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真快,转眼又是一年.看到街头那五颜六色的贺年卡,我忍不住从珍藏的贺年卡中找出那张特别的贺卡.看到那张贺年卡片,使我想起了许多往事.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信息     
驻马店报向通讯员普寄贺年卡为鼓励广大通讯员在1992年度积极撰写稿件,元旦前夕,驻马店报社向全区400余名专业和业余通讯员,每人邮寄了一张贺年卡。贺年卡载着报社编委会负责同志手书的温馨祝福、问候和激励。不少农民通讯员接到贺年卡,感动得双手颤抖。泌阳县高店乡农民通讯员刘家福说:“我要在猴年里多采、多写稿件,报答报社的关怀和鼓励。”  相似文献   

3.
去年年底,本刊曾收到来自全国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的一千多封读者调查问卷和一百多位自费订阅本刊的读者的来信,编辑部决定给每一位热心读者寄去一张带有编辑部全体同志签名的贺年卡! 编辑部的十三位同志流水作业,连续作战,终于使一千多张贺年卡带着十三颗滚烫的心,凝聚着十三份真挚的情意飞向全国各地。 我们只想以此来表达对多年来一贯支持我们工作的读者们的真诚谢意,却没想到在读者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贺年卡、感谢信纷至沓来,有几位读者给编辑部的每一位同志分别寄来一张贺年卡,还有很多读者听到这一消息后,纷纷打来电话询问:‘能否给我也寄一张贺卡?这样一份新年礼物实在太珍贵了。’  相似文献   

4.
一枚贺年卡摆在我的面前,我翻过来倒过去,看了一遍又一遍……这枚贺年卡如今看来,实在是太粗糙了,纸张也非常薄.正面的上端是两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在进行无线电联络的图案,下端是“新年进步”四个红印字.可是背面的几行钢笔字,使这张并不美观的小小贺卡变得十分贵重,我整整保存了31个春秋.  相似文献   

5.
何微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也是我的授业恩师。生前,每当新年来临,他总会寄我一张贺年卡,以示殷殷期望之情。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最苦恼的就是找不到新闻。有一次,我为找不到吸引人的、有分量的新闻,写不出满意的稿子发愁,写信给何微老师,向他倾诉我的苦恼。不久,我收到了回复——不是来信,而是同往年一样,收到了一张贺年卡片。  相似文献   

6.
何微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也是我的授业恩师.生前,每当新年来临,他总会寄我一张贺年卡,以示殷殷期望之情.  相似文献   

7.
新年前夕,笔者先后收到了发自首都北京的两份珍贵礼物:一份是《经济参考报》群众工作部寄来的精制贺年卡,一份是由《经济参考报》的一些编辑、记者亲笔签名的贺年片。小小贺年卡,凝聚千般情,它反映了报社编辑、记者对一名基层通讯员的深情厚爱与鼓励。当然,编辑同志对通讯员的关心更多的表现为日常做  相似文献   

8.
风行全球的贺年卡不知起于何时,为何人所创造.但我国古代就有此风俗.宋周煇<清波杂志>记载:"至正交贺,多不亲往.有一士人令人持马衔,每至一门撼数声,而留刺字以表到."这就是贺年卡的滥觞.  相似文献   

9.
2003年元旦前夕,天寒地冻,但冬日的暖阳却普照大地,享有“北有臧克家,南有丁芒”盛誉的江苏南通籍著名诗人、作家丁芒先生打开了自家的信箱,一封粉红色的信笺引起他的注意。拆开信封,别致的酒红底色烫着金色的字体映入眼帘:南通市档案局(馆)祝您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噢,原来是南通市档案馆征集人员寄来的贺年卡,虽然寥寥数语,定居南京的丁芒先生却如沐春风。贺年卡已是南通市档案馆发给丁老的第四封信函了。2002年5月13日,南通市民喜闻乐见的《江海晚报》“江海之子”栏目用整整一个版面报道了《诗人丁芒的人生短章》,这位时年77周岁,定居南京…  相似文献   

10.
有两位记者我比较熟悉,一位是《文汇报》的万润龙,见过面。另一位是新华社的吴晓波,未曾谋面。我觉得他们都是称职的记者。 由于经常在杭报上读到万润龙的文章,叹服其新闻的及时和文章的生动,便以读者的身份向他寄去一份贺年卡。几天后接到他的电话,说他前一天收到我  相似文献   

