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散文是主情的文学样式。不论是写入叙事,还是绘景状物,作者都要在真切感受的基础上抒写胸臆,倾吐真情实感。而散文教学就是要把握住散文的核心“情”,恰当地运用情感教学,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的。情感教学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因素。散文教学过程中,单凭教师内心体验和情感酝酿是不够的,最终教师必须把自己的感情体验转化给学生,由学生表现出来。一、情境的设置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惰感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决定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对作品在情感的感受以及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上,…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阅读碎片化的时代我们读什么?本文分别从读者和创作者两个层面就文学中的三种文体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结论:今天是散文的时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读好散文,以及好散文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王九思的散文被收入其个人著作《渼陂集》及《渼陂续集》之中.王九思散文创作题材丰富、体裁多样,主要包括杂记、赠序、碑传、书信、随笔等,其中杂记、赠序、碑传类散文数量众多,记录了作者的日常生活、出行交游和心态情感,富有感情色彩和审美价值,代表着王九思散文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4.
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价值观、审美观,深深地感染教育着每个读者。通过阅读,读者的心灵受到了启迪,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审美观点和价值取向有了改变,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追求和向往,这才是阅读的真谛所在。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作为我国著名的现代散文大家,做好对其散文艺术特色的解析,能够让我们更为深入的感受其散文中的魅力,从而与朱自清先生产生情感共鸣,为提升自己的文学艺术审美能力带来帮助。笔者结合对朱自清散文的阅读经验,对其散文艺术特色予以研究,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海涵。  相似文献   

6.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显然,在初中阶段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是深切感受、记忆、化解语文知识的媒介,一切的阅读创新也只能始于学生投入情感产生共鸣的时候。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予以引导,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让他们学会投入感情进行阅  相似文献   

7.
曹科是一位军旅作家,他长期在西部生活,他的散文满怀对西部的热爱之情,寄情山水,思考人生,将磅礴的军人的豪气与深沉的诗人的情感相结合,给读者奉献了一批优秀的散文精品。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通过阅读,人们能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不断提高适应环境并改造客观世界的基本能力。因此,人们的阅读活动往往都是抱有某种目的的,围绕着这种目的有选择地进行阅读。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阅读活动的重要场所,有必要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的读者群体的阅读心理进行研究,这样有利于图书馆工作人员根据读者的不同阅读动机、目的及特点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叙述抒情有三种情形,其特点各异:一种是文章的情调比较冷峻,而感情非常浓烈,此时作者往往采用叙述的方式抒情;一种是叙述的文字是为升华主题、抒发情感做的铺垫,也可以说是向读者交待的感情认识内容;一种是叙述深深回味的某件难忘的事情,此事入心又不宜渲染,情感清淡深刻而不须浓烈地抒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学习研究,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显得越来越重要。新颁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个性化的阅读,而个性化阅读就是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一方面突出了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它强调感受体验,整体把握,以情感感受与体验取代纯理性分析。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我们知道,“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是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不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引导,“阅读的功能就少了许多”,“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杨琬萍 《阅读》2023,(27):38-43
<正>喜怒哀乐,人生百态,习作是一个人思想的表达,更是一个人情感的倾诉。一篇佳作往往包含浓郁、真挚的情感,情感的自然流露赋予了文章独特的气质,不仅能打动读者,更能架起读者和作者沟通的桥梁。阅读的那一刻,真情借助文字直抵读者的内心深处,作者和读者之间产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情感共鸣。那么,在写作时如何让真情自然流露呢?  相似文献   

12.
中学阶段学生素质的培养主要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更多体现在学生对生活的用心观察和感悟以及对见闻感受的理解认识和深层次体悟。联想想象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联想与想象是入的一种心理和思维活动,是人体验和感悟生活的重要方法,观察生活和进行阅读、写作都不能离开它们。它们能唤起人们特定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联想是在写作与欣赏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和思维活动,是曾被一定对象引起过感情反应的审美主体,在类似的或相关的条件刺激下,而引起过去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感情。它可以是甲乙两事物在…  相似文献   

