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决当前国民经济和金融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不失时机地推进和深化改革。就金融体制改革而言,重点是建立健全三个有机统一的金融体系和运作协调、调控自如、松紧适中的宏观调控运行机制。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正确处理稳定货币与经济增长、自我约束与自主经营、自由竞争与严格监管、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四种关系。1.正确处理稳定货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保证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力度的前提条件。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三职合一”的银行,必须制定正确的货币政策目标,明确自己的职能。(1)以稳定货币为首选目标,在此前提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对金融机构实行严格而规范化的监管,以保证金融体系安全而有效的运行。(2)中央银行以宏观调控为己任,必须高度超脱和独立,为保证货币总量平衡和调控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必须避开利润干扰;它的分支机构以监管为己任,以《中央银行法》为准绳,以金融机构为对象,严格监管措施,规范金融行为,模范  相似文献   

2.
以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苏州金融业对五年制高职金融专业人才需求的岗位要求,提出建立以五年制高职金融就业岗位为中心,工学融通、五维一体的五年制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提高五年制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适应金融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二战以来,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承担起了调控宏观经济的任务,而影响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能力的重要因素在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德意志联邦银行(以下简称联邦银行)是西方国家中独立性较强的中央银行,其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中央银行实施金融调控、稳定货币的政策目标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体育的特征与发展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体育的特征与发展规律陈志和,杨少雄(福建师大350007)当前我国正在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加快建设步伐,并确定经济体制改革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时刻,明确和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体育的特征、表现和发展规...  相似文献   

5.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信用缺失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因信用体系不完善而导致社会不和谐这一现状,阐述了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且从我国传统文化方面,法制方面,产权制度方面,信用机制方面分析了信用秩序混乱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在我国构建信用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运用,使我国的经济更具活力;同时也对道德领域的建设,特别是对职业道德领域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不可否认地看到:在各职业活动中,行贿受贿、损公肥私、贪图享受、坑蒙拐骗、利用职权营私舞弊等不正常现象,已有所抬头。为此,有些人认为这是搞市场经济的结果,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怀疑;所以,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职业道德领域内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和澄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信用缺失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因信用体系不完善而导致社会不和谐这一现状,阐述了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且从我国传统文化方面,法制方面,产权制度方面,信用机制方面分析了信用秩序混乱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在我国构建信用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审计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审计监督是十四大提出的新的要求,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2003年以来的经济金融形势说明,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再次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半年吃掉全年粮",潜在通胀压力积累和经济大起大落危险;宏观金融调控面临内外双重压力,噪音太多太大;银监分立体制改革使中央银行职能面临边缘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有使"三农"金融服务潜在"空心化"的危险;我国目前金融监管和治理结构存在着严重制度性缺陷。我们应根据后改革期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战略来制定我国的金融政策。  相似文献   

10.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艮难而又漫长的进程。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在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管理体制等方面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探索、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的确立是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的,它是我们党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总结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与挫折以及国外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教训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建国之初,我们以苏联"模式"为蓝本,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个体制是和我国建国初期的客观条件相适应的并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的…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性目标,要求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同世界经济尽快接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要求会计的核算目标也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科技的进步,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会计变革的最终目标是将以全面机械化和电子化取代以往的手工操作民,以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记账。会计国际化成为社会发展的最终要求。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专业银行经营机制的转换刘新泉,卢东华一、专业银行转换经营机制的必要性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涉及到了要把我国的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谓真正的银行,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对我国职业足球管理组织机构、管理方式的特点以及管理体制的分析,以新时期我国职业足球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入点,以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为理论依据,指出我国职业足球去行政化管理方式应以"文化教育"为依托,塑造儒家足球精神信仰、以"教练治球"为导向,转变足球治理理念、以"管办分离"为基准,厘清组织结构关系、以"简政放权"为目标,实行放权放责机制、以"协作创新"为平台,建立职业足球联盟。去行政化管理是世界职业足球发展趋势,是我国职业足球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未来我国职业足球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消极方面,因此国家必须用计划调节、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克服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当前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是 :货币政策目标受多重性限制 ;存在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不利因素。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及对传统货币政策进行创新的途径有 :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 ,建立更加有效的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管体系 ;以包括资产在内的广义价格指数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 ,适时采取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运用以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调节为主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造起基础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对原有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这不仅涉及企业、市场、宏观管理等方面,还涉及到社会各方面,要求对  相似文献   

19.
以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改革为基础,分析专业人才培养从学科本位转变为能力本位的教学,提出金融岗位工作过程的专业教学改革方法,强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本位”为主导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金融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国家治理体系框架下,各类金融活动参与者共同维护金融秩序、推进金融发展的制度安排和相互关系;依法治理、市场决定、双向开放、风险可控、权责明晰是衡量我国金融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五项基本标准。当前,我国金融治理缺乏顶层设计和立法框架,没有形成多元化的金融治理格局,监管职责和监管协调有待改进,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不够清晰。应发挥中长期规划立法在完善国家金融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优化我国金融治理体系中的几个重要关系,发挥市场在配置金融资源中的决定作用,完善国家金融治理体系的评估及改进机制,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和金融安全网,制定我国金融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时间表与路线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