11.
贺卡情思     
“爸爸,你是编辑怎么人家叫你老师?”8岁的儿子有一天看了几张通讯员寄给我的贺年卡后问我.接着讽刺我:“你连我的问题都答不上来,还给人家当老师?”搐鼻子眨眼,一脸瞧不起的样.  相似文献   

12.
上海凹凸彩印厂是一家承印各种内外贸商品包装、产品样本、挂历、贺年卡的印刷厂。我厂原由四十家弄堂小厂合并而成,设备陈旧,在五、六十年代以凸印为主,大部分是三、四十年代的设备,版面小、速度慢、质量差,胶印仅占2%。    相似文献   

13.
《芝麻开门》出版后,我应邀到100所学校作专题讲座,在10余所学校任校外辅导员。读这本书的少年朋友,一直用各种可贵的方式爱着我,他们讲我书中的故事、说关于我的种种逸事、守着电视机等《芝麻开门》、给我寄来贺年卡……我说这一切,是想证明,一个作家对生活的珍惜和爱护,一定能获得可喜的回报。  相似文献   

14.
新年前夕,我先后收到了发自首都北京的两份珍贵礼物。一份是《经济参考报》群众工作部寄来的精制贺年卡,一份是由《经济参考报》各版责任编辑签名的贺年片。小小贺年片,凝聚千般情,它反映了大报的高尚“报风”,凝聚了报社各版编辑、记者对一名普通的基层通讯员的深情厚爱。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的通讯员,能受到首都北京报纸编辑、记者的关注、怎能不受宠若惊?妻子说,“这是难得的情与爱,你可要珍惜!你要虚心地向老  相似文献   

15.
1989年12月24日,我接到钱锺书、杨绛两位老人在元旦前夕亲手特制的两张贺年卡。简朴的贺卡上用红色透印着“新禧”两个钱老手书和“钱锺书杨绛恭贺”的题签。两贺卡一厚赐给我,一嘱我转赠我的挚友薛进官。在送我的贺卡右侧钱老题写了这么几个楷书:“有昇我兄事业顺遂身心康泰”。  相似文献   

16.
94年元旦带给《中国日报》、《中国医药报》和《文化月刊》的三位记者的新年礼物,不是贺年卡和BP机上“新年快乐”的问候,而是被拔下的一撮黑发和膝盖关节的红肿。 12月29日,国际贸易中心状告近一年的吴祖光侵害其名誉权案,终于在朝阳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这三位为各自报刊而来此采访的记者,因没有接到法  相似文献   

17.
通讯员培训期间的摄影作品有没有著作权?重庆摄影家协会两会员为此与江北区委较起了真,并将其告上法庭,要求销毁侵权产品并赔偿经济损失10000元。近日,记者获悉,这起由一张贺年卡引发的著作权纠纷案在开庭前,双方终于握手言和,达成和解协议:被告的下属单位江北区委宣传部对使用摄影作品但没有征得作者同意、也没有署名和支付报酬做出道歉,并支付作品使用费3172元,同时承担两作者的律师费、诉讼费等2828元。作为和解条件,两作者撤回对区委的诉讼。  相似文献   

18.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它“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好标题确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我构思新闻标题,以下十方面作为主要思路。一、叙述事件本身。如《一张贺年卡引出的故事》、《老校舍已卖,新教楼“难产”,杨寨西村小学上课打游击》。二、主人公的姓名或其生活环境、地域特征。如:《玲琅一鼓万象春——访新华社著名女记者郭玲春》、《岘山的儿子》。三、概括人物事迹。如《一片痴情育桃李》、《二十六载风雨路》等均属此类。四、熔铸名诗佳句。《茅屋为春风所讴歌》来自杜甫的名篇《茅屋为  相似文献   

19.
网上过新年     
网上过新年您想购买新年礼物吗?您今年的新年或许会和以往所有的新年不同:今年,您可以足不出户,使用家用电脑,通过Internet访问五彩缤纷的虚拟商店,或许就能买到合适的新年贺年卡。这一切并不是我们的梦想,而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电子新年”。包括HP等在内...  相似文献   

20.
注意"新闻民工"的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沈爱国在湖州一次新闻业务骨干的培训班上说,“今年初,我在收到一些署名‘新闻民工’的记者学生寄来的贺年卡后,才意识到这个词的存在”。在搜狗(www.sogou.com)上键入“新闻民工”,可以找到170多万个相关网页。但关于这4个字的含义,却很少涉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展江在《把知识产权还给“亚民工”研究生》一文中曾说,“新闻民工”是指一些被聘用的记者,按稿计酬而不能享有编制内同仁的福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