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革命时期,湖南逐渐成为全国农民运动中心有其历史必然性。湖南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反封建基础和革命斗争传统,上世纪20年代初兴起的湖南早期农民运动为后来农民运动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湖南各级党组织和毛泽东的正确指导,是湖南农民运动得以迅速发展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和推动,是湖南农民运动迅猛发展的重要客观原因。1926年12月,湖南省第一次农代会的召开,标志着湖南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随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的加深和对中国实际情况的逐步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了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农民所起的作用,从而在中国的农村中发起了领导农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运动,组织了农民协会。文章主要论述了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协会的性质以及其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湘西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历程中的主体之一,他们在革命斗争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革命军事战争、妇女解放运动、统一战线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湘西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历程中的地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习俗,是人们在社会的、集体的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习惯和风俗的简称,它是生活中不成文的,也是产生最早的社会行为规范。它包括乡村中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日常礼仪等在内的风俗传统,无论何人,只要在社会中生活,总是要自觉不自觉地受一定的习俗的熏陶和约束。习俗有很强的社会控制作用,特别是在社会大变动时期表现得尤其显著。中国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传统习俗的影响根深蒂固。正因为如此,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农民运动时,不但没有忽视乡村习俗,而且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党结合中国农村的特殊情况,认识到了乡村习俗与农民运动的关系,制定了一系列改良乡村习俗的策略与措施,从而促进了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在研究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时,这一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研究中国革命就必须研究中国的农民运动及农民运动理论。瞿秋白作为我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之一,对农民问题也十分关注,大革命时期,在其所写的诸多文章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农民运动思想,几乎涉及到农民问题的所有方面。他认为,农民革命是“中国革命之中枢”,“国民革命没有农民参加,革命不能成功”。为此,他了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基本主张,并坚定地支持澎湃、毛泽东领导的农民运动,对我党农民运动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党的农村工作的生命线.在革命的各个时期,我党都深刻地认识到这点.大革命时期,我党认识到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号召广大农民积极投入到革命运动中,开展革命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的经验和成果.对现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革命时期中共对河南红枪会工作的政策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革命时期的河南红枪会,对北方农民运动的开展有重要的影响,被历来重视农民问题的中国共产党所关注。中共早期领导人在对它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利用红枪会发展农民运动的政策,政策实施的结果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出现了一些失误。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中心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考察,认为传统的那种“湖南中心论”的笼统说法是不够确切和全面的、上确的说法是:以北伐战争为界,在大革命的前期,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在广东;在大革命的中后期,湖南才成为全国农民运动中心。  相似文献   

9.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在大革命时期,党内围绕着农民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本文论述了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瞿秋白在农民运动问题上的见解以及在这个问题上与党的最高领导人陈独秀的斗争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建党初期和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1936)的成人教育是在党领导下的成人教育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共产党员在国际共产主义的指导和影响下,纷纷投身各种“工人夜校”、“农民运动讲习所”等各种形式的理论教学工作。正是那些遍地开花的工人夜校、农民识字班和活动,不仅教给了工农群众文化知识,而且向他们传播了光辉的马列主义的革命道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理论一旦被工农群众所掌握在中国大地上就会掀起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 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1…  相似文献   

11.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一开始,中共四川党团组织就利用原有群众运动的基础,积极开展农运工作,宣传和组织农民,成立农民协会,建立农民武装.据不完全统计,1926年冬,四川已有15个县建立了区、乡农民协会.次年春,全省农民协会会员已发展到3万多人,并组建了一定规模的农民武装.从大革命时期四川农民运动的发展过程看,无论在时间规模、组织领导、斗争形势等方面都颇具有特色.特点之一:时间早.四川的农民运动,在规模上虽不能与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齐名,但就开展农民运动的时间而言,也是特早的省份之一.在党的创建时期,四川南部农村就开始有了农民运动的萌芽活动.1919年至1921年间,中共四川党的早期优秀革命活动家郑佑之就在川南致力于群众教育、地方改革和农  相似文献   

12.
黄日葵传略     
黄日葵,五四运动时期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一九二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任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中央青年部秘书,北伐战争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政治部副主任,是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的负责人,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在起义的领导机关革命委员会工作,任宣传委员会委员,起义失败后到上海,一九三○年冬不幸在上海病逝.  相似文献   

13.
1924—1927年的大革命时期,作为当时我党最高领导人的陈独秀,对农民运动采取了极其矛盾的态度:一方面在理论上对农民问题比较重视,对农民的革命作用和农民运动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另一方面在实际行动上却执行着机会主义的农民运动政策,限制农民运动的发展,反对土地归农民占有。(一)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在理论上是重视农民运动的。他对农民的革命作用和农民运动的重要性,有着一系列较为正确的论述。早在1923年,陈独秀就说:“在经济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不但农民占全人口之大半数,其国民经济之真正基础,还是农业;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但其创建者却是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了体现中共的阶级性,建党之初至大革命时期,主要以开展工人运动、发展工人党员为主.党的工作重心转移至农村以后,吸收农民入党、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成为必然.抗战时期,党的大门再次向知识分子敞开,大批知识分子涌入党内,为中共的群众基础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七届二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心又移往城市,重点发展工人党员再次突显,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同时,出于建国大业计,暂对知识分子关门.党员来源之所以在不同历史时期发生变动,主要是客观形势、党的政治路线使然.因之,党的来源不决定党的性质,党的性质是由党的政策与纲领决定的.不唯成分论,着重在思想上建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党建原则.  相似文献   

15.
文艺大众化问题是革命文学运动一个带根本性质的问题,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必然发展。“五四”新文学运动,在本质上就是反映大众的要求,把文学从少数士大夫的垄断中解放出来,为广大人民服务。但是,在那时,广大文学工作者,还没有认识到文学要面向广大劳动群众这个根本的发展方向的问题。新文学的实际对象,主要还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大革命失败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初起的时候,一些革命作家意识到这一点。成仿吾在1928年就指出:“我们要使我们的媒质接近工农大众的用  相似文献   

16.
留学生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密切相关。留学生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重要载体。留学生群体中的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构成共产主义组织的重要一翼。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中的留学生在中共建党活动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留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亦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课题。本文以大革命时期为中心话语,探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走向中国农村、认识乡土中国时,如何在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实现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一九二七年五月二十四日,湖南省保安独立旅旅长陈汉章在溆浦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敬日”事变,使溆浦县轰轰烈烈的以农民革命运动为主体的大革命遭到失败。溆浦县幸存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因此深刻地认识到,要推翻反动政权,必须要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19.
<正> 一邓演达是国民党左派领袖人物,激进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家。大革命时期,他担任过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常委兼农民部长,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等职。他是当时国民党内旗帜鲜明,始终如一支持农民革命斗争的人。在这期间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发表大量文章、讲话和演说,对农民问题作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形成了激进的小资产阶级农民革命理论。(一)“中国的国民革命,可以说是农民革命。”邓演达对中国社会从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分析,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受封建势力  相似文献   

20.
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国民革命的完成,有赖于民众(主要是农民群众)的觉悟、兴起和斗争胜利.北伐战争只是国民革命的军事行动,而农民起来,进行革命,才能彻底打倒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所以,在当时对待农工运动是支持还是反对,则是区分真正彻底革命或不革命和反革命的分界线.中国农民问题成为政治时局转变的枢纽,“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大革命高潮时期,唐生智与共产党人密切合作,支持过农工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