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实主义涉及到很多问题,而最本质的问题,就是文艺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问题。文艺的本源,文艺的社会功用以及文艺发展的动因等问题构成了阐明文艺与现实关系的本体论。现实主义本体论,制约着创作论、批评论以及风格论、欣尝论,因此,探讨一下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本体论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设,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晚明时期,市民文艺观念取代封建士大夫的文艺观念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徐渭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徐渭文艺思想中的市民意识基于对封建正统思想的怀疑,多受左派王学沾溉,表现为热烈追求人格平等、人性解放,充分肯定民间文艺;在总结南戏创作的论著《南词叙录》中尤其有集中、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徐渭及其戏剧杰作《四声猿》在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徐渭是中晚明时期新的哲学思想尤其是阳明心学作用影响于文学艺术所出现的第一位卓有建树的文学家、艺术家,是明代后期文艺大转折时期出现的最早和最有新风特色的一员先锋和主将,其艺术创造是明代艺术转折的标帜。徐渭和明代的另一位戏剧大师汤显祖差不多生活在同一时代,两人在哲学思想、文艺观点和人格理想方面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两人同为16世纪新的社会思潮影响下的伟大剧作家,徐渭的杂剧《四声猿》与汤显祖的传奇“临川四梦”同为明代戏剧的奇葩,它们共同铸建了明代戏剧的艺术丰碑,光耀百代。徐渭之于明杂剧,正如关汉卿之于元杂剧。关汉卿为“杂剧之始”,徐渭的《四声猿》则“代表了明代杂剧的转变”,代表了明杂剧的最高成就,它直接刺激了明杂剧的复兴,衣被后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徐渭《玄抄类摘序说》进行解析 :一、由于明朝整个时代的文化心理与社会文艺心态扭曲变形造成了明朝书坛日趋萎靡的书风 ,针对这个书法历史现状 ,徐渭提出此论。二、对徐渭书论中提出的雷太简“江声中笔法何从来哉”进行剖析 ,解释徐渭书论中所指出“悟”和“书神为最”与我国哲学的关系。三、从书法论著的发展史角度来分析“心为上 ,书神为最”这个书法论点 ,以及徐渭《玄抄类摘序说》的学术意义 ,阐述笔者所理解的书法本质、书法精神境界、审美境界和书法视觉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审美”与“意识形态”两者既可兼容也可排斥,把审美与意识形态相融合,使意识形态的一般理论与文艺的特性相融而在文艺理论中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落脚点;把对文艺的理解从认识论推进到文艺价值论维度,从普遍性层面推进到特殊性层面为止,还不足以构成对文艺性质的完善的认识,必须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向“文艺本体论”、“人学本体论”研究推进。把对文艺形式和技巧方面研究的成果,整合到“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论建构中来,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徐渭《玄抄类摘序说》进行解析:一、由于明朝整个时代的文化心理与社会文艺心态扭曲变形造成了明朝书坛日趋萎靡的书风,针对这个书法历史现状,徐渭提出此论。二、对徐渭书论中提出的雷太简“江声中笔法何从来哉”进行剖析,解释徐渭书论中所指出“悟”和“书神为最”与我国哲学的关系。三、从书法论著的发展史角度来分析“心为上,书神为最”这个书法论点,以及徐渭《玄抄类搞序说》的学术意义,阐述笔者所理解的书法本质,书法精神境界、审美境界和书法视觉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文艺究竟是什么,是一个本体论的问题,包括“源泉”和“本质”两个层次;文艺究竟为什么,是一个逻辑起点问题,决定着文艺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同时,对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讲话》也作了明确肯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徐渭生活经历的介绍 ,来论述徐渭的艺术成就与非凡的天赋、崛突的个性、可泣的经历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凡的天赋决定他军事方面的才能和文艺上“不摹仿他人”“要独创一格”的文艺思想 ;崛突的个性促使他在统治者面前从不示弱 ,而以诗文绘画及戏曲的形式咒骂封建统治者 ,针对当时朝政腐败、鱼肉人民的现实给予抨击。在文艺上则表现为这种个性使他造就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审美观 ;他的经历与他的文艺创作更为密切 ,这不平常的经历使他在绘画方面形成“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9.
徐渭对自我人格精神的重视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他偏爱内容和形式都宜俗宜真的艺术,要求艺术表现真我真情,并在具体艺术创作中贯彻实行,使其审美观具有明代文艺启蒙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文艺反映论是文艺本体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本体”原为哲学用语,其内涵为关于存在的本质或本源。文艺理论上将这一术语用于对文学本质、本源问题的论述。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关于文艺本体论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论命题,也曾是理论界争论的热点之一。这里仅就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谈一点心得体会。毛泽东同志批驳了“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重复辩证唯物论创作方法的错误,就要妨害创作情绪”的论调,要求我们“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文学艺术”。他又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  相似文献   

