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华社主办的《新闻业务》、《新闻摄影》、《新闻纵横》三刊,从明年一月起合而为一,在《新闻业务》的基础上改版发行。为了搞好改版工作,我们特将本期作为改版试刊,以便听取各方面读者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我刊于2006年7月(上)推出改版试刊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评,反响强烈,此次改版试刊初获成功。《记者观察》创刊15年来,始终坚持以“揭示真相、关注民生、追求公义”作为本杂志追求的目标。此次改版试刊自推出后,本刊编辑部就不断地接到读者朋友的来电、来信及电子邮件。有读者朋友在反馈中说,一拿到改版试刊,眼前一亮,杂志从封面到栏目内容的全新改变令他们感到惊喜;有的读者朋友发来邮件说,改版试刊就像一个既熟识又卓尔不群的朋友一样,亲切而自然;还有的读者朋友致电本刊说,此次试刊的全新改变,更接近市场需求及广大读者的消费…  相似文献   

3.
王中 《新闻窗》2005,(1):49-49
1980年11月14日,贵州日报《文摘》出第一期试刊,至年底共出7期。当时参与《文摘》工作的王保民同志,把这几期试刊通过邮寄,向我国新闻教育家、新闻学家、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王中求教,请他给予指点。他很快回了一封信,提出了一些观点和见解,这些意见现在看来对办好《文摘》还是有帮助的。王中教授已于1994年病逝。刚刚过去的2004年,适逢其诞辰90周年、逝世10周年,现发表此信,作为本刊对这位新闻教育家、新闻学家的怀念。标题为本刊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4.
改革之风扑面而来收到第七期,我就想写信给编辑部,但由于忙,没顾上。看了第八期,觉得非写不可了。这期是改版试刊,翻开刊物,就有一股改革的风扑面而来。首先是文图并茂,特别是那彩色插页,更打扮了刊物。现在人们的欣赏也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仅有黑鸦鸦的文字,会给人一种沉闷感。文图配合,特别是一些优秀摄影作品选,更惹人爱。《改版试刊的话》中说得好,新闻宣传队伍中既能写、又能照的人越来越多,下面的通讯员也正向这方面努力。这期改版试刊,的确面目一新,吸取了三家之长,并有新的特色。《新闻业务》是通讯员的良师益友,愿她站在新闻改革的前列,越办越好。河南南阳地委宣传部赵福奇  相似文献   

5.
《湖北档案》2012,(4):47
本刊从2012年第1期起改成大16开版,在版式风格和内容设置上较以前都有较大变化。为了解读者对本刊改版后的看法,不断改进编辑工作,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现刊登《湖北档案杂志读者意见调查表》,请读者朋友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6.
《全国新书目》2008,(17):2-2
本刊决定2009年改版,从2008年10月1日(第19期)起,实施改版方案,投石问路,听取读者意见。现将改版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在1989年4月写了一篇东西,题目是《新闻与宣传》(以下简称《新闻》),刊登在本刊1989年第4期上。金照同志对这篇东西持有不同意见,写了一篇题为《同〈新闻与宣传〉一文作者的几点商榷》(以下简称《商榷》),也在同年本刊第六期上发表了。金文文笔简练,对于争论的起因和焦点并未读到,读者看了可能不甚了然。为了使  相似文献   

8.
本刊在今年第四期登载《捕捉新闻灵感十法》一文后,陆续收到一些对《捕》文提出不同见解的稿件。我们曾在第五期选登一篇,本期再介绍四篇给读者。我们认为,这样的探讨有利于澄清关于新闻学基本观点的模糊认识,也有利于引导记者和基层通讯员同志们在新闻采访、写作的实践中迈出坚实的步子。读者如果还有新的不同见解,欢迎继续来稿或给我们来信,谢谢。  相似文献   

9.
沈健 《今传媒》2003,(5):31-32
从今年第6、7期合刊开始,《传媒》杂志盘整资源,重装上阵,以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阅读改版后的《传媒》,初步留下了这样一些印象: 印象之一:继续彰显指导性功能。迅速传递和解读政府管理部门关于新闻出版工作的行业政策法规、整体部署、重要精神,是《传媒》办刊宗旨锁定的首要内容。原来有3个栏目主要承担此项任务,改版后的《传媒》保留了“本刊特稿”专栏,新增了  相似文献   

