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作为洋务派的领袖人物之一,李鸿章个人权威的与日俱增与大清国在铁路、电报、教育、军事等领域的渐次近代化基本同步。因此,通过对李鸿章一生的回顾,也就能大致刻画出整个大清王朝的跌宕起伏。120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既是李鸿章个人命运的转折点,也成为大清国家前途的拐点。  相似文献   

2.
笑天 《知识窗》2004,(2):8-9
李鸿章为实现政治抱负而经营他的幕府,在这一过程中,他既延揽由科举正途出身的人,也招罗受欧风美雨熏陶过的人.这两股势力在李鸿章的幕府中汇合,并在李鸿章死后继续协力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白真玲 《知识窗》2013,(14):54-55
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怎样向学生讲述李鸿章是教师比较重视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以梁启超的《李鸿章传》为主要依据,就李鸿章参与的一些外交活动、镇压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等事件,本着尊重史实的态度,向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较为客观、辩证地评价了李鸿章。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杂烩在海外颇享盛名的中国名菜——“李鸿章杂烩”,相传是由李鸿章家厨所创。据传,光绪22年(1896年),清朝政府派李鸿章去俄国参加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同时出访美国。一次在宴请美国宾客时,随行厨师做了丰  相似文献   

5.
一个炎炎夏日的午后.曾国藩收到学生李鸿章的一封书信、在信里.李鸿章向恩师推荐了三个年轻人.希望他们能在老师的帐前效力.曾国藩微笑着放下学生的信.照例背着双手出去散步。  相似文献   

6.
程曦 《科教文汇》2012,(31):75-76
众多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中唯有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相始终,李鸿章的后半生就是洋务运动的缩影.因此,在教学中尝试通过反映人物观点的材料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洋务运动.  相似文献   

7.
弄拙成巧大杂烩一笑世界上有弄巧成拙的事,也有弄拍成巧的事。一些事情眼看谬误或失败已成定局,经过聪明人反弹琵琶,却又十分奇特地发生始料未及的演变。清朝末年,李鸿章在外交活动中曾遇到过一件趣事。有一天,李鸿章宴请洋人。酒席在厅里摆开,酒过一巡又一巡,菜上...  相似文献   

8.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使,赴日本议和.1895年3月14日,李鸿章率其子李经芳、伍廷芳以及顾问科士达(美国前国务卿)等人,分乘两艘德国轮船,前往日本马关(今日本山口县下关市),谈判议和.  相似文献   

9.
晚清重臣李鸿章在西强东弱、列强入侵的历史背景下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在继承前人"经世致用"、"师夷制夷"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发展了自己的洋务思想,并运用到洋务实践中去,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本文通过重新梳理和探讨李鸿章洋务思想的内容与历史意义,使我们对中国近代史上这一重要的历史人物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李鸿章一生的事迹可以概括为三方面: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开展洋务运动,对外战争及外交活动,其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洋务运动方面。李鸿章对洋务的认识主要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他亲眼目睹了西方舰船利炮的威力;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他组织的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