11.
"三突出"是"文革"时期在总结样板戏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极"左"的文艺创作理论。它的提出和形成与江青密切相关。其主要内容是:文艺作品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是阶级斗争的需要;文艺作品要塑造高大完美的工农兵英雄形象;文艺作品不仅要描写工农兵英雄人物,而且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关于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一理论强调:应围绕阶级斗争的主线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其他人物的描写和刻画,都要为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服务;调动各种艺术手段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一理论完全把文艺创作当成了阶级斗争的工具,实际上宣传了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对"文革"时期的文艺创作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家骧 《台州学院学报》2005,27(1):36-40,45
劳动说一如前此的文艺起源论,并无特别,基本是偏颇谬误的.普列汉诺夫之说取材全以西方视野,只字未提东方的资料,根本是道地的西方中心文化论.即以我国诸多古籍对文艺起源的叙论就可驳斥其说.其说的种种主要理由诸如引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之说、出土文物之事、鲁迅之语等等都不足为据.它看不到艺术是主客体的融和统一,只见文艺起源的外因而不见内因,是机械反映论.按理而论,文艺起源只能出自多种社会实践,而绝非单纯的原由,它是一个运动变化的渐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文艺创作中的历史观讨论是文艺界持续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没有确立历史外在于文艺还是历史内在于文艺的基本立场,使得当前文艺创作中历史观的讨论近乎聋子间的对话.文艺创作中历史观讨论应该以历史内在于文艺为立场,区分不同的历史观在文艺创作中的不同表现,重建讨论的对话平台.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文艺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组成部分,它遵循着文艺的特性与规律,主张文艺工作的开放性与科学性,强调文艺创作的自主性与自律性,它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商品经济和商业文化对文艺领域的全面渗透,文艺活动的商品经济性质和产业性质日益明显。因此,文化生产、消费的视角成了文艺研究的重要视角。本雅明和托夫勒等人关于文艺消费的研究都是在这种文化视野中取得的研究成果,虽然富于开创性意义,但他们的研究仍有颇多缺憾。这些不足显示出了文艺生产消费状况的复杂性,因此进行文化生产、消费的研究必须充分重视特定文化语境中文艺生产、消费状况的具体性、特殊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文艺美学研究从何开始,即研究的出发点或逻辑起点问题,是当前文艺美学理论建构的一个重要问题。从美学史看,传统的文艺美学研究偏向于从艺术的审美本质出发建构体系,近代以后的文艺美学研究偏向于从具体的审美事实出发建构体系。实际上,艺术的审美经验就是艺术审美活动中最基本的审美事实,文艺美学的理论建构若能建立在这一最基本的审美事实之上,就能获得一个更为牢靠稳固的基础,从而有效地避免本质主义的抽象性而达到更高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品格。  相似文献   

17.
略论中国历代宫廷文学体派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宫廷文学体派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已呈现为一个明显的文学系列。该系列包含的体派在其各自形成发展过程中和主要创作倾向中,体现出如下几个共性价值特征:一是贵族作家群落构成其创作主体,他们以重建新王朝文学为己任,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创作和理论领起、规范出一代文学并使其更为艺术化,从而推动文学的自觉;二是这些体派作家所表现出的片面讲求诗文艺术形式的倾向,往往激发起文学革新思潮,有时此种思潮甚至就由其内部发生,从而使历代宫廷文学体派大多具有启发文学革新思潮的价值;三是反映出其时贵族生活的风貌、文化心态和审美趣味,并一定程度地烘托、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气象;四是体现出对女性超功利的审美倾向,并在美学史上创造出特定的贵族式女性审美模式。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文艺思潮的本质,就是走向现代性,在现代文学里体现为反专制、争民主。巴金文艺思想的本质是以人性自由为价值观出发的写真实论。即真与善。真是巴金文艺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艺思想的基点,是价值。凡是善被遮蔽的时候,真的追求就特别突出,凡是善正常体现的时候,他的这种真的追求就失去了那种斗争的焦灼感、冲动感。与茅盾、郭沫若比较,巴金的真实观是感受真实观,巴金文艺思想的历程,也侧写了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想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文艺的特性是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也是文艺创作的根本问题。它关系到文艺创作的规律,所以也关系到文艺写作的成败。是否能自觉地掌握文艺特性,对作品的艺术性之高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提高创作的艺术质量,本文对文艺特性问题作一个尽可能科学的剖析。  相似文献   

20.
“境界”说是王国维文艺美学理论的核心。然因其本人在论著中并未对“境界”作详尽阐释,导致后人误将“境界”等同于“意境”。本文试从“意境”与“境界”的关联与区别,以及对王国维文艺美学观和《人间词话》的综合把握与观照,探究“境界”说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