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瑜是《三国演义》中最光彩照人的形象之一。他从第十五回出场亮相到第五十七回病亡,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情节。一个风流儒雅、潇洒干练,却意气用事、心胸狭窄的周瑜形象跃然纸上。历史上的周瑜真的是这样吗?统帅东吴大军的大都督周瑜,难道真的只能笼罩在诸葛亮的阴影之下吗?周瑜真的是被诸葛亮气得吐血而亡吗?这一切的一切是真有其事还是历史的误会?  相似文献   

2.
<草船借箭>的故事是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枝箭,以此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就必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认识周瑜和诸葛亮性格、语言各具特点这一截然不同的关系上,这是全文的一个难点,但也是关键.要剖析这一难点,就必须完成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领悟.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曹操率几十万大军进攻江南,孙权派周瑜率3万人御敌.曹操人多势众,如何破敌呢?周瑜和诸葛亮一合计,决定用火攻.然而时值冬季,刮的是西北风,若用火攻,只能引火烧身,怎么办呢?一筹莫展的周瑜急得病倒在床.诸葛亮前去探望,周瑜叹道:"人有旦夕福,谁能保住不生病呢?"诸葛亮答道:"天有不测风云,人又怎么能料得定呢?"周瑜听他说中自己的心病,忙请教有何良策.后来诸葛亮巧施法术借来东风,孙刘联军用火攻大破曹军.后人遂将"天有不测风云"作为成语,用来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相似文献   

4.
点击精妙:一气周瑜——降雨大法,"诸葛牌人工降雨炮",高科技战胜"雷公、电母、风伯"。二气周瑜——诸葛亮"心脏起搏器"治好周瑜的心脏病。三气周瑜——KTV赛歌,"金嗓子喉宝"助诸葛亮人气飙升。话说三国之中,诸葛亮智力最佳,于是周瑜怀恨在心,想出出他的丑,便费尽心思想整诸葛亮。于是,他在QQ上找到诸葛亮,决定来一场降雨大法。周瑜自  相似文献   

5.
《草船借箭》的故事是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枝箭,以此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就必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认识周瑜和诸葛亮性格、语言各具特点这一截然不同的关系上,这是全文的一个难点,但也是关键。要剖析这一难点,就必须完成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领悟。  相似文献   

6.
沈重羽 《课外生活》2012,(Z3):60-61
话说"草船借箭"后,周瑜越来越觉得诸葛亮是个祸害,若不及时除掉,迟早会对东吴不利。清晨,诸葛亮刚起床,便被周瑜邀了去。张翼德和关云长等人不放心,怕有闪失,便和诸葛亮等人一同前往议事大厅。周瑜见了诸葛亮很高兴,可看了看浙江省慈溪市阳光实验学校五(5)班沈重羽  相似文献   

7.
课堂上,在讨论《草船借箭》中诸葛亮请鲁肃来帮他做事的原因时,一位学生说:“因为诸葛亮觉得鲁肃是个老实忠厚的人,所以才请他帮忙。”这时,另一位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我觉得鲁肃不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他尽忠于诸葛亮,必然背叛周瑜。况且,周瑜这么信任他、重用他,他吃里扒外,怎能说忠厚老实呢?”一些学生对他的观点表示赞同:“周瑜对鲁肃很好,鲁肃怎能这样对待周瑜?我想不通。”“诸葛亮请鲁肃这样的人做事,看来诸葛亮的  相似文献   

8.
话说三国时期,吴国大都督周瑜为谋害诸葛亮,提出了让他十日造十万支箭的要求,不想诸葛亮竟……诸葛先生,您说三日造十万支箭,不会是开玩笑吧?军法无情,三日造不成可要人头落地啊!子敬莫慌,吉人自有天相也!昨夜观天象,此时即有大雨倾盆,如我被淋,那此次造箭我将必输!哦,看来先生  相似文献   

9.
新草船借箭     
周瑜其实是个小肚鸡肠的人,可他却认为自己是个玉树临风、有勇有谋的人。谁知道诸葛亮比周瑜更帅更聪明,周瑜就想杀他,于是他派鲁肃开着奔驰2008去叫诸葛亮。谁知鲁肃一向胆小怕事,不  相似文献   

10.
<正>周瑜与诸葛亮有一段精彩的对话。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智,总想找借口杀他。在一次宴会上,周瑜对诸葛亮说:"孔明先生,我吟首诗你来对,对出来有赏,对不出杀头问罪如何?"诸葛亮从容笑道:"军中无戏言,请都督说。"周瑜大喜,开口便道:"有水便是溪,无水也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鸡  相似文献   