10.
本刊今年第四期发表的孙友深《新闻改革,难!》一文,在读者中引起了较强烈的反响。一些读者投书本刊,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新闻改革的看法和意见,其中一部分是针对新闻改革的带头人——总编辑的,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热望改革的殷殷之情充溢字里行间。来稿中,也有些意见相左,但我们相信,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真理的火花会更明亮。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视听界》2002,(2)
2002年第1期《视听界》的改版发行,引起界内外和读者的广泛注意。我们将不断地真诚地听取同行和读者的意见,针对读者的需要,提升新的要求、新的追求,以内容为王,以质量为王,做好《视听界》杂志各项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2.
来自读者的意见和建议自1997年《中国信息导报》第五期刊出《读者调查表》以来,收到不少读者的反馈信件。读者在信中对本刊寄予了极大希望,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广大读者的支持,表示深深的谢意。现将读者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归纳如下:1.在办刊方向及...  相似文献   

13.
本刊第8期刊登了赵洪涛先生《新闻是不是贬值了》一文,对本人刊发在本刊第6期上的《新闻的贬值》提出了不同意见。愚以为,对于一些问题展开讨论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没有定论得不出结论,也可以启迪思想,开阔思路,有助于我们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4.
赵赜 《新闻三昧》2000,(6):40-42
应读者来信要求,本刊今年从第1期起连续发表了5篇关于心理学、新闻心理学的文章,读者反映对实际工作很有帮助。根据读者意见,我们将把这一讲座继续下去。本期发表的《记者独特的思维方法》是这系列文章中的第6篇。——编者  相似文献   

15.
月18日,已走过75年发展历程的《新民晚报》推出新版试刊。改版后的《新民晚报》加大了新闻版面比重,天天26个新闻版;整合专副刊资源,推出“星期天夜光杯”、“国家艺术杂志”等一批新的周刊;版面视觉效果也由穿插式变为模块式设计。《新民晚报》是一家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老晚报,这次改版是她自1998年1月1日第四次改版以来最大一次改革动作,体现出这张老报纸不断进取,与时俱进的特质。就在《新民晚报》改版的同一天,北京报业市场创刊第二张晚报———《法制晚报》。《法制晚报》的前身是北京政法委主办的《北京法制报》,在去年底的报刊整顿中…  相似文献   

16.
刘惠文博士对新闻信息和新闻信息传播早有研究,本刊首先后发表过他的论文《新闻信息论》(1989早第5期)和《新闻信息传播论》(1992早第11期、1993年第1期)。从本期开始分三次发表的《非新闻信息因素论》,是他写的续篇。作者在论文中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文章虽然较长,读来颇有兴味。当然,作为新闻学术研究,有些同志对这个问题可能有自己的看法,欢迎就这个问题继续研究,把重点放在研究非新闻信息因素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上,并把研究成果寄本刊发表。  相似文献   

17.
由辽宁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记者摇篮》杂志.从本期开始,改由辽宁日报报业集团与辽宁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共同主管、主办,有关编辑、出版、发行、广告等业务,由辽宁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负责。为了把这份全省唯一公开发行的新闻理论业务刊物办得更好,本刊编辑部草拟了《记者摇篮改版方案(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进一步办好《记者摇篮》的意见。这个改版方案(征求意见稿),以服务为宗旨,竭诚为新闻媒体、为广大新闻工作者、为大学新闻传墉学院(系)师生服务,力求办得更实用、更耐读、更权威。希望各新闻媒体和各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及有关单位.组织广大新闻工作者、专家学者和大学师生座谈讨论,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将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18.
看到贵刊《2000年第1期<新闻三昧>读者意见调查表》后,我不由得产生了想与《新闻三昧》交流并向《新闻三昧》问好的想法及念头。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我为《新闻三昧》这种做法叫好!《新闻三昧》从栏目设置到文章内容,都办得很好。总的来看,它内容丰富、新鲜、活泼,时效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19.
经过一年筹备,《瞭望》英文版于1985年10月14日和12月9日出了两期正式试刊。因是试刊,我们仅分送国内有关部门和领导同志以及少数外国人士征求意见。使我们感到欣喜的是,外国友人对这本中国英文新闻周刊普遍感到兴趣。第一期试刊出版后,美国、加拿大、苏联驻华使馆立即上门索取试刊本,并表示要订阅英文版《瞭望》。联合国主管新闻的副秘书长明石康提出联合国要订阅英文版《瞭望》。在此之前,联合国还从未提出过订阅中国出版的刊物。美国大使馆来电话说,使  相似文献   

20.
《新闻知识》编辑部从今年第六期起,提出了‘消灭差错’的口号,并采取了几项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奖有罚。这一做法好! 《新闻知识》从创刊以来就比较注意倾听读者对刊物的意见,不断提高刊物质量。常在‘读者·作者·编者’专栏里发表读者的批评意见和建议。现在又在编辑部内部采取实际措施,提出了‘消灭差错’的口号,还聘请评刊员,请读者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