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翰伯同志对出版工作的重大贡献———《陈翰伯出版文集》补遗宋木文作者题记年初,在谈起《中国出版论丛》这套书时,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袁亮同志对我说,陈翰伯同志的出版文集太单薄了。这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书一印出,我便找来阅读,果然如此。手捧《陈翰伯出版文...  相似文献   

2.
从实际出发切实做好出版理论研究工作———在第二届全国出版科学研究优秀论文奖颁奖会上的讲话□宋木文首先,我表个态,完全赞同于友先同志的讲话。友先同志讲了加强出版理论研究的重要性,讲的很明确,我不必重复了。第二,讲了出版理论研究面临的各种迫切问题,给我们...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的题辞“认真做好出版工作”,堪称是新中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方针,最概括地指出了做好出版工作的方向。40多年来,出版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莫不是得之于“认真做好出版工作”。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提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今天,出版工作也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同样要以“认真做好出版工作”作为指导方针。如何认识“认真做好出版工作”的深刻内涵,对出版界来说,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胡真及《我的出版观》●宋木文胡真同志是我们党的一位老同志,人们常以“花甲之年”来赞誉年高者,而胡真同志入党就有一个“甲子”了。我尊重老同志,对胡真同志的尊敬还有更深层的缘由。我同他从相识到相知大约也有二十个年头了,在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胡真同志主持一...  相似文献   

5.
胡真同志的《我的出版观》自1995年由湖南出版社出版后,1997年7月又出版了增补本,可见读者是很喜爱这本书的。我感谢胡真同志亲自签名赠送我一本学习。那时候《书屋》刚刚创刊,编辑部陆续收到了宋木文、孙五川、鲁之洛、李频、傅岩山等同志对这本书的评介文章,我们刊登了宋木文同志为该书作的序文,充分地肯定了胡真不仅为湖南而且为全国出版事业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夏振坤 《新闻前哨》2005,(12):77-77
德华同志的文集《阴错阳差集》就要出版了,可喜可贺。他约我在前面写几句话,我感到很高兴。 我比德华同志年长十岁。但我们是老朋友,老同事。我们相识很早,更是多年相知。主要是我们都是学习和研究经济的,他的主攻方向是国民经济计划,我的主攻方向是农业经济学,而且他的导师中有些还是我多年的学友,如刘国光、董辅礽教授等。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又长期在德华同志分管的理论研究领域——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从1984年春上调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担任副院长,以后又相继担任党组书记兼院长、院长,德华同志都信任我、尊重我、支持我,  相似文献   

7.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成立25年了,自成立那一天开始,就和我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第一任所长边春光同志到袁亮同志,一直到现在的郝振省同志,都和我的关系较深,平时都有来往。所内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做文章?因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江泽民同志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发表了三次相当重要的讲话,全国上下,尤其是相关业界,都在深入学习贯彻,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一个分支的出版科学当然概莫能外.二是全国现在的出版科研机构,少说也有二十家左右,需要反刍一下其存在之根据,发展之源头.  相似文献   

9.
建立现代出版企业制度的若干问题吴至强近一段时期,我国出版界的许多同志,纷纷就我国出版体制如何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接轨、如何建立现代出版企业制度等深层次的问题进行了很有益的探讨,本文亦想就此问题谈谈个人浅陋之见,以就教于行内的同志。一、建立现代企业制...  相似文献   

10.
王建辉 《出版经济》2004,(10):10-12
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有东部、西部、东北、中部等经济概念,自“七五”以来国家先后采取了一些重要的战略措施,如沿海开放,东部率先实现工业化,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中部似乎一度被遗忘了,以至出现“中部塌陷”之说,中部的同志不免有想法,有“不东不西,不是东西”之类的失落。现在中央提出“中部崛起”,胡锦涛同志在2004年“两会”期间指出,要“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加快中部地区的发展步伐,促  相似文献   

11.
也谈重视出版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家熔同志的出版史研究文集《商务印书馆史及其他》最近已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老出版家王益同志为这本文集写了序。王老称赞这本文集中“有许多篇是花了极大的功夫、搜集了丰富翔实的资料,才能写出来的力作”,认为其中许多内容是已出商务史料“书中找不到而是对今天...  相似文献   

12.
规律就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列宁说:“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新中国的出版事业已有40多年的历史,而以出版为对象的科学研究,只是到了本世纪80年代,才逐步开展起来。怎样科学地组织社会主义出版事业,在我们面前还有许多未被认清的问题。但是,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图书出版业发展史,新中国40多年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发展史,为我们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出版业的规律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只要我国出版界从事实际工作和理论工作的同志携  相似文献   

13.
胡乔木同志为我党思想,理论,化,宣传战线的重要领导人,一直十分重视期刊出版工作,并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期刊出版和管理思想,在具体办刊,出刊用至发行工作等方面,都提出了和阐发过一些颇有见地的观点和理论,是我国期刊出版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和总结胡乔木同志关于期刊出版的众多论述,对于当前我国的期刊改革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迪意义,本拟对此作一初探,以见教于读。  相似文献   

14.
2009年2月26日,我到新闻出版总署参加《中国出版通史》出版座谈会时,惊悉王益同志已于25日晨病逝,深感悲痛。看到会场上陈列的一大摞每套九卷的《中国出版通史》,我的脑海中清晰地记起王益同志2001年2月19日出席《中国出版通史》第一次编撰工作会议上讲话的情景。他说:“出版史要强调研究,不能是资料的堆砌。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追求:编辑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学俭同志在《出版科学》上发表道隆、穗芳、逸士同志分别写的关于编辑学理论框架的章,要我在前面写几句话。  相似文献   

16.
刘果 《编辑之友》1999,(1):55-57
我和学俭同志认识多年。第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我记不清了。但是,第一件给我印象很深的事,我一直记得。1983年2月,文化部发出了《关于制订1983-1990年图书出版规划的意见》。这个文件是我起草的,费了不少力气。在一次会议期间,学俭同志跟我谈起制订规划时提到这个文件。  相似文献   

17.
鄂音 《出版科学》1999,(3):64-64
1998年5月.经新闻出版署特邀顾问、出版发行界老前辈王益同志的倡仪和策划.中央一级发行和出版单位的一些领导同志和老同志.组织成立了《图书商品学》编委会。参加编委会的有王益。汪轶千.郑士德、邓耘、潘国彦、曹国辉、王鼎吉、吴道弘、周谊、粱祥丰、徐家祥十一人。  相似文献   

18.
人才是出版业的核心创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我们出版界、教育界的同志集聚一堂,在这里召开座谈会,隆重纪念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创建二十周年。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会议。听了各位老前辈和领导同志以及专家和高校师生的发言,深受教育。这些发言回忆往昔,情真意切,面对未来,充满希望,体现了出版界、教育界联合培养高等出版人才的共同心愿。这是对出版业面向未来、开拓创新,以人为本、加快发展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关于当前繁荣出版事业的思考宋镇铃江泽民同志今年1月19日同出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同志座谈时强调,要切实重视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政治业务水平,努力培养一批全面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贯中西、联系实际的理论家,一批坚持正确...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史料》新刊小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炯相 《出版史料》2003,(1):125-126
在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支持和出版界前辈们的推动下,《出版史料》新刊终于与读者们见面了。刊物的“东家”,也就是通常说的主管部门和主办单位分别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和其所属的开明出版社。新闻出版总署界定《出版史料》办刊宗旨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