13.
陈红玉 《阅读》2008,(7):22-23
阅读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学习活动,是人们认识世界、掌握知识、传播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手段。许多人深知阅读的重要性,认为阅读就是读书看报,游览名山大川,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是对阅读的窄化。其实,在今天的信息社会,听,也是一种阅读。  相似文献   

14.
读者对一篇课文的体裁判断并没有明确的认知,一篇短文,在通常情况下,无论是把它分为小说还是散文体裁并不影响阅读.而对于选入教材的课文来说,读者是特殊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因此,在编选文章时应准确进行体裁判定,在古代短篇小说与散文的判定上显得尤为关键.本文从现行教材中存疑课文入手,由此分析入选课文体裁判定存在分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散文教学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汉语文》教材中选有许多情文并茂的现代散文。搞好散文教学,使学生从以情感人的散文佳篇中获得艺术享受,薰陶他们的思想,培养健康的情操,从中吸取艺术营养,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散文的能力和写作能力,驾驭优美精炼的语言,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杨朔所言“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是的,因为构成一篇优美散文的内在的深厚的基石,常常就是那洋溢在生活之中动人心扉的“诗意”。当然,有些叙事、游记性的散文,如孙犁的《山地回忆》,吴伯萧的《猎户》,它们虽然不是感情浓烈的诗的构思,但是它们往往能反映出一定意境,能…  相似文献   

16.
读者反应批评以重视阅读主体的能动性著称。在不同哲学与美学思潮影响下,读者反应批评内部又有偏重作者、偏重读者以及调合作者与读者的细微差别。从意义的本体论认定和阅读的方法论选择两方面对以阅读主体能动性为焦点的分歧展开深入分析,可以看出文本意义的丰富性和阅读活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散文创作的选材、立意、方法、作者的个性才情和读者的接受等方面入手,抓住真实/个性/自由/情趣四个特点,结合当代散文的发展态势散文文体进行探讨。真实性是散文安身立命的基础,真情实感是赢得读者的法宝;散文是最具个体化色彩的文体,作者的不同个性使散文风格千姿百态;自由是散文创作和接受的特点,也是散文魅力所在;情趣既是散文的点睛之笔,也构成散文的整体韵味。  相似文献   

18.
哈代爱情诗,特别是怀念亡妻爱玛的组诗,其感情基调真挚、朴素、深刻、感人,时时触动着读者心灵的脉搏。而《悼李夫人赋》与哈代相似的情感体验。比较两部作品,对深刻理解作品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受到来自变革的巨大冲击,都面临着痛苦的抉择和存亡的考验,文学当不例外.因此正确地把握文学的特质,充分发挥文学特有的魅力,应是保持文学生命力的明智的举措.一、审美感情的抒写对展示文学的魅有重要作用有着欣赏经验的读者会有一种共同的感受: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会身不由己地进入了作品所描绘的艺术境界之中,自然而然与形象同欢共苦.文学作品有如此魅力诱惑读者毫无保留地奉献宝贵的感情,就因为作家在作品中通过形象传达的是感情的信息,是感情的洪流裹挟着读者飘游.这也因为文学是一种反映人的生活整体的艺术,是人学,其描绘生活的方方面面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实质上就是一种感情的抒发.现实生活中,人有着喜怒哀乐的表现,七情六欲的发泄,酸甜苦辣的品味.文学写人就离不开人的感情的描写,少不了人的感情世界的游历.人是感情动物,文学写人当无法避开人的感情领域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20.
散文的真实性要求,要受到各种因素不同程度的制约。也就是说,散文的真实性还是有限度的。自叙性散文既要如实表现作者的自我经历和情感,又不可能毫无保留地将亲身经历和内心情感和盘托出。特别是涉及个人情爱经历的散文,更会有所取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