11.
重点研读“神机妙算”。《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刚打败了刘备,又进攻孙权,因此,刘孙联盟,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儿协助周瑜抗曹。周瑜一直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10天内造10万支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与周瑜斗智斗勇,在分析了天时、地利和三国局势的情况下,用妙计仅3天“借箭”成功,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显示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刻画了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相似文献   

12.
一日,诸葛亮与周瑜在大寨中商议破曹之计。周瑜命诸葛亮10日之内造十万支箭。孔明说:"小菜一碟,包在俺身上,只消三日,便可交纳十万支箭。"(画外音:"高效率"公司让你投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多的回报。)周瑜说:"军中无戏言。"孔明盹曰:"地球人都知道,俺愿立军令状。"  相似文献   

13.
正《草船借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博学、识人、善思的才干和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物形象。面对着这样一部经典名著,这样一篇百看不厌的小说,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该教给学生些什么  相似文献   

14.
巫乃刚 《现代语文》2005,(10):83-83
"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是大部分学生喜欢的教学风格,笔者在做学生的时候也往往对那些课堂上语言轻松活泼、幽默风趣的老师有特殊的好感,现在还记得一位小学老师讲<草船借箭>中的一个小片段:"周瑜处心积虑,假借公事要整诸葛亮,诸葛亮表面装不知,不动声色,巧妙借箭,真借公事气煞了周瑜.二人在这场‘刀里鞘,鞘里刀'的争斗中诸葛亮占了上风."复杂的内容被他讲得深入浅出,活灵活现.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执教《草船借箭》一课时,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诸葛亮为完成造箭任务,向鲁肃借船,借军士,并要鲁肃不要将这事告诉周瑜。鲁肃不但不向周瑜提起借船,借军士之事,还私自拨了二十条船及六百名军士给诸葛亮,并和诸葛亮一同上船取箭。鲁肃虽然为人忠厚守信,但是他毕竟是周瑜的手下,又私下奉周瑜之命去探听诸葛亮造箭的动静。他这样帮助诸葛亮,明显破坏了周瑜陷害诸葛亮的“好事”,怎么不怕周瑜处置或打击报复呢?  相似文献   

16.
减压诸葛枕     
今天鲁肃看见周瑜时吓了一跳。“公瑾,你怎么啦?”周瑜的眼眶发青,神情疲惫。周瑜嗓音沙哑地说:“头疼,浑身提不起劲来,刚才还流了鼻血。”“是不是夜里没睡好?”“开始时是失眠,睡不着,老想着诸葛亮的新发明……”“是诸葛亮发明的测智商苹果吗?那苹果是白色的,高智商的人咬一口,苹果就变红;中智商的人咬一口,苹果就变蓝;低智商的人咬一口,苹果就变得灰不溜秋的。好玩!”“好玩什么呀?”周瑜恼怒道,“我想着诸葛亮那家伙老是有一个接一个的无聊发明,而我已有好长时间没出什么成果了,越想越睡不着。到了下半夜,好容易睡着了,又开始做噩梦了…  相似文献   

17.
诸葛亮猜谜传说周瑜很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总要想办法为难他。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喝酒,还未开宴,周瑜说:“不才有一个字猜不出,想请教先生。有种人,再多一点就没有了,请问,  相似文献   

18.
点击星星痣     
吴国又要跟魏国打仗了。吴国大都督周瑜问他的魔法师于吉:"这次我们有什么新招术对付曹操?"  相似文献   

19.
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大名可是"人"气最旺,哦不,"狗"气最旺的名字哦,您要不信?瞧好了——开设了"周瑜信箱"以后,周瑜很关心这个信箱的访问量。  相似文献   

20.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故事以周瑜一声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作结束句,这句话既是周瑜自愧不如诸葛亮的表白,也是全文对诸葛亮足智多谋,才能惊人的画龙点睛之笔。引导学生抓住“神机妙算”这条主线,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弄清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教好这篇课文的关键。一、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已经能从故事情节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周瑜要诸葛亮赶造十万支箭是事情的起因;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事情的经过;借箭成功是事情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以果导因,剖析诸葛亮借箭前后巧妙安排的原因,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1.熟知气象地理,运筹帷幄。文章开篇就揭示了周瑜同诸葛亮的矛盾。周瑜为了陷害诸葛亮,苦心设计了一个圈套,要诸葛亮十天造出十万支箭来。按照当时的工艺水平,这件事是很难办到的,况且周瑜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