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今天上学你觉得幸福吗?”没有家长这样问孩子,家长只关注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领导这样问上课的教师,领导只关注你传授了多少应试技巧。传统教学的终极追求,就是教师能成功地落实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能够考出好成绩,学业有成。如果为此,教师失去了应有的人文关怀,对于学困生,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就会显得苍白。如果为此,教师在课堂上用了不科学,不人道的方法,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几乎就是一种罪孽。如果为此,学生变得急功近利,失去了耐心与宽容,失去了渐进与友谊,身心又怎么健康成长呢?候鸟从南飞到北…  相似文献   

2.
"今天上学你觉得幸福吗?"没有家长这样问孩子,家长只关注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 "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领导问上课的教师,领导只关注你传授了多少应试技巧.  相似文献   

3.
“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家长这样问孩子,家长只关注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领导这样问教师,领导只关注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传统教学的终极追求,就是教师能成功地落实好每一个知识点、“考点”,学生能够考出好成绩、学业有成。仅如是,教师会逐渐丢失应有的人文关怀,相应地,学生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今天上学你觉得幸福吗?"没有家长这样问孩子,家长只关注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 "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领导这样问教师,领导只关注你传授了多少应试技巧.  相似文献   

5.
“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家长这样问孩子,家长只关注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   “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领导这样问教师,领导只关注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传统教学的终极追求,就是教师能成功地落实好每一个知识点、“考点“,学生能够考出好成绩、学业有成.仅如是,教师会逐渐丢失应有的人文关怀,相应地,学生的精神世界就会显得苍白,甚至对世界的认识也可能会产生偏差;若教师在课堂上用了不科学的方法,给学生造成了“软伤害“,挫伤了学生对后续学习的兴趣,那几乎就是一种罪孽;在这样的教育影响下,学生变得急功近利,失却了耐心与宽容,失去了快乐与友谊,身心又怎能健康成长!   ……  相似文献   

6.
“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家长这样问孩子,家长只关注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  相似文献   

7.
一、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营造幸福教学“今天上学你觉得幸福吗?”很少有家长这样问自己的孩子,家长一般只关注孩子考多少分、排名多少和身体状况。“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同样,很少有人这样问教师。教学的进程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分享人类精神财富的过程,就是分享各自学习体验、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教师的情感,教师在对话中感受学生的心跳。  相似文献   

8.
一位家长告诉我,自己的孩子问题严重。我问孩子具体有哪些问题,这位家长说,孩子刚上小学三年级,平日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总爱走神,学习又不努力,分析能力差,写作业拖拖拉拉。一天,家长满面愁容地带着孩子来找我,孩子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我问孩子:你觉得自己学习注意力集中吗?孩子很诚实,回答说:不集中。我问:是老师讲得不好吗?孩子摇头:不是。我说:那是为什么?孩子说:因为总想玩东西。我点点头:你上课净想玩什么呀?孩子的回答很出人意料:玩纸片。我有些奇怪:纸片怎么玩呢,你能教教我吗?孩子说:我拿纸片叠飞机。我一听就笑了:你喜欢飞机吗?…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强家园沟通的实效性,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各展其才,使家长园地会“说话”,确实成为家园沟通交流的窗口。一些家长只重视智育,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结束时,往往只会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小一班开设了“考考你”专栏,设置一系列有趣的问题让家长做答,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的育儿观念。例如“:你知道孩子的好朋友都有谁?”有的家长能脱口而出,有的却支支吾吾。“您的孩子今天高兴吗,为什么?”“您的孩子今天提问了什么问题?”此类问题的设置,不知不觉中引导着家长观察、关注孩子,转变育儿观念。同时,教师在和家长“说话”的过…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刚入学,家长们非常关注孩子在校的表现.经常听到有些家长在校门口叮嘱孩子上课要认真听讲;放学后也要问问学什么了,听没听话等.可是却很少听见有家长问:“你今天发言了吗?你回答问题了吗?”其实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发言回答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关系到学生听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幸福?有人认为快乐就是幸福;有人认为富有就是幸福;有人觉得健康就是幸福;也有人觉得活着就是幸福……曾记得有人问我,你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吗?你觉得幸福吗?当时我沉默了。说实在的,这样的问题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去答。因为我根本没感觉到当老师的幸福,所以也就无所谓喜欢不喜欢了。我选择当老师,是因为父母曾经说"当老师很好"——这也算是父母包办,唯命是从吧。起初的工作中,凭着年轻人的一腔热血,我每每都会认真地对待自己工作中的每件事和每个人,包括每个学生,总觉得这是我的职业,我应该兢兢业业。只是觉得不要做得太不像话,并没有想什么幸福不幸福。  相似文献   

