子响起拔节啼哭的声音挥动的月芽儿弯曲的脊背和着汗水喂养冷灶还有铁锅农民乡村的使者虽然鸟一样啄食却能驱赶山村的寂寞与贫困山柑分脸·吴奎是鸟歌唱的时候母亲把嘱咐用太阳晒了晒小心地塞进我的书包目送我踏上求学的小路是倦鸟归巢的时候老师把希望用微风滤了滤仔细地夹进我的课本陪我走向回家的小路像条扁担一头挑着母亲温馨的嘱咐一头挑着老师热切的希望嘱咐和希望真沉哪把小路压得弯弯乡村农民(外一首)@吴奎$河北省赤壁长江工程职…  相似文献   

11.
"学校最重要的单位在哪里?"面对这一问题,有的人认为是教导处,有的人认为是教科室,还有的人认为是年级组,等等。其实不然,学校最重要的单位应该是教室。因为在教室里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没有生命绽放的教室,就不可能是真正的教室。因此我们说一所学校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间间教室的品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每次读张晓风的散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眼前就浮现出无数双深情的眼睛,充满希冀而又无限牵挂地将孩子送出家门…… 送别孩子不过是平凡家庭一个简单的场景,但对于学校来说,却宛如接过一副千万斤的重担。这担子一头挑着信任与嘱托,一头挑着责任与使命。因此,每天迎接孩子上学、平安将孩子送出校门,就成为了一个庄重而圣洁的仪式。“勿以善小而不为”,小小的上下学仪式大有文章可做。它既是提升学校品牌实力的重头戏,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校长彰显办学思想的教育场。基于此,我们先要厘清几种认识。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教育研究时,过分偏重原理的教育研究,会显得空泛;过分依赖教学经验的教育研究,常会导致盲目。教育案例研究,一头挑着教育实践,一头挑着教育理论,恰是教育研究中由理论走向实际,以及由实际走向理论的桥梁,不失为最适合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一种方式。然而,一线教师在实施教育案例研究中的过程中,对教育案例的撰写总感到有些不得要领。本文将谈谈教育案例撰写的一些粗浅感受。  相似文献   

14.
宝贝计划     
《母婴世界》2012,(1):112-123
妈咪月记 宝宝终于与我们见面了.在产房里听到响亮的第一声哭声。我激动得流出了喜悦的眼泪。宝宝是顺产的,因为顺产对宝宝和妈妈都比较好,所以一开始就没打算剖腹产,也非常感谢宝宝的配合。宝宝好可爱,怎么都看不够,他长着圆圆的脑袋,一出生就顶着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还是西装头的发型。宝宝挑了我和他爸五官的优点,刚出生时像爸爸多些,几天后,妹妹来探望,说宝宝变化好大,而且越来越像我。  相似文献   

15.
[题目]小猴挑着一些桃子送给他的5个好朋友。他每到一个朋友家就把桃子的一半送给朋友,最后,小猴还剩下2个桃子。你知道小猴一共挑了多少个桃子吗?  相似文献   

16.
捏面人     
他是个捏面人的老头,挑着一个担子,担子头上插着些用彩面捏出来的小人,一个个神采奕奕,仿佛眼珠子马上就会转,嘴皮马上就会动。他挑着担子转悠在一个又一个城市的街头巷尾,每到一处,便引来许多孩子围着担子看。孩子们看担子上的面人,也看他如何十指翻飞地捏面人。而他呢,则看那些孩子,看哪个孩子最中他的意。  相似文献   

17.
父爱的力量     
父亲的身体是铁打的,他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在我心中,他就是一座可以用来抵挡任何危险的大山。 小时候,他总是把我放在他的肩上骑他的“马马”,他一次能挑别人两次才能挑完玉米棒子。每次他挑着4个萝筐回来时都如一缕轻风似的。他放下担子,喝一口水就又上山去了。他喝水时,水顺着嘴边流,把地面都溅湿了。地上的水,有些是从嘴里流下去的。有些是从身上流下去的。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诗     
父亲就像一头老牛,总是一声不吭,总是不知疲倦地写着他那首永远也写不完的诗.  相似文献   

19.
挑夫     
菲路 《语文新圃》2009,(1):41-42
“叽嘎,叽嘎挑盐巴,挑了城里挑乡下,叽嘎叽嘎挑盐巴,一头女人一头娃……”,耳畔又回响起儿时挑夫们欢快的劳动号子,那遥远的挑夫的背影走进我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20.
老行当     
《红领巾》2006,(3):48-48
世界发展得真快,快得我们还来不及认识一些老行当,它们就快消失了。老行当1号剃头大家都是到理发店剪头发的吧。在以前,人们理发得靠走街串巷(zǒu jiēchuàn xiàng)的剃头匠呢。有句话叫“剃头担子一头热”。剃头匠是挑着剃头担子做生意的。一头的担子装着剃头的工具,另外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