12.
孩子,今天音乐课你学唱了什么?我会唱《×××》。这是很多父母与孩子的问答。试想,为什么很少有父母问,孩子,今天你在音乐课上感受到了什么?音乐美吗等等?原因是人们原有的对音乐课的理解习惯就是这样。音乐课好像就是唱歌课。那么试问,如果没有先学会听,你又何来会唱?这又体现着什么问题呢?在如今,一个以审美为核心主流的教学年代,欣赏教学已经有了它不可代替的地位。对于一个懂音乐的人,你不会用你会唱多少首歌曲这个数量来衡量。而是用你对这个音乐理解多少你怎样来诠释这段音乐你对音乐的感悟程度如何作为标准之一。如此一来,对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视程度应该要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了吧。  相似文献   

13.
钟柏贤 《教师》2008,(2):33-34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自身要更新教育观念。教育专家比较了中西方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态度,提到了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放学回家的时候,中国家长总要问:“今天你答对了老师几个问题?”而西方的家长则问:“今天你给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这虽然只是几字之差,却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观:中国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的结果,而西方家长则重视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国家长只重视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西方家长则重视孩子是否进行了思考,有没有自己的创见。  相似文献   

14.
老师,请放手     
如果被问道“你觉得现在的孩子幸福吗?“想必大家都会说:“锦衣美食,当然幸福!“我在想,真的如此吗?我们有没有洞察过孩子的内心世界呢?大家都懂得  相似文献   

15.
"学生幸福指数"、"学生幸福感"成为今年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关键词。今天的孩子幸福吗?孩子,你感到幸福吗?孩子,怎样才能提高你的幸福感?我们的话题就是在这一系列的忧虑和思考中展开。我们说,教育不是万能的,它不能使学生不受他所生活的环境的影响,但教育必须保护孩子们心灵中巨大的、无可比拟的精神财富——欢乐和幸福。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我们面前的人是孩子,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有生活欢乐,在任何时候他都不会觉得仙鹤是蔚蓝色的。"教育的责任在哪里?教育的责任就在于珍惜并维护孩子享受欢乐和幸福的权利;教师的义务在哪里?教师的义务就在于帮助孩子提升感知幸福的能力。但是,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担忧成为实实在在的促进孩子幸福成长的行为,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倾情付出和实践努力!  相似文献   

16.
正我校确定"和谐育人,幸福有成"的研究课题。课题提出,建立有效课堂教学,教师要以爱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果我们问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你感觉幸福吗?大部分孩子会有疑问,什么是幸福?学习还  相似文献   

17.
一年级的新生放学了,做父母的免不了要关切地问这问那,您经常向孩子问些什么问题?您是否问过:孩子,今天你高兴吗?孩子入学后,大概家长比较关心的是孩子的生活问题和学习问题,经常问孩子:“今天在学校喝水了吗?”“学校的饭好吃吗?”“老师留的什么作业?”而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状况,很少有人会问孩子:今天在学校高不高兴?和老师、同伴在一起愉快吗?他们喜欢你吗?其实这些都是孩子适应新环境的关键问题。孩子的行为往往会受到情绪、心境的影响,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心境不佳,则会影响其学习的效果和交往能力的发展。这是因为每个孩子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8.
幸福     
幸福是一杯茶,是品出来的。不同的人往往可以品出不同的味道,因而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幸福观。--校园流行语大人口口声声说,生活在我们这一代的孩子最幸福。可我认为不是,大人一回到家,不是干别的,而是问你某一门作业有没有做。如果你做了,又会问还有什么没有做,如果做了的话,又接着再问什么有没有做……这样问下去,直到你说有一样没做,批评就会向你扑来,前面做的,就像是白做了。我觉得大人们都很贪心,要是你学习好,大人就会说某某的孩子自己都会做饭了,你还不会。要是你会做家务,学习不好,他们又会说谁家的孩子英语又是100分……当你这两样都不错时,他们又会说某某家的孩子会唱歌、弹琴……恨不得让你变成一个智能机器人,什么都会,什么都是第一。大人,难道你们认为这种生活就是幸福,这就是你们所说的幸福吗?  相似文献   

19.
朋友 ,当你在课堂上提问题时 ,你的学生抢着举手回答吗 ?有的同学回答错了 ,有人敢举手纠正吗 ?你提的问题 ,有人回答后 ,你问谁还有不同意见时 ,还有人敢把他的不同说出来吗 ?如果是“不”的话 ,请把东邻日本的一位教师给我讲的下面这个故事告诉你的学生。周末 ,日本的一位家长 ,领着孩子去拜访他的教师 ,奉上见面的小礼品后 ,笑容可掬的请教老师 ,自己的孩子本周在学校有何不好的表现。老师先说可能没有 ,查看了教学日志后 ,肯定地说确实没有。这时家长刚才那副阳光灿烂的脸就晴转阴了。他便问老师 ,既然没有犯错 ,那么 ,为什么一周来所有…  相似文献   

20.
张瑞芳:在今天,有为数不少的孩子认为自己的童年并不快乐、幸福.一定程度上教师和家长也承认这一点.然而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升学的压力,教师、家长,甚至是孩子都觉得无奈,因为他们必须拼命让孩子"优秀".所以就要孩子努力学习,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特长班.教师和家长能够放弃对孩子"优秀